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落地式拳击训练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5831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4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落地式拳击训练转装置,包括底座、缓冲台、调节支撑杆主体和拳击球,所述缓冲台设置在底座上表面中心处,所述底座上位于缓冲台的外侧均匀设有三个调节支撑脚,所述缓冲台内设有锥形缓冲腔,且所述锥形缓冲腔的顶部设置为开口式结构,所述底座上对应锥形缓冲腔底部的位置设有半球形凹槽,所述锥形缓冲腔内设有第一缓冲弹簧和第二缓冲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底座、缓冲台、调节支撑杆主体和拳击球结合设计,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小使用者对拳击球的作用力,从而保证本装置的稳定,不易发生侧翻,同时缓冲台内采用双层缓冲弹簧结构设计,每层缓冲弹簧均采用三个的结构设计,进一步保证了本装置对拳击球产生的作用力的消减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落地式拳击训练转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拳击训练转装置,具体为一种落地式拳击训练转装置,属于锻炼器材领域。
技术介绍
拳击是戴拳击手套进行格斗的运动项目。它既有业余的,也有职业性质的比赛。比赛的目标是要比对方获得更多的分以战胜对方或者将对方打倒而结束比赛。与此同时比赛者要力图避开对方的打击。现在很多人都会通过练习击打拳击来锻炼身体,而拳击球就是一种拳击训练器材,但传统的一部分拳击球由于结构设计的不完善,很容易侧翻,还有一部分通过增加底部的重量来放置侧翻,这样的结构又使得装置的移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落地式拳击训练转装置,通过采用底座、缓冲台、调节支撑杆主体和拳击球结合设计,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小使用者对拳击球的作用力,从而保证本装置的稳定,不易发生侧翻,且没有额外增加本装置的重量,使得便于移动,同时缓冲台内采用双层缓冲弹簧结构设计,且每层缓冲弹簧均采用三个的结构设计,进一步保证了本装置对拳击球产生的作用力的消减性能,本装置上支撑脚采用可调节的结构设计,使得本装置遇到不平地面时可以进行调节,增加了本装置的适用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落地式拳击训练转装置,包括底座、缓冲台、调节支撑杆主体和拳击球,所述缓冲台设置在底座上表面中心处,所述底座上位于缓冲台的外侧均匀设有三个调节支撑脚,所述缓冲台内设有锥形缓冲腔,且所述锥形缓冲腔的顶部设置为开口式结构,所述底座上对应锥形缓冲腔底部的位置设有半球形凹槽,所述锥形缓冲腔内设有第一缓冲弹簧和第二缓冲弹簧,所述第一缓冲弹簧设置为三个,且三个第一缓冲弹簧位于锥形缓冲腔内壁的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二缓冲弹簧设置为三个,且三个第二缓冲弹簧位于锥形缓冲腔内壁的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缓冲弹簧位于第二缓冲弹簧的上侧,所述调节支撑杆主体包括固定支撑杆和伸缩支撑杆,所述固定支撑杆的一端贯穿锥形缓冲腔设置在半球形凹槽内,所述固定支撑杆的另一端设有收纳腔,所述伸缩支撑杆的一端设置在收纳腔内,所述拳击球设置在伸缩支撑杆的另一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支撑脚包括螺纹支撑杆、旋转杆和圆形脚垫,所述螺纹支撑杆贯穿底座,所述旋转杆贯穿设置在螺纹支撑杆的顶部,所述圆形脚垫设置在螺纹支撑杆的底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旋转杆的两端上设有限位小球。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锥形缓冲腔顶部设有弹性防尘布。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支撑杆外部位于伸缩支撑杆的一端设有第一锁紧旋钮,且第一锁紧旋钮的锁紧端设置在收纳腔内。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采用底座、缓冲台、调节支撑杆主体和拳击球结合设计,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小使用者对拳击球的作用力,从而保证本装置的稳定,不易发生侧翻,且没有额外增加本装置的重量,使得便于移动,同时缓冲台内采用双层缓冲弹簧结构设计,且每层缓冲弹簧均采用三个的结构设计,进一步保证了本装置对拳击球产生的作用力的消减性能,本装置上支撑脚采用可调节的结构设计,使得本装置遇到不平地面时可以进行调节,增加了本装置的适用性。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缓冲台的截面。图中:1、底座;2、缓冲台;3、调节支撑杆主体;4、拳击球;5、调节支撑脚;6、锥形缓冲腔;7、半球形凹槽;8、第一缓冲弹簧;9、第二缓冲弹簧;10、固定支撑杆;11、伸缩支撑杆;12、收纳腔;13、螺纹支撑杆;14、旋转杆;15、圆形脚垫;16、限位小球;17、弹性防尘布;18、第一锁紧旋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正对地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落地式拳击训练转装置,包括底座1、缓冲台2、调节支撑杆主体3和拳击球4,所述缓冲台2设置在底座1上表面中心处,所述底座1上位于缓冲台2的外侧均匀设有三个调节支撑脚5,所述缓冲台2内设有锥形缓冲腔6,且所述锥形缓冲腔6的顶部设置为开口式结构,所述底座1上对应锥形缓冲腔6底部的位置设有半球形凹槽7,所述锥形缓冲腔6内设有第一缓冲弹簧8和第二缓冲弹簧9,所述第一缓冲弹簧8设置为三个,且三个第一缓冲弹簧8位于锥形缓冲腔6内壁的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二缓冲弹簧9设置为三个,且三个第二缓冲弹簧9位于锥形缓冲腔6内壁的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缓冲弹簧8位于第二缓冲弹簧9的上侧,所述调节支撑杆主体3包括固定支撑杆10和伸缩支撑杆11,所述固定支撑杆10的一端贯穿锥形缓冲腔6设置在半球形凹槽7内,所述固定支撑杆10的另一端设有收纳腔12,所述伸缩支撑杆11的一端设置在收纳腔12内,所述拳击球4设置在伸缩支撑杆11的另一端。所述调节支撑脚5包括螺纹支撑杆13、旋转杆14和圆形脚垫15,所述螺纹支撑杆13贯穿底座1,所述旋转杆14贯穿设置在螺纹支撑杆13的顶部,所述圆形脚垫15设置在螺纹支撑杆13的底部,所述旋转杆14的两端上设有限位小球16,所述锥形缓冲腔6顶部设有弹性防尘布17,所述固定支撑杆10外部位于伸缩支撑杆11的一端设有第一锁紧旋钮18,且第一锁紧旋钮18的锁紧端设置在收纳腔12内。具体的,首先根据放置地面的情况对调节支撑脚5进行调节,使得底座1处于水平位置,再根据使用者的身高通过第一锁紧旋钮18对拳击球4的高度进行调整,当击球的高度调整完毕后本装置即可正常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使用者锤击拳击球4,拳击球4由此产生较大的作用力,这个作用力会通过调节支撑杆主体3传导到第一缓冲弹簧8和第二缓冲弹簧9处,第一缓冲弹簧8和第二缓冲弹簧9在这个作用力的作用下被压缩,而第一缓冲弹簧8和第二缓冲弹簧9在自身弹簧力的作用下不断消减这个作用力,最终完全消减这个作用力后第一缓冲弹簧8和第二缓冲弹簧9又在消减过程中产生的弹簧力的作用下进行复位,拳击球4由于拳击产生的作用力就不会传导到底座1上,也就不会对底座1的稳定性造成影响。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落地式拳击训练转装置,包括底座(1)、缓冲台(2)、调节支撑杆主体(3)和拳击球(4),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台(2)设置在底座(1)上表面中心处,所述底座(1)上位于缓冲台(2)的外侧均匀设有三个调节支撑脚(5),所述缓冲台(2)内设有锥形缓冲腔(6),且所述锥形缓冲腔(6)的顶部设置为开口式结构,所述底座(1)上对应锥形缓冲腔(6)底部的位置设有半球形凹槽(7),所述锥形缓冲腔(6)内设有第一缓冲弹簧(8)和第二缓冲弹簧(9),所述第一缓冲弹簧(8)设置为三个,且三个第一缓冲弹簧(8)位于锥形缓冲腔(6)内壁的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二缓冲弹簧(9)设置为三个,且三个第二缓冲弹簧(9)位于锥形缓冲腔(6)内壁的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缓冲弹簧(8)位于第二缓冲弹簧(9)的上侧,所述调节支撑杆主体(3)包括固定支撑杆(10)和伸缩支撑杆(11),所述固定支撑杆(10)的一端贯穿锥形缓冲腔(6)设置在半球形凹槽(7)内,所述固定支撑杆(10)的另一端设有收纳腔(12),所述伸缩支撑杆(11)的一端设置在收纳腔(12)内,所述拳击球(4)设置在伸缩支撑杆(11)的另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落地式拳击训练转装置,包括底座(1)、缓冲台(2)、调节支撑杆主体(3)和拳击球(4),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台(2)设置在底座(1)上表面中心处,所述底座(1)上位于缓冲台(2)的外侧均匀设有三个调节支撑脚(5),所述缓冲台(2)内设有锥形缓冲腔(6),且所述锥形缓冲腔(6)的顶部设置为开口式结构,所述底座(1)上对应锥形缓冲腔(6)底部的位置设有半球形凹槽(7),所述锥形缓冲腔(6)内设有第一缓冲弹簧(8)和第二缓冲弹簧(9),所述第一缓冲弹簧(8)设置为三个,且三个第一缓冲弹簧(8)位于锥形缓冲腔(6)内壁的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二缓冲弹簧(9)设置为三个,且三个第二缓冲弹簧(9)位于锥形缓冲腔(6)内壁的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缓冲弹簧(8)位于第二缓冲弹簧(9)的上侧,所述调节支撑杆主体(3)包括固定支撑杆(10)和伸缩支撑杆(11),所述固定支撑杆(10)的一端贯穿锥形缓冲腔(6)设置在半球形凹槽(7)内,所述固定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兴万兴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