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芯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5977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滤芯组件,其包括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均由滤材经过交替地峰折和谷折形成,每一次折叠形成一个折痕,第一滤芯为横截面呈环形的筒状,第二滤芯设置于第一滤芯的内周,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之间沿周向设有第一密封件;第一滤芯在其折痕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面为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二滤芯具有与第一端面朝向相同的第三端面和与第二端面朝向相同的第四端面,空气能从第一端面、第三端面和第一滤芯外周面流入滤芯组件,经过滤材的过滤并从第二端面、第四端面和第一滤芯内周面流出滤芯组件。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滤芯组件的轴向上的进气面积得到扩大,同样外形体积下的滤芯组件的可进气量大,滤芯的过滤能力大、容尘量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滤芯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滤清器领域,用于流体过滤、尤其是空气过滤,具体地涉及滤清器的滤芯组件。
技术介绍
参照图1至图3,其所示的是一种用于车辆的空气滤清器的滤芯组件,该滤芯组件包括滤芯1、固定支架2、第一端面盖3和第二端面盖4。滤芯1由滤纸折叠形成筒状,滤纸的折痕沿滤芯1的轴向延伸,滤芯1整体套设在筒状的固定支架2的外周以得到固定。为了使空气穿过滤纸得到过滤,滤芯组件的轴向被设置成封闭的,在滤芯第一端面102的一侧使用大致圆形的第一端面盖3以封闭滤芯中孔101和滤芯第一端面102,在滤芯第二端面103的一侧使用环形的第二端面盖4封闭滤芯第二端面103。从而未过滤空气501只能从滤芯1的外周侧流入滤芯1,并穿过滤纸进入滤芯1的内周侧,然后从第二端面103侧的中孔101流出。上述滤芯组件的布置灵活性欠佳,过滤能力也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或至少减轻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有效利用滤芯组件的空间和滤材面积、减小空气进气阻力的滤芯组件。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滤芯组件,其包括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所述第一滤芯和所述第二滤芯均由滤材经过交替地峰折和谷折形成,每一次折叠形成一个折痕,所述第一滤芯为横截面呈环形的筒状,所述第二滤芯设置于所述第一滤芯的内周,所述第一滤芯和所述第二滤芯之间沿周向设有第一密封件,以阻止未过滤空气从所述第一滤芯和所述第二滤芯之间的间隙穿过;所述第一滤芯在其折痕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面分别为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二滤芯具有与所述第一端面朝向相同的第三端面和与所述第二端面朝向相同的第四端面,空气能够从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三端面和第一滤芯外周面流入所述滤芯组件,经过所述滤材的过滤并从所述第二端面、所述第四端面和第一滤芯内周面流出所述滤芯组件;或者,空气能够从所述第二端面、所述第四端面和第一滤芯内周面流入所述滤芯组件,经过所述滤材的过滤并从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三端面和第一滤芯外周面流出所述滤芯组件。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折痕之间限定出一个折片,由位于所述第一滤芯内周面的折痕相连的两个所述折片形成一个外开口折片夹,由位于所述第一滤芯外周面的折痕相连的两个所述折片形成一个内开口折片夹,每一个所述外开口折片夹在位于所述第二端面上的一对边缘密封地连接,每一个所述内开口折片夹在位于所述第一端面上的一对边缘密封地连接。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滤芯的折痕从所述第三端面延伸到所述第四端面,所述第二滤芯上的两个相邻的折片形成一个折片夹,每一个所述折片夹在位于第三端面上的一对边缘和位于第四端面上的一对边缘中的至少一者密封地连接。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滤芯的折痕位于所述第三端面和所述第四端面。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从所述第一端面到所述第二端面的方向,所述第一滤芯的外周边缘与所述第一滤芯的轴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滤芯的横截面的外周边缘呈圆形、椭圆形、或者多边形。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密封件沿轴向朝向所述第四端面的一侧,所述第一滤芯的内周与所述第二滤芯之间具有间隙。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密封件位于所述第一端面。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滤芯组件还包括环形的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第一滤芯外周面的靠近所述第二端面的一端紧密接触,所述第二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第二端面和所述滤芯组件的外部壳体之间的间隙。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滤芯的横截面的外周边缘呈大致椭圆形,且在长轴两端的圆弧曲线的曲率不相等;所述滤芯组件包括定位接口,所述定位接口包括由所述第二密封件的外周壁向内周方向凹进而限定出的定位凹部,所述定位凹部与所述长轴两端之间的距离不相等;所述定位接口在所述滤芯组件的径向上不贯通。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滤芯组件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呈筒状的固定支架主体,所述第一滤芯套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主体的外周,所述第二滤芯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主体的内周;第二滤芯收纳壳,所述第二滤芯收纳壳位于所述固定支架主体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一端且在轴向上贯通,所述第二滤芯设置于所述第二滤芯收纳壳内。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支架还包括环形的固定支架底座,所述固定支架底座与所述固定支架主体相连,所述固定支架底座支撑于所述第二端面。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滤芯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件、用于在所述第二端面所在一端对所述第一滤芯的外周面进行密封,所述第二密封件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底座的外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优点在于:在第一滤芯内设置第二滤芯,同时将第一滤芯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开放以参与过滤,使得滤芯组件的过滤面积得到增加,从而减小空气进入滤芯组件的进气阻力、提高容尘量,进而提高过滤效率。可见,通过充分利用筒形滤芯的轴向端面,使得同样外形体积下的滤芯组件具有更大的可进气量和容尘量,从而获得更高的过滤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滤芯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与图1对应的完成装配的滤芯组件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滤芯组件的剖视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滤芯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滤芯组件的示意图(其中第一滤芯只示出了部分)。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滤芯组件的剖视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滤芯的示意图。图8是图7的第一滤芯的俯视图。图9是图7中的第一滤芯沿图8中的A-A线的剖视图。图10是图7中的第一滤芯沿图9的B-B线的剖视图。图1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滤芯的一个过滤兜的示意图。图1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支架的俯视图。图13是图12中的固定支架的C-C剖视图。图14是图12中的固定支架的D-D剖视图。图1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的组合示意图。图1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的组合示意图。图1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固定支架的示意图。图18是图17中虚线框出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1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滤芯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滤芯;101滤芯中孔;102滤芯第一端面;103滤芯第二端面;11第一滤芯;12第二滤芯;1101第一端面;1102第二端面;1103第一滤芯内周面;1104第一滤芯外周面;1201第三端面;1202第四端面;1105折片;1106连接部位;1107折痕;2固定支架;201固定支架主体;202第二滤芯收纳壳;203固定支架底座;204固定支架第一侧;205固定支架第二侧;206定位骨架;2061定位骨架底板;2062定位骨架侧板;3第一端面盖;4第二端面盖;501未过滤空气;502已过滤空气;61第一密封件;62第二密封件;621定位凹部;I内周开口过滤兜;II外周开口过滤兜;d第二滤芯收纳壳与固定支架主体之间的间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当理解,这些具体的说明仅用于示教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穷举本专利技术的所有可行的方式,也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第一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4至图16,介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滤芯组件。为描述方便,若非特殊说明,下文中将筒状的固定支架2的中心轴的线延伸方向定义为“轴向”,与轴向垂直的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滤芯组件,其包括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所述第一滤芯和所述第二滤芯均由滤材经过交替地峰折和谷折形成,每一次折叠形成一个折痕,所述第一滤芯为横截面呈环形的筒状,所述第二滤芯设置于所述第一滤芯的内周,所述第一滤芯和所述第二滤芯之间沿周向设有第一密封件,以阻止未过滤空气从所述第一滤芯和所述第二滤芯之间的间隙穿过;所述第一滤芯在其折痕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面分别为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二滤芯具有与所述第一端面朝向相同的第三端面和与所述第二端面朝向相同的第四端面,空气能够从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三端面和第一滤芯外周面流入所述滤芯组件,经过所述滤材的过滤并从所述第二端面、所述第四端面和第一滤芯内周面流出所述滤芯组件;或者,空气能够从所述第二端面、所述第四端面和第一滤芯内周面流入所述滤芯组件,经过所述滤材的过滤并从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三端面和第一滤芯外周面流出所述滤芯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芯组件,其包括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所述第一滤芯和所述第二滤芯均由滤材经过交替地峰折和谷折形成,每一次折叠形成一个折痕,所述第一滤芯为横截面呈环形的筒状,所述第二滤芯设置于所述第一滤芯的内周,所述第一滤芯和所述第二滤芯之间沿周向设有第一密封件,以阻止未过滤空气从所述第一滤芯和所述第二滤芯之间的间隙穿过;所述第一滤芯在其折痕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面分别为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二滤芯具有与所述第一端面朝向相同的第三端面和与所述第二端面朝向相同的第四端面,空气能够从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三端面和第一滤芯外周面流入所述滤芯组件,经过所述滤材的过滤并从所述第二端面、所述第四端面和第一滤芯内周面流出所述滤芯组件;或者,空气能够从所述第二端面、所述第四端面和第一滤芯内周面流入所述滤芯组件,经过所述滤材的过滤并从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三端面和第一滤芯外周面流出所述滤芯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折痕之间限定出一个折片,由位于所述第一滤芯内周面的折痕相连的两个所述折片形成一个外开口折片夹,由位于所述第一滤芯外周面的折痕相连的两个所述折片形成一个内开口折片夹,每一个所述外开口折片夹在位于所述第二端面上的一对边缘密封地连接,每一个所述内开口折片夹在位于所述第一端面上的一对边缘密封地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芯的折痕从所述第三端面延伸到所述第四端面,所述第二滤芯上的两个相邻的折片形成一个折片夹,每一个所述折片夹在位于第三端面上的一对边缘和位于第四端面上的一对边缘中的至少一者密封地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芯的折痕位于所述第三端面和所述第四端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一端面到所述第二端面的方向,所述第一滤芯的外周边缘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名欢严华
申请(专利权)人:马勒汽车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