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叉型覆膜血管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5765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4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叉型覆膜血管支架,包括裸支架、主体支架和覆膜。裸支架连接于主体支架的近心端,其端部设置有倒刺;主体支架在其近心端端部向外设置有锚定钩,包括密布Z形支架、稀疏Z形支架和腿部支架。密布Z形支架具有高度贴合性,能够适应动脉瘤颈处复杂、异常的解剖结构,很好地顺应不规则圆形的管腔,端部设置的锚定钩,能够保证良好的贴壁效果;稀疏Z形支架具有高度轴向柔顺性,对于形态复杂、成角较大的血管结构,能够很好地适应不同的瘤颈角度,减少普通覆膜支架由于轴向柔顺性不佳造成的内漏等并发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叉型覆膜血管支架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地,涉及一种分叉型覆膜血管支架。
技术介绍
腹主动脉瘤是腹主动脉瘤样扩张破裂后致死率极高的一类疾病,欧美地区发病率约为2%~4%,国内发病率约为每10万人36.2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医学检测水平的提高,腹主动脉瘤的发病率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目前,临床上治疗腹主动脉瘤主要有开放式手术和腔内介入手术。其中,腔内介入手术因其微创、手术并发症少、麻醉时间短等优势,已成为治疗腹主动脉瘤的首要选择。腹主动脉瘤的介入治疗主要过程如下:1、人体股动脉处开口2、将装有覆膜支架的输送器由开口处送达瘤颈处3、释放覆膜支架后撤出输送器。常见腹主动脉瘤伴随斑块和动脉粥样硬化,且腹主动脉瘤临床病理特征各异,对于腹主动脉瘤瘤颈过于迂曲或者夹角>60°的情况,在临床上介入手术治疗较为困难。目前市场上分叉式覆膜支架无法很好处理近端瘤颈处内漏等并发症,对于动脉瘤过于迂曲的结构容易造成近端内漏和瘤颈位置打折,容易发生近端贴壁不良、移位等问题,甚至,血液于覆膜支架和血管壁间缝隙不断渗入瘤体,导致动脉瘤压力持续增大甚至发生动脉瘤破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的分叉型覆膜血管支架,用于治疗腹主动脉瘤,旨在解决现有分叉型覆膜血管支架近端密封不良、柔顺性不佳等问题。为了实现此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结构的分叉型覆膜血管支架,包括裸支架1、主体支架11和覆膜6,所述裸支架1和主体支架11材料为金属;所述覆膜6为织物材料,包敷在主体支架11的外部;裸支架1连接于主体支架11的近心端,其端部设置有倒刺;主体支架11包括密布Z形支架2、稀疏Z形支架4和腿部支架12,主体支架11的近心端端部向外设置有锚定钩3。进一步地,所述密布Z形支架2轴向分布在主体支架11的近心端,设置为3-5组,波高为3mm、波峰数量为30-50个,每组相邻波峰间距为1-3mm。进一步地,所述密布Z形支架2为金属材料,丝径为0.15-0.3mm。进一步地,稀疏Z形支架4轴向分布在主体支架11的中部,与所述密布Z形支架2相邻,设置为3-5组,波高为4mm、波峰数量为5-7个,相邻两组稀疏Z形支架4的间距为8-12mm。进一步地,稀疏Z形支架4为金属材料,丝径为0.4-0.8mm。进一步地,所述稀疏Z形支架4区域设置有沿轴向方向排布的纵梁5,数量为3-5个,所述纵梁5在近心端设置有近心端环扣13,在远心端设置有远心端环扣14。进一步地,所述纵梁5在覆膜6的固定位置设置成在近心端环扣13或远心端环扣14,或设置成在纵梁5的中间,缝合点设置成为1-2个。进一步地,所述腿部支架12轴向分布在主体支架11的远心端,与稀疏Z形支架4相邻,腿部支架12设置成分叉,使用时植入髂分支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近心端设置密布Z形支架,具有高度贴合性,能够适应动脉瘤颈处复杂、异常的解剖结构,很好地顺应不规则圆形的管腔,端部设置的锚定钩,能够保证良好的贴壁效果;2、中部设置稀疏Z形支架,具有高度轴向柔顺性,对于形态复杂、成角较大的血管结构,能够很好地适应不同的瘤颈角度,减少普通覆膜支架由于轴向柔顺性不佳造成的内漏等并发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分叉型覆膜血管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A为本技术的分叉型覆膜血管支架植入瘤颈处的示意图;图2B为覆膜支架置入瘤颈处轴向图,其中2B(1)为普通覆膜支架植入瘤颈处的轴向图,图2B(2)为本技术的分叉型覆膜血管支架置入瘤颈处的轴向图;图3为本技术的分叉覆膜支架置入较为扭曲的瘤颈处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裸支架,2-密布Z形支架,3-弯形锚定钩,4-稀疏Z形支架,5-纵梁,6-覆膜,7-肾动脉,8-斑块,9-动脉瘤,10-血管壁,11-主体支架,12-腿部支架,13-近心端环扣,14-远心端环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中术语“近心端”是指沿血流方向靠近心脏的一端,“远心端”是指沿血流方向远离心脏的一端。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分叉型覆膜血管支架,主要包括裸支架1、主体支架11和覆膜6,所述裸支架1和主体支架11材料为金属,优选地,为镍钛合金等,以保证预置于输送管鞘内送达目标位置并释放后,能够自行恢复至初始状态,所述覆膜6为织物材料,包敷在主体支架11的外部。裸支架1连接于主体支架11的近心端,其端部设置有倒刺。主体支架11包括密布Z形支架2、稀疏Z形支架4和腿部支架12,主体支架11的近心端端部向外设置有锚定钩3。密布Z形支架2轴向分布在主体支架11的近心端,所述密布Z形支架2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3-5组,优选地为4组,每组密布Z形支架2均具有良好的贴壁性,以保证可以大面积覆盖瘤颈血管壁10,防止发生内漏,特别适用于动脉瘤9瘤颈处存在较多斑块8无法完全封堵的复杂病症,每组密布Z型支架2相邻波峰间距为1-3mm,优选地为2mm;密布Z形支架2的波高为3mm,波峰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30-50个,优选地为40个;密布Z形支架2优选为金属材料,丝径为0.15-0.3mm,优选地为0.2mm。稀疏Z形支架4轴向分布在主体支架11的中部,与所述密布Z形支架2相邻,稀疏Z形支架4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3-5组,优选地为4组,相邻两组稀疏Z形支架4的间距为8-12mm,优选地为10mm,以保证支架主体部分的轴向柔顺性;稀疏Z形支架4的波高为4mm,波峰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5-7个,优选为5个;稀疏Z形支架4优选为金属材料,丝径为0.4-0.8mm,优选地为0.5mm;稀疏Z形支架4区域沿设置有沿轴向方向排布的纵梁5,防止分叉型覆膜血管支架短缩和塌陷,纵梁5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3-5个,优选地为3个,纵梁5在其两端均设置有环扣,具体地,在近心端设置有近心端环扣13,在远心端设置有远心端环扣14,环扣的作用为防止纵梁5的尖端刺破覆膜6或血管壁10;纵梁5在覆膜6的固定位置可设置成在近心端环扣13或远心端环扣14,也可设置成在纵梁5的中间,缝合点设置成为1-2个,以增强分叉型覆膜血管支架的顺应性;稀疏Z形支架4间距较大,具有很强的柔顺性,稀疏Z形支架4波高较小、波峰较少,能够保证具有足够的径向支撑强度。腿部支架12轴向分布在主体支架11的远心端,与稀疏Z形支架4相邻,腿部支架12一般设置成分叉,优选地为2个,使用时植入髂分支中。使用本技术的分叉型覆膜血管支架的达到的有益效果描述如下。如图2A和图2B所示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B(1)所示,普通覆膜血管支架对于较硬的凸起斑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叉型覆膜血管支架,包括:裸支架(1)、主体支架(11)和覆膜(6),其特征在于,所述裸支架(1)和主体支架(11)材料为金属;所述覆膜(6)为织物材料,包敷在主体支架(11)的外部;裸支架(1)连接于主体支架(11)的近心端,其端部设置有倒刺;主体支架(11)包括密布Z形支架(2)、稀疏Z形支架(4)和腿部支架(12),主体支架(11)的近心端端部向外设置有锚定钩(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叉型覆膜血管支架,包括:裸支架(1)、主体支架(11)和覆膜(6),其特征在于,所述裸支架(1)和主体支架(11)材料为金属;所述覆膜(6)为织物材料,包敷在主体支架(11)的外部;裸支架(1)连接于主体支架(11)的近心端,其端部设置有倒刺;主体支架(11)包括密布Z形支架(2)、稀疏Z形支架(4)和腿部支架(12),主体支架(11)的近心端端部向外设置有锚定钩(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叉型覆膜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布Z形支架(2)轴向分布在主体支架(11)的近心端,设置为3-5组,波高为3mm、波峰数量为30-50个,每组相邻波峰间距为1-3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分叉型覆膜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布Z形支架(2)为金属材料,丝径为0.15-0.3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叉型覆膜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稀疏Z形支架(4)轴向分布在主体支架(11)的中部,与所述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连彩崔跃张宝祥于学保李君涛
申请(专利权)人:有研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