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框体铸件的铸造结构
本技术属于铸造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框体铸件的铸造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进行框体类零部件的铸造时,经常使用多个与框体零件铸造槽相平行的浇铸道进行浇铸,但在浇铸的过程中由于多个浇铸道之间仅仅在底板处进行连通,只有浇铸液到达底板以后才能使各个浇铸道的浇铸液流动趋于平均,但大型的框体类零件往往尺寸较大,在进行浇铸时浇铸液流至底部其经过的时间较长,并不能及时的达到平均状态使各个浇铸道与框体槽之间的浇铸液流动达到平衡,在浇铸过程中可能是部分浇铸道中的浇铸液已经溢出而部分浇铸道中的浇铸液还未完全进入框体槽,此时对于浇铸出的框体类零件质量影响较大,浇铸处的零件合格率低,表面质量差,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在浇铸液流动过程中便可使浇铸液趋于平衡的铸造结构,提高浇铸的框体铸件的成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框体铸件的铸造结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框体铸件的铸造结构,包括缝隙浇道、主体框架以及侧向浇道,其中,主体框架为筒状,内部设置有沿主体框架轴向四周进行布置的铸件槽;主体框架的四周沿主体框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框体铸件的铸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缝隙浇道(1)、主体框架(2)以及侧向浇道(11),其中,主体框架(2)为筒状,内部设置有沿主体框架(2)轴向四周进行布置的铸件槽;主体框架(2)的四周沿主体框架(2)的轴向均布有多个缝隙浇道(1),设置的多个缝隙浇道(1)均与主体框架(2)的铸件槽相通;侧向浇道(11)为环形,设置于主体框架(2)内,沿主体框架(2)的外侧壁环绕一周并与多个沿主体框架(2)布置的缝隙浇道(1)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框体铸件的铸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缝隙浇道(1)、主体框架(2)以及侧向浇道(11),其中,主体框架(2)为筒状,内部设置有沿主体框架(2)轴向四周进行布置的铸件槽;主体框架(2)的四周沿主体框架(2)的轴向均布有多个缝隙浇道(1),设置的多个缝隙浇道(1)均与主体框架(2)的铸件槽相通;侧向浇道(11)为环形,设置于主体框架(2)内,沿主体框架(2)的外侧壁环绕一周并与多个沿主体框架(2)布置的缝隙浇道(1)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框体铸件的铸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2)的铸件槽为圆筒状,其高度小于主体框架(2)的外部高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框体铸件的铸造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敖四海,程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航天风华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