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浇筑混凝土养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73683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现浇筑混凝土养护方法,浇筑区中基坑内部的混凝土终凝后,在其表面覆盖至少2层充分湿润的麻袋,基坑内部混凝土即将进入降温阶段前,在位于最上层的麻袋表面覆盖至少一层塑料薄膜,随后铺设至少一层麻袋层,将至少两层麻袋铺设在基坑内混凝土底板的侧面,固定于混凝土底板的模板与支撑部分空间处;在混凝土底板侧面的外侧修建养护层,养护层由暖气层和保温层组成,暖气层位于保温层的内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基坑内部混凝土的外侧铺设麻袋、塑料薄膜和土工布对现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养护,同时修建养护层和暖棚对混凝土进行进一步的养护,养护效果优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现浇筑混凝土养护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
,具体是一种现浇筑混凝土养护方法。
技术介绍
混凝土,简称为“砼”: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混凝土浇捣后,之所以能逐渐凝结硬化,主要是因为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化作用则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因此为了保证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使其强度不断增长,必须对混凝土进行养护。现有的混凝土养护方法过于单一,无法满足混凝土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影响混凝土的硬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现浇筑混凝土养护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现浇筑混凝土养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浇筑区1中基坑内部的混凝土终凝后,在其表面覆盖至少2层充分湿润的麻袋,持续3-5天,在此过程中,始终保持麻袋的湿润;2)、基坑内部混凝土即将进入降温阶段前,在位于最上层的麻袋表面覆盖至少一层塑料薄膜,随后铺设至少一层麻袋层,麻袋层上覆盖至少一层土工布,在其上再铺设至少三层麻袋,然后铺设至少一层塑料薄膜,最后铺设至少两层麻袋;3)、当基坑内部混凝土底板的中心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趋于20℃或降温梯度趋于大于1.1℃时,铺设土工布进行保温;4)、将至少两层麻袋铺设在基坑内混凝土底板的侧面,固定于混凝土底板的模板与支撑部分空间处,麻袋边角处扎牢,采用木方和钉子钉住,防止麻袋掉落;5)、在混凝土底板侧面的外侧修建养护层,养护层由暖气层和保温层组成,暖气层位于保温层的内侧,且暖气层为中空结构;6)、在基础浇筑完成后在基坑上方搭建暖棚;在基坑内设置同时提供暖气的供暖装置,供暖装置位于基坑的四角处,且供暖装置通过风道与暖气层的内部连通,以便向暖气层的内部通入暖气,对混凝土进行养护;7)、暖棚以高5.0~6.0m的15×15cm的预制混凝土柱作支承,棚盖采用圆木现场绑扎,棚顶的混凝土下料口设活动料口盖并用麻袋片包草垫保温;8)、所述棚盖采用单片钢桁架组装而成,棚顶设混凝土下料口及活动料口盖;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麻袋层包括至少两层麻袋,至少两层麻袋采用一纵一横的方式铺设;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保温层的内部填充有石棉;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暖棚由钢桁架组合梁、定型保温支承结构、吊装结构及围护结构组装而成,整个棚盖为一整体吊装单元;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暖棚内的温度5~15℃范围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基坑内部混凝土的外侧铺设麻袋、塑料薄膜和土工布对现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养护,同时修建养护层和暖棚对混凝土进行进一步的养护,养护效果优异。附图说明图1为现浇筑混凝土养护方法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浇筑区、2-供暖装置、3-养护层、4-保温层、5-暖气层、6-风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现浇筑混凝土养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浇筑区1中基坑内部的混凝土终凝后,在其表面覆盖至少2层充分湿润的麻袋,持续3-5天,在此过程中,始终保持麻袋的湿润;2)、基坑内部混凝土即将进入降温阶段前,在位于最上层的麻袋表面覆盖至少一层塑料薄膜,随后铺设至少一层麻袋层,麻袋层上覆盖至少一层土工布,在其上再铺设至少三层麻袋,然后铺设至少一层塑料薄膜,最后铺设至少两层麻袋;3)、当基坑内部混凝土底板的中心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趋于20℃或降温梯度趋于大于1.1℃时,铺设土工布进行保温;4)、将至少两层麻袋铺设在基坑内混凝土底板的侧面,固定于混凝土底板的模板与支撑部分空间处,麻袋边角处扎牢,采用木方和钉子钉住,防止麻袋掉落;5)、在混凝土底板侧面的外侧修建养护层3,养护层3由暖气层5和保温层4组成,暖气层5位于保温层4的内侧,且暖气层5为中空结构;6)、在基础浇筑完成后在基坑上方搭建暖棚;在基坑内设置同时提供暖气的供暖装置2,供暖装置2位于基坑的四角处,且供暖装置2通过风道与暖气层的内部连通,以便向暖气层的内部通入暖气,对混凝土进行养护;7)、暖棚以高5.0~6.0m的15×15cm的预制混凝土柱作支承,棚盖采用圆木现场绑扎,棚顶的混凝土下料口设活动料口盖并用麻袋片包草垫保温;8)、所述棚盖采用单片钢桁架组装而成,棚顶设混凝土下料口及活动料口盖;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麻袋层包括至少两层麻袋,至少两层麻袋采用一纵一横的方式铺设;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层4的内部填充有石棉;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暖棚由钢桁架组合梁、定型保温支承结构、吊装结构及围护结构组装而成,整个棚盖为一整体吊装单元;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暖棚内的温度5~15℃范围内。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基坑内部混凝土的外侧铺设麻袋、塑料薄膜和土工布对现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养护,同时修建养护层和暖棚对混凝土进行进一步的养护,养护效果优异。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现浇筑混凝土养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浇筑区1中基坑内部的混凝土终凝后,在其表面覆盖至少2层充分湿润的麻袋,持续3‑5天,在此过程中,始终保持麻袋的湿润;2)、基坑内部混凝土即将进入降温阶段前,在位于最上层的麻袋表面覆盖至少一层塑料薄膜,随后铺设至少一层麻袋层,麻袋层上覆盖至少一层土工布,在其上再铺设至少三层麻袋,然后铺设至少一层塑料薄膜,最后铺设至少两层麻袋;3)、当基坑内部混凝土底板的中心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趋于20℃或降温梯度趋于大于1.1℃时,铺设土工布进行保温;4)、将至少两层麻袋铺设在基坑内混凝土底板的侧面,固定于混凝土底板的模板与支撑部分空间处,麻袋边角处扎牢,采用木方和钉子钉住,防止麻袋掉落;5)、在混凝土底板侧面的外侧修建养护层(3),养护层(3)由暖气层(5)和保温层(4)组成,暖气层(5)位于保温层(4)的内侧,且暖气层(5)为中空结构;6)、在基础浇筑完成后在基坑上方搭建暖棚;在基坑内设置同时提供暖气的供暖装置(2),供暖装置(2)位于基坑的四角处,且供暖装置(2)通过风道与暖气层的内部连通;7)、暖棚以高5.0~6.0m的15×15cm的预制混凝土柱作支承,棚盖采用圆木现场绑扎,棚顶的混凝土下料口设活动料口盖并用麻袋片包草垫保温;8)、所述棚盖采用单片钢桁架组装而成,棚顶设混凝土下料口及活动料口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浇筑混凝土养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浇筑区1中基坑内部的混凝土终凝后,在其表面覆盖至少2层充分湿润的麻袋,持续3-5天,在此过程中,始终保持麻袋的湿润;2)、基坑内部混凝土即将进入降温阶段前,在位于最上层的麻袋表面覆盖至少一层塑料薄膜,随后铺设至少一层麻袋层,麻袋层上覆盖至少一层土工布,在其上再铺设至少三层麻袋,然后铺设至少一层塑料薄膜,最后铺设至少两层麻袋;3)、当基坑内部混凝土底板的中心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趋于20℃或降温梯度趋于大于1.1℃时,铺设土工布进行保温;4)、将至少两层麻袋铺设在基坑内混凝土底板的侧面,固定于混凝土底板的模板与支撑部分空间处,麻袋边角处扎牢,采用木方和钉子钉住,防止麻袋掉落;5)、在混凝土底板侧面的外侧修建养护层(3),养护层(3)由暖气层(5)和保温层(4)组成,暖气层(5)位于保温层(4)的内侧,且暖气层(5)为中空结构;6)、在基础浇筑完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玲叶兴国吕俊杰吕宗霞
申请(专利权)人:徽都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