一种钻、灌、喷、挤一体复合灌浆成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77207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8: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灌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钻、灌、喷、挤一体复合灌浆成套系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端固定设有制浆机构,所述底座的上端位于支撑座的正下方固定设有储浆箱,所述底座的上端位于支撑座的一侧设有钻、灌、喷、挤机构。该可以钻、灌、喷、挤一体复合灌浆成套系统,能够避免造成浆液的浪费和污染环境,而且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钻、灌、喷、挤一体复合灌浆成套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灌浆
,具体为一种钻、灌、喷、挤一体复合灌浆成套系统。
技术介绍
对于松软地层防渗与加固灌浆处理,目前我国多采用静压注浆、搅拌注浆、高压喷射注浆等工法。所有这些工法对松软地层灌浆防渗或加固处理,均存在着一定的工艺局限性。静压注浆劈裂跑浆可控性与有效性极差;搅拌注浆对粗颗粒地层的应用完全受限;而高压喷射注浆虽然可应用于小砾径粗颗粒地层,但对于较大砾径的卵石地层难以有效喷射切割,因而多采用密孔高压喷射注浆辅以静压注浆组合应用。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外现有高压喷射注浆均采用孔内或孔口无封阻敞开式喷射灌注,从而造成孔口返浆弃浆量达到30%以上,不仅污染环境,且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钻、灌、喷、挤一体复合灌浆成套系统,具备能够避免造成浆液的浪费和污染环境,而且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等优点,解决了现有高压喷射注浆均采用孔内或孔口无封阻敞开式喷射灌注,从而造成孔口返浆弃浆量达到30%以上,不仅污染环境,且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钻、灌、喷、挤一体复合灌浆成套系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端固定设有制浆机构,所述底座的上端位于支撑座的正下方固定设有储浆箱,所述底座的上端位于支撑座的一侧设有钻、灌、喷、挤机构。优选的,所述制浆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支撑座上端的制浆壳,所述制浆壳的上端固定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末端贯穿制浆壳的上端并延伸至制浆壳的内部且轴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搅拌叶,所述制浆壳的底部与储浆箱的顶部通过连接管固定连通,且连接管的管壁上固定设有阀门。优选的,所述钻、灌、喷、挤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底座上端的支撑柱,所述支撑住的上端固定设有第二电机,所述支撑柱的侧壁竖直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竖直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上端贯穿空腔的上侧并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螺杆的下端通过第一滚动轴承与空腔的下侧转动连接,所述空腔的内部还滑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下端通过螺纹孔与螺杆的杆壁螺纹连接,所述空腔的侧壁竖直开设有条形孔,所述移动块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移动块的一端穿过条形孔并固定连接有下压块,所述下压块的下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钻管,所述钻管的上端内壁设有内螺纹。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内部设有圆盘,所述圆盘的一侧通过旋转杆与凹槽远离槽口处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圆盘远离旋转杆的一侧开设有圆槽,所述钻管的一端位于圆槽的内部。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前侧壁开设有条形口,所述钻管穿过条形口并延伸至底座的下端且固定连接有钻头,所述钻头为中空结构且底部设有漏孔。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下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四个所述支撑腿的下端均固定设有万向轮。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下端还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气缸,两个所述气缸的活塞杆末端共同固定连接有顶地板。优选的,所述储浆箱的底部固定连通有软管,所述储浆箱的内部还设有灌浆泵,所述灌浆泵的输出端与软管的位于储浆箱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钻、灌、喷、挤一体复合灌浆成套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钻、灌、喷、挤一体复合灌浆成套系统,通过设置在制浆壳上端的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能够带动搅拌轴旋转,搅拌轴能够带动多个搅拌叶对制浆壳内部的浆液进行搅拌,能够避免浆液结块的现象,通过设置在底座上端的储浆箱,当需要灌浆时,将制浆壳内部的浆液放入至储浆箱的内部,通过设置在储浆箱内部灌浆泵,能够将浆液通过软管放入至钻管内部。2、该钻、灌、喷、挤一体复合灌浆成套系统,通过设置在支撑柱上端的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能够带动螺杆旋转,螺杆能够带动移动块向下移动,从而能够带动下压块向下移动并使得钻管向地面钻进,通过设置在钻管上端的内螺纹,便于将多个钻管进行连接,进而能够打入地面不同的深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钻、灌、喷、挤一体复合灌浆成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支撑柱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下压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钻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支撑板、3支撑座、4储浆箱、5制浆壳、6第一电机、7搅拌轴、8搅拌叶、9连接管、10支撑住、11第二电机、12螺杆、13移动块、14下压块、15钻管、16钻头、17支撑腿、18万向轮、19气缸、20顶地板、21圆盘、22旋转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钻、灌、喷、挤一体复合灌浆成套系统,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端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两个支撑板2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支撑座3,支撑座3的上端固定设有制浆机构,底座1的上端位于支撑座3的正下方固定设有储浆箱4,底座1的上端位于支撑座3的一侧设有钻、灌、喷、挤机构,制浆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支撑座3上端的制浆壳5,制浆壳5的上端固定设有第一电机6,第一电机6能够带动搅拌轴7旋转,搅拌轴7能够带动多个搅拌叶8对制浆壳5内部的浆液进行搅拌,能够避免浆液结块的现象,第一电机6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搅拌轴7,搅拌轴7的末端贯穿制浆壳5的上端并延伸至制浆壳5的内部且轴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搅拌叶8,制浆壳5的底部与储浆箱4的顶部通过连接管9固定连通,且连接管9的管壁上固定设有阀门,钻、灌、喷、挤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底座1上端的支撑柱10,支撑住10的上端固定设有第二电机11,第二电机11能够带动螺杆12旋转,螺杆12能够带动移动块13向下移动,从而能够带动下压块14向下移动并使得钻管15向地面钻进,通过设置在钻管15上端的内螺纹,便于将多个钻管15进行连接,进而能够打入地面不同的深度,支撑柱10的侧壁竖直开设有空腔,空腔的内部竖直设有螺杆12,螺杆12的上端贯穿空腔的上侧并与第二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螺杆12的下端通过第一滚动轴承与空腔的下侧转动连接,空腔的内部还滑动连接有移动块13,移动块13的下端通过螺纹孔与螺杆12的杆壁螺纹连接,空腔的侧壁竖直开设有条形孔,移动块1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远离移动块13的一端穿过条形孔并固定连接有下压块14,下压块14的下端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钻管15,钻管15的上端内壁设有内螺纹,凹槽的内部设有圆盘21,圆盘21的一侧通过旋转杆22与凹槽远离槽口处的一侧转动连接,圆盘21远离旋转杆22的一侧开设有圆槽,钻管15的一端位于圆槽的内部,底座1的前侧壁开设有条形口,钻管15穿过条形口并延伸至底座1的下端且固定连接有钻头16,钻头16为中空结构且底部设有漏孔,底座1的下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17,四个支撑腿17的下端均固定设有万向轮18,底座1的下端还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气缸19,两个气缸19的活塞杆末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钻、灌、喷、挤一体复合灌浆成套系统,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两个所述支撑板(2)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支撑座(3),所述支撑座(3)的上端固定设有制浆机构,所述底座(1)的上端位于支撑座(3)的正下方固定设有储浆箱(4),所述底座(1)的上端位于支撑座(3)的一侧设有钻、灌、喷、挤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灌、喷、挤一体复合灌浆成套系统,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两个所述支撑板(2)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支撑座(3),所述支撑座(3)的上端固定设有制浆机构,所述底座(1)的上端位于支撑座(3)的正下方固定设有储浆箱(4),所述底座(1)的上端位于支撑座(3)的一侧设有钻、灌、喷、挤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灌、喷、挤一体复合灌浆成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浆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支撑座(3)上端的制浆壳(5),所述制浆壳(5)的上端固定设有第一电机(6),所述第一电机(6)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搅拌轴(7),所述搅拌轴(7)的末端贯穿制浆壳(5)的上端并延伸至制浆壳(5)的内部且轴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搅拌叶(8),所述制浆壳(5)的底部与储浆箱(4)的顶部通过连接管(9)固定连通,且连接管(9)的管壁上固定设有阀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灌、喷、挤一体复合灌浆成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钻、灌、喷、挤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底座(1)上端的支撑柱(10),所述支撑住(10)的上端固定设有第二电机(11),所述支撑柱(10)的侧壁竖直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竖直设有螺杆(12),所述螺杆(12)的上端贯穿空腔的上侧并与第二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螺杆(12)的下端通过第一滚动轴承与空腔的下侧转动连接,所述空腔的内部还滑动连接有移动块(13),所述移动块(13)的下端通过螺纹孔与螺杆(12)的杆壁螺纹连接,所述空腔的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义余江洪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力程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