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气混凝土浇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76362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3:00
一种加气混凝土浇注系统,包括浇注单元和成型单元,浇注单元具有由出料管以及出料板构成的浇注口,出料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板部、第二板部以及位于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之间的连接板部,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和连接板部构成出料腔,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的远离连接板部的一侧构成与出料腔连通的出料侧,第一板部上设置有两个以上出料孔;出料端口于连接板部处连通出料腔。加气混凝土浆液从浇注装置中引出,进入到加气混凝土浇注系统处,从加气混凝土浇注系统处注入到模框中,在浆液进入模框过程中浆液的出料均匀、模框中浆液的表面平整、发气过程中不易出现塌模的情况,加气混凝土砌块的质量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气混凝土浇注系统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气混凝土浇注系统。
技术介绍
加气混凝土砌块是一种轻质多孔、保温隔热、防火性能良好、可钉、可锯、可刨和具有一定抗震能力的新型建筑材料。早在三十年代初期,中国就开始生产这种产品,并广泛使用。例如:上海国际饭店、上海大厦、福州大楼、中国人民银行大楼等高层建筑中,加气混凝土砌块是一种优良的新型建筑材料,并且具有环保等优点。可根据当地不同原材料,不同条件来量身定造。原材料可选择河砂、粉煤灰、矿砂等多种,因地制宜。并且可以废物利用,有利环保,真正的变废为宝。加气混凝土设备所做出来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其强度取值是相对于一定的含水状态而言的,称为基准含水率,而强度的基准含水率范围各国不尽一致,例如:德国、欧共体及英国的标准中对基准含水率要求为((6±2)%,其出发点是认为制品上墙后最终是以2%-8%的含水率存在;在瑞典等国则以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气干状态为基准,即含水率为(10±2)%;而在我国,对抗压强度等级评定时,依据的是GB/T11969—2008《蒸压加气性能试验方法》-“抗压试验要求含水率8-12%”。加气混凝土砌块制造时,将原材料混合搅拌形成浆液,将浆液从搅拌装置中泵出浇注到模框中,在模框中凝结成型,拆模后得到砌块。专利技术人在研究中发现,传统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在浇注过程中至少存在如下缺点:将混合后的浆液倾倒进入到模框过程中,浆液的冲击力大,出料不均匀,浆液流动不均匀,在制造过程中易出现塌模的情况,降低了浇注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气混凝土浇注系统,以改善传统的加气混凝土砌块浇注过程中浆液流动不均匀、浇注质量差的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加气混凝土浇注系统,包括:浇注单元,所述浇注单元包括浆液搅拌罐,所述浆液搅拌罐的出料口处安装有浇注口,所述浇注口包括出料管以及出料板,所述出料管沿其长度方向具有进料端口和出料端口,所述出料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板部、第二板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之间的连接板部,所述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和连接板部构成出料腔,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的远离所述连接板部的一侧构成与所述出料腔连通的出料侧,所述第一板部上设置有两个以上出料孔;所述出料端口于所述连接板部处连通所述出料腔;成型单元,所述成型单元包括模框,所述出料孔位于所述模框的上方。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成型单元还包括导轨,所述模框行走于所述导轨上。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模框包括内模框以及外模框,所述内模框滑动设置于所述外模框内,所述内模框具有待浇注空间。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部为弧形板状,所述第一板部的内弧面朝向所述第二板部。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加气混凝土浇注系统还包括两块封板,所述两块封板安装在所述出料腔中,且沿所述连接板部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所述出料端口与所述连接板部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两块封板之间。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部的朝向所述第二板部的一板面包括缓冲面以及出料面,所述缓冲面与所述出料面的连接位置处形成凸起部,所述缓冲面位于所述出料面与所述连接板部之间,所述两个以上出料孔位于所述出料面上。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缓冲面为内凹的弧形面,所述出料面为内凹的弧形面。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出料管包括主管以及两根支管,所述两根支管与所述主管于主管的一端口处连通,所述两根支管的另一端口连通所述出料腔。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部为金属板,所述第二板部为橡胶板。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加气混凝土浇注系统,包括:浇注单元,所述浇注单元包括浆液搅拌罐,所述浆液搅拌罐的出料口处安装有浇注口,所述浇注口包括出料管以及出料板,所述出料管沿其长度方向具有进料端口和出料端口,所述出料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板部、第二板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之间的连接板部,所述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和连接板部构成出料腔,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的远离所述连接板部的一侧构成与所述出料腔连通的出料侧,所述第一板部上设置有两个以上出料孔;所述出料端口于所述连接板部处连通所述出料腔;成型单元,所述成型单元包括模框,所述出料孔位于所述模框的上方;所述外模框包括外模底板、第一外模侧板、第二外模侧板、第三外模侧板、第四外模侧板以及连接组件,所述第一外模侧板与所述第三外模侧板相对设置且铰接在所述外模底板的两侧,所述第二外模侧板和所述第四外模侧板相对设置且铰接在所述外模底板的两侧。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气混凝土浇注系统,其结构简单合理,便于制造加工,安装与使用方便,同时,加气混凝土浆液从浇注装置中引出,进入到加气混凝土浇注系统处,从加气混凝土浇注系统处注入到模框中,在浆液进入模框过程中浆液的出料均匀、模框中浆液的表面平整、发气过程中不易出现塌模的情况,加气混凝土砌块的质量高。具体如下:本实施例提供的加气混凝土浇注系统,包括浇注单元和成型单元,浇注单元包括浆液搅拌罐,浆液搅拌罐的出料口处设置有浇注口,有出料管以及出料板,出料板包括有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和连接板部,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的一侧通过连接板部连接,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和连接板部构成了出料腔,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远离连接板部的一侧形成了出料侧,在第一板部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出料孔。出料管包括进料端口和出料端口,出料端口安装在连接板部上,出料端口与出料腔连通,出料管的进料端口处输送进入浆液,浆液从出料端口处进入到出料腔中。浆液在出料腔中朝向出料侧流动,在流动过程中,浆液从设置在第一板部上的出料孔处流出,浆液出料均匀,浆液能够均匀地流入到模框中,模框中浆液表面平整度高,加气混凝土砌块的表面光滑,减少了后续处理的劳动强度,节省了人力物力。同时,从加气混凝土浇注系统处流出的浆液出料均匀,不易出现塌模的现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气混凝土浇注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气混凝土浇注系统的浇注口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气混凝土浇注系统的出料板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气混凝土浇注系统的出料板的变形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气混凝土浇注系统的变形结构的示意图;图6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气混凝土浇注系统的侧向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气混凝土浇注系统的成型单元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成型单元的外模框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成型单元的内模框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卡块的示意图。图标:10-浆液搅拌罐;20-成型单元;100-出料管;110-主管;120-支管;200-出料板;210-第一板部;211-出料孔;212-缓冲面;213-出料面;214-凸出部;220-第二板部;230-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气混凝土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浇注单元,所述浇注单元包括浆液搅拌罐,所述浆液搅拌罐的出料口处设置有浇注口,所述浇注口包括出料管以及出料板,所述出料管沿其长度方向具有进料端口和出料端口,所述出料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板部、第二板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之间的连接板部,所述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和连接板部构成出料腔,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的远离所述连接板部的一侧构成与所述出料腔连通的出料侧,所述第一板部上设置有两个以上出料孔;所述出料端口于所述连接板部处连通所述出料腔;成型单元,所述成型单元包括模框,所述出料孔位于所述模框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气混凝土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浇注单元,所述浇注单元包括浆液搅拌罐,所述浆液搅拌罐的出料口处设置有浇注口,所述浇注口包括出料管以及出料板,所述出料管沿其长度方向具有进料端口和出料端口,所述出料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板部、第二板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之间的连接板部,所述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和连接板部构成出料腔,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的远离所述连接板部的一侧构成与所述出料腔连通的出料侧,所述第一板部上设置有两个以上出料孔;所述出料端口于所述连接板部处连通所述出料腔;成型单元,所述成型单元包括模框,所述出料孔位于所述模框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气混凝土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单元还包括导轨,所述模框行走于所述导轨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气混凝土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框包括内模框以及外模框,所述内模框滑动设置于所述外模框内,所述内模框具有待浇注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气混凝土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部为弧形板状,所述第一板部的内弧面朝向所述第二板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气混凝土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气混凝土浇注系统还包括两块封板,所述两块封板安装在所述出料腔中,且沿所述连接板部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所述出料端口与所述连接板部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两块封板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气混凝土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部的朝向所述第二板部的一板面包括缓冲面以及出料面,所述缓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玮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正和加气混凝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