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
,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接受电动汽车这种环保的出行方式。同时也被许多汽车厂家认为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而且都投入了大笔资金进行研发。不过,由于充电问题的现实阻碍,一直以来还没有得到充分推广。电动汽车最重要的部分莫过于电池和充电桩,由于技术瓶颈,短时间内只能使用锂电池,所以无线感应充电桩变成了另一个研发重点。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电动汽车用锂电池充电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电动汽车用锂电池充电不方便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装置,包括:直流电,交流电,第一整流电路,电容器C1,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二极管D1,二极管D2,第三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第四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电抗器,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阻R1,升压变压器,SOC芯片,电阻R2,电容器C2,电容器C3,双极型晶体管,电阻R3,电容器C4,发射线圈,红外线感应器,单片机,控制驱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电(1),交流电(2),第一整流电路(3),电容器C1(4),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5),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6),二极管D1(7),二极管D2(8),第三绝缘栅双极晶体管(9),第四绝缘栅双极晶体管(10),电抗器(11),二极管D3(12),二极管D4(13),电阻R1(14),升压变压器(15),SOC芯片(16),电阻R2(17),电容器C2(18),电容器C3(19),双极型晶体管(20),电阻R3(21),电容器C4(22),发射线圈(23),红外线感应器(24),单片机(25),控制驱动(26),第一步进电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电(1),交流电(2),第一整流电路(3),电容器C1(4),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5),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6),二极管D1(7),二极管D2(8),第三绝缘栅双极晶体管(9),第四绝缘栅双极晶体管(10),电抗器(11),二极管D3(12),二极管D4(13),电阻R1(14),升压变压器(15),SOC芯片(16),电阻R2(17),电容器C2(18),电容器C3(19),双极型晶体管(20),电阻R3(21),电容器C4(22),发射线圈(23),红外线感应器(24),单片机(25),控制驱动(26),第一步进电机(27),反馈电流(28),第二步进电机(29),接收线圈(30),电流表(31),滤波电容器C5(32),第二整流电路(33),滤波电容器C6(34),滤波电容器C7(35),负载电阻R4(36),二极管D5(37),采样电阻R5(38),转换开关(39),限流电阻R6(40),二极管D6(41),二极管D7(42)和PWM卸载执行机构(43);其中,直流电(1)和交流电(2)经过第一整流电路(3)的整流和电容器C1(4)滤波后,由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5)、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6)、二极管D1(7)、二极管D2(8)、第三绝缘栅双极晶体管(9)、第四绝缘栅双极晶体管(10)、二极管D3(12)、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月,张伟亮,吴彪,赵洋,曾繁政,谢声基,祝华阻,陈浩,
申请(专利权)人:贺州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