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汽车前挡风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6512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3:57
一种新型汽车前挡风玻璃,包括有玻璃主体,其内侧面上设置有预热导风部件,预热导风部件上开设有导风通道,于导风通道内设置有加热部件,于预热导风部件的下侧外缘上开设有多个出风孔,出风孔为朝向玻璃主体方向的倾斜式孔道结构,出风孔与导风通道连通,于预热导风部件的两端开设有安装孔,于安装孔上外接有柔性风管以及微型风机;还包括有控制器、计时器以及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玻璃主体的内侧面上,计时器以及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信号连接,控制器与电源开关信号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对玻璃主体预热,同时热气流的预热还能够对车厢内部加热,极大程度地降低了汽车前挡风玻璃起雾的概率,还实现了对汽车前挡风玻璃快速除雾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汽车前挡风玻璃
本技术涉及汽车玻璃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汽车前挡风玻璃。
技术介绍
汽车前挡风玻璃的平面面积较大、厚度较小,这样就使得汽车前挡风玻璃受到车外、车内温度的影响较大。作为一种常见的现象,在室外温度较低时,尤其是室外温度在零度以下,如果车内有乘客,则前挡风玻璃的内侧面上容易产生大量的雾气,这样会阻碍驾驶员的视线,极大程度地降低了汽车驾驶的安全性。为了解决上述玻璃起雾的问题,通常做法是启动汽车,待汽车热车之后启动空调,利用热风将前挡风玻璃内侧面上的雾气吹散。这种解决方式虽然能够对前挡风玻璃进行除雾,但是,以汽车空调作为热风热源,其需要较长的热车时间。这样不仅会浪费驾驶人员的宝贵时间,长时间的原地热车还会加重发动机积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问题综上所述,如何实现对汽车前挡风玻璃的快速除雾,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汽车前挡风玻璃,包括有玻璃主体,于所述玻璃主体的内侧面上设置有预热导风部件,所述预热导风部件设置于所述玻璃主体靠近其上端边缘的位置;所述预热导风部件上开设有导风通道,于所述导风通道内设置有加热部件,所述加热部件通过电源线与车载电源直连,于所述电源线上设置有电源开关,于所述预热导风部件的下侧外缘上开设有多个出风孔,所述出风孔为朝向所述玻璃主体方向的倾斜式孔道结构,所述出风孔与所述导风通道连通,于所述预热导风部件的两端开设有安装孔,于所述安装孔上外接有柔性风管,所述柔性风管的末端设置有用于吹风的微型风机,所述微型风机与所述电源线电气连接;还包括有控制器、计时器以及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玻璃主体的内侧面上,所述计时器以及所述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源开关信号连接。优选地,所述预热导风部件为铝合金型材预热导风部件,或,所述预热导风部件为PVC塑料预热导风部件。优选地,所述预热导风部件为一体式结构。优选地,所述预热导风部件为长条状结构,所述预热导风部件与所述玻璃主体贴合,于所述预热导风部件的底部等间隔开设有所述出风孔。优选地,所述加热部件为电热丝或碳素晶体发热板。(三)有益效果基于上述结构设计,本技术由计时器进行计时,到达使用者的设定时间后向控制器发送时间信号,控制器控制电源开关开启,车载电源通过电源线同时向微型风机以及加热部件供电,加热部件通电能够散发热量对导风通道内的气流进行加热使其变成热气流,微型风机通电启动能够加速导风通道内的气流加速流动。热气流自出风孔吹出,出风孔为倾斜式孔道结构,这样热气流能够朝向玻璃主体的内侧面吹风,热气流沿着玻璃主体的内侧面向下流动,在流动过程中对玻璃主体预热,同时热气流的预热还能够对车厢内部加热。当驾驶员进入到驾驶室后,由于前挡风玻璃被预热,且车厢内部温度升高,极大程度地降低了汽车前挡风玻璃起雾的概率。驾驶员进入到车厢内,微型风机以及加热部件持续工作,本技术实现了对汽车前挡风玻璃快速除雾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汽车前挡风玻璃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玻璃主体1、预热导风部件2、加热部件3、电源开关4、控制器5、计时器6、温度传感器7、微型风机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汽车前挡风玻璃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汽车前挡风玻璃,包括有玻璃主体1,该玻璃主体1为夹层玻璃结构,这样能够保证前挡风玻璃主体1在具有高结构强度的同时,还具有高防爆性能。为了实现汽车前挡风玻璃具有自动除雾的功能,本技术在玻璃主体1的内侧面上设置有预热导风部件2,预热导风部件2设置于玻璃主体1靠近其上端边缘的位置。预热导风部件2的作用为实现热气流的导向与流通,通过对热气流的引导使得热气流朝向前挡风玻璃的内侧面进行吹风,从而实现对玻璃主体1的预热以及对驾驶室的升温。预热导风部件2上开设有导风通道,于导风通道内设置有加热部件3,加热部件3通过电源线与车载电源直连,于电源线上设置有电源开关4,于预热导风部件2的下侧外缘上开设有多个出风孔,出风孔为朝向玻璃主体1方向的倾斜式孔道结构,出风孔与导风通道连通,于预热导风部件2的两端开设有安装孔,于安装孔上外接有柔性风管,柔性风管的末端设置有用于吹风的微型风机8。基于上述硬件系统,本技术还提供了控制器5、计时器6以及温度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7设置于玻璃主体1的内侧面上,计时器6以及温度传感器7均与控制器5信号连接,控制器5与电源开关4信号连接。由控制器5、计时器6以及温度传感器7实现对微型风机8以及加热部件3的自动控制。基于上述结构设计,本技术对微型风机8以及加热部件3的自动具有一种控制方式,即由计时器6进行计时,由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驾车习惯进行时间设定,例如驾驶员习惯早晨7.30驾车出门,则可以将启动时间设定为7.10,由计时器6进行计时,到达使用者的设定时间(7.10)后向控制器5发送时间信号,控制器5控制电源开关4开启,车载电源通过电源线同时向微型风机8以及加热部件3供电,加热部件3通电能够散发热量对导风通道内的气流进行加热使其变成热气流,微型风机8通电启动能够加速导风通道内的气流加速流动。热气流自出风孔吹出,出风孔为倾斜式孔道结构,这样热气流能够朝向玻璃主体1的内侧面吹风,热气流沿着玻璃主体1的内侧面向下流动,在流动过程中对玻璃主体1预热,同时热气流的预热还能够对车厢内部加热。当驾驶员进入到驾驶室后,由于前挡风玻璃被预热,且车厢内部温度升高,极大程度地降低了汽车前挡风玻璃起雾的概率。驾驶员进入到车厢内,微型风机8以及加热部件3持续工作,本技术实现了对汽车前挡风玻璃快速除雾的目的。具体地,预热导风部件2为铝合金型材,或,预热导风部件2为PVC塑料预热导风部件。预热导风部件2采用铝合金型材,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以及耐候性,其使用寿命较长,并且还能够提高车厢内的美观性。预热导风部件2采用PVC塑料预热导风部件2结构设计,其制造成本低,且易于成型。具体地,预热导风部件2为长条状结构,预热导风部件2与玻璃主体1贴合,于预热导风部件2的底部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汽车前挡风玻璃,包括有玻璃主体(1),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玻璃主体的内侧面上设置有预热导风部件(2),所述预热导风部件设置于所述玻璃主体靠近其上端边缘的位置;所述预热导风部件上开设有导风通道,于所述导风通道内设置有加热部件(3),所述加热部件通过电源线与车载电源直连,于所述电源线上设置有电源开关(4),于所述预热导风部件的下侧外缘上开设有多个出风孔,所述出风孔为朝向所述玻璃主体方向的倾斜式孔道结构,所述出风孔与所述导风通道连通,于所述预热导风部件的两端开设有安装孔,于所述安装孔上外接有柔性风管,所述柔性风管的末端设置有用于吹风的微型风机(8),所述微型风机与所述电源线电气连接;还包括有控制器(5)、计时器(6)以及温度传感器(7),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玻璃主体的内侧面上,所述计时器以及所述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源开关信号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汽车前挡风玻璃,包括有玻璃主体(1),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玻璃主体的内侧面上设置有预热导风部件(2),所述预热导风部件设置于所述玻璃主体靠近其上端边缘的位置;所述预热导风部件上开设有导风通道,于所述导风通道内设置有加热部件(3),所述加热部件通过电源线与车载电源直连,于所述电源线上设置有电源开关(4),于所述预热导风部件的下侧外缘上开设有多个出风孔,所述出风孔为朝向所述玻璃主体方向的倾斜式孔道结构,所述出风孔与所述导风通道连通,于所述预热导风部件的两端开设有安装孔,于所述安装孔上外接有柔性风管,所述柔性风管的末端设置有用于吹风的微型风机(8),所述微型风机与所述电源线电气连接;还包括有控制器(5)、计时器(6)以及温度传感器(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聚散流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