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施工用安全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5649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4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铁路隧道施工用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铁路隧道施工用安全帽,隧道中空气流通性不好,灰尘多,耳朵中进入大量灰尘会引发中耳炎,铁路隧道施工用安全帽,包括帽体,所述帽体侧边设置有帽沿,所述帽体内部靠近使用者头部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连接面和卡带,所述卡带包括两条竖向绑绳和一条横向绑绳,所述竖向绑绳靠近帽体的一端设置有耳孔,所述耳孔处设置有网兜,所述网兜向远离使用者耳部的一侧凸起,所述网兜包括第一防护层和第二防护层,所述第一防护层位于第二防护层外侧,有效防止灰尘直接进入外耳道,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在铁路隧道施工用工具技术领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铁路隧道施工用安全帽
本技术涉及铁路隧道施工用工具
,特别是铁路隧道施工用安全帽。
技术介绍
安全帽是防止冲击物伤害头部的防护用品。由帽壳、帽衬、下颊带和后箍组成。帽壳呈半球形,坚固、光滑并有一定弹性,打击物的冲击和穿刺动能主要由帽壳承受。帽壳和帽衬之间留有一定空间,可缓冲、分散瞬时冲击力,从而避免或减轻对头部的直接伤害。吸收性能、耐穿刺性能、侧向刚性、电绝缘性、阻燃性是对安全帽的基本技术性能的要求。随着科技的发展,针对特定的作业环境,例如隧道施工过程中,除了上述对安全帽的基本防护性能,还需增设其它功能以确保安全生产的规范要求,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安全系数。对于已经发生的危险,传统的安全帽能够起到保护人体、减轻人体受伤程度的作用。但是,对于潜在的安全隐患,如隧道中空气流通性不好,灰尘多,耳朵中如进入大量灰尘会引发中耳炎,传统的安全帽无法隔绝灰尘进入外耳道,且使用者在工作中需要交谈,也不能直接将耳朵堵上。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提供铁路隧道施工用安全帽,解决在隧道工作中灰尘进入外耳道的问题。其技术方案是,铁路隧道施工用安全帽,包括帽体,所述帽体侧边设置有帽沿,所述帽体内部靠近使用者头部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连接面和卡带,所述连接面与卡带一体制成,所述连接面采用透气性好的棉布制成,所述连接面上设置多个透气孔用于增加舒适感,所述连接面位于安全帽帽体与使用者头部之间,保护使用者头部,所述卡带包括两条竖向绑绳和一条横向绑绳,所述竖向绑绳位于使用者头部两侧切近耳朵,所述横向绑绳位于使用者脖颈后方,所述横向绑绳中部设置按摩垫,用于缓解颈椎疲劳,所述卡带使用柔软棉布制成,所述竖向绑绳靠近帽体的一端设置有挂耳,所述挂耳为竖向绑绳上长3cm—5cm的开口,使用者外耳廓可从挂耳通过,所述挂耳处设置有网兜,所述网兜位于使用者外耳廓外部,所述网兜一侧与挂耳边缘缝合,所述网兜向远离使用者耳部的一侧凸起,所述网兜包括第一防护层和第二防护层,所述第一防护层位于第二防护层外侧,所述第一防护层采用棉布制成,所述第二防护层采用网布制成,所述第一防护层与第二防护层分体式连接。更进一步,位于网兜内层的第一防护层对称两侧与竖向绑绳缝制在一起,所述第一防护层和第二防护层在网兜与竖向绑绳固定连接的任一端缝制在一起,所述第一防护层上与竖向绑绳缝制的一侧相对应的一侧设置有挂绳,所述第二防护层上与挂绳靠近的一侧设置有挂扣,所述第一防护层与第二防护层之间通过挂扣与挂绳的相互配合实现单一防护或双层防护。更进一步,所述帽体与固定装置之间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减震块和减震柱,各所述减震块和减震柱位于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之间,各所述减震柱端部与支撑面固定连接,各所述减震块与支撑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块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所述减震块为半球状,所述减震柱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支撑面与帽体通过魔术贴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面通过魔术贴与固定装置活动连接。更进一步,所述挂耳边缘设置有槽道,所述弹性绳穿在槽道内,使挂耳与使用者外耳廓的联系更紧密。更进一步,所述帽沿朝向地面的一面设置有内陷槽,所述内陷槽内设置有防护镜,所述防护镜通过转轴与内陷槽固定连接,使用者可将防护镜通过转轴转至与帽檐垂直的位置,此时防护镜位于使用者眼前,防护镜点镜片使用褐色镜片,用于保护使用者眼镜不会强光刺激,另外可阻挡一部分小颗粒杂质进入使用者眼球。更进一步,所述帽体前方设置有照明灯,所述照明灯的供电模块及开关均设置在照明灯本体上,与帽体保持独立,所述照明灯尾部嵌入帽体内部,为使用者提供便利。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使用本申请文件中公开的隧道用安全帽,可以在不影响使用者听力的前提下,有效放置灰尘直接进入外耳道,且使用者可根据需要选择网兜所使用的防护层层数,网布防护层防护效果相较棉布防护层效果较差,但使用者听力基本不会受到影响,双层的网兜防护效果更好,但对使用者听力有一定影响,使用者在独自工作时可使用双层防护层,协同作业时选择单层防护层,切换自如,不影响使用者正常工作,且该方案所公开的方案在照明及保护使用者视力方面均做出改进,有效避免使用者受强光刺激,在抗碰撞能力上也通过缓冲装置进行优化,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后视图。图3是本技术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网兜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由图1至图4给出,铁路隧道施工用安全帽,包括帽体1,所述帽体1侧边设置有帽沿4,所述帽体1内部靠近使用者头部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装置2,所述固定装置2包括连接面21和卡带22,所述连接面21与卡带22一体制成,所述连接面采用透气性好的棉布制成,所述连接面21上设置多个透气孔用于增加舒适感,所述连接面21位于安全帽帽体1与使用者头部之间,保护使用者头部,所述卡带22包括两条竖向绑绳7和一条横向绑绳8,所述竖向绑绳7位于使用者头部两侧切近耳朵,所述横向绑绳8位于使用者脖颈后方,所述横向绑绳8中部设置按摩垫,用于缓解颈椎疲劳,所述卡带22使用柔软棉布制成,所述竖向绑绳7靠近帽体1的一端设置有挂耳5,所述挂耳5为竖向绑绳7上长3cm—5cm的开口,使用者外耳廓可从挂耳5通过,所述挂耳5处设置有网兜6,所述网兜6位于使用者外耳廓外部,所述网兜6一侧与挂耳5边缘缝合,所述网兜6向远离使用者耳部的一侧凸起,所述网兜6包括第一防护层61和第二防护层62,所述第一防护层61位于第二防护层62外侧,所述第一防护层61采用棉布制成,所述第二防护层62采用网布制成,所述第一防护层61与第二防护层62分体式连接。在一实施例中,位于网兜6内层的第一防护层61对称两侧与竖向绑绳7缝制在一起,所述第一防护层61和第二防护层62在网兜6与竖向绑绳7固定连接的任一端缝制在一起,所述第一防护层61上与竖向绑绳7缝制的一侧相对应的一侧设置有挂绳9,所述第二防护层62上与挂绳9靠近的一侧设置有挂扣10,所述第一防护层61与第二防护层62之间通过挂扣10与挂绳9的相互配合实现单一防护或双层防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帽体1与固定装置2之间设置有减震装置3,所述减震装置3包括第一支撑面31、第二支撑面32、减震块33和减震柱34,各所述减震块33和减震柱34位于第一支撑面31和第二支撑面32之间,各所述减震柱34端部与支撑面固定连接,各所述减震块33与支撑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块33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所述减震块33为半球状,所述减震柱34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支撑面31与帽体1通过魔术贴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面32通过魔术贴与固定装置2活动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挂耳5边缘设置有槽道,所述弹性绳穿在槽道内,使挂耳5与使用者外耳廓的联系更紧密。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帽沿4朝向地面的一面设置有内陷槽12,所述内陷槽12内设置有防护镜11,所述防护镜11通过转轴与内陷槽12固定连接,使用者可将防护镜11通过转轴转至与帽檐垂直的位置,此时防护镜11位于使用者眼前,防护镜11点镜片使用褐色镜片,用于保护使用者眼镜不会强光刺激,另外可阻挡一部分小颗粒杂质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铁路隧道施工用安全帽,包括帽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帽体(1)侧边设置有帽沿(4),所述帽体(1)内部靠近使用者头部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装置(2),所述固定装置(2)包括连接面(21)和卡带(22),所述卡带(22)包括两条竖向绑绳(7)和一条横向绑绳(8),所述竖向绑绳(7)靠近帽体(1)的一端设置有挂耳(5),所述挂耳(5)为竖向绑绳(7)上长3cm—5cm的开口,所述挂耳(5)处设置有网兜(6),所述网兜(6)与挂耳(5)边缘缝合,所述网兜(6)向远离使用者耳部的一侧凸起,所述网兜(6)包括第一防护层(61)和第二防护层(62),所述第一防护层(61)位于第二防护层(62)外侧,所述第一防护层(61)采用面布制成,所述第二防护层(62)采用网布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铁路隧道施工用安全帽,包括帽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帽体(1)侧边设置有帽沿(4),所述帽体(1)内部靠近使用者头部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装置(2),所述固定装置(2)包括连接面(21)和卡带(22),所述卡带(22)包括两条竖向绑绳(7)和一条横向绑绳(8),所述竖向绑绳(7)靠近帽体(1)的一端设置有挂耳(5),所述挂耳(5)为竖向绑绳(7)上长3cm—5cm的开口,所述挂耳(5)处设置有网兜(6),所述网兜(6)与挂耳(5)边缘缝合,所述网兜(6)向远离使用者耳部的一侧凸起,所述网兜(6)包括第一防护层(61)和第二防护层(62),所述第一防护层(61)位于第二防护层(62)外侧,所述第一防护层(61)采用面布制成,所述第二防护层(62)采用网布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隧道施工用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兜(6)一侧与竖向绑绳(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护层(61)和第二防护层(62)在网兜(6)与竖向绑绳(7)固定连接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护层(61)上与竖向绑绳(7)固定连接的一侧相对应的一侧设置有挂绳(9),所述第二防护层(62)上与挂绳(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登全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