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彬专利>正文

井壁墙体模块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4828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井壁墙体模块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具有在搬运、存放和施工中都适宜的优化尺度的井壁墙体模块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一个前表面(1),一个与所述前表面(1)相对的后表面(2),一对模块端部(3),一个上安置面(4)及与所述上安置面(4)相对的一个下安置面(5);所述井壁墙体模块砖的两所述模块端部(3)的对应形状位置(6)所处的垂直于所述井型的圆周方向的平面的夹角(θ)具有如下的关系:θ=2×180°×100/D所述夹角(θ)的顶点在砌筑完成后位于所述井型的中心。(*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井壁墙体模块砖。具体地说,本技术对现有的井壁墙体模块砖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具有了多种砌筑方便,轻便、便于搬运和安装的墙体构件。在中国专利文献CN1431375A中公开了这类墙体构件中的一种。其中的墙体砌块包括一个圆弧形前表面,一个与所述前表面同心的圆弧形后表面,一对垂直于所述前后表面的端表面,一个上安置面及与所述上安置面相对的一个下安置面;在至少一个端表面上凹入的一个凹槽形成一个半孔,该凹槽与相邻砌块的相邻端表面一同限定一个孔,有灰浆或粘结剂在所述相邻的端表面之间进入所述孔中。由此,所述砌块的所述孔和所述凹槽中的任何多余的灰浆或粘结剂流入所述沟槽中。由于其中的模块件的尺度远比圆形的拼装式井壁构件尺度小,因此而便于搬运、存放和施工中使用。可以有效地利用运输设备的能效、在施工中不必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因此可以大大降低施工成本。同时,在实施中易于控制砌筑的高程,支管接口可随设计任意调整安装。上述现有技术中,仅仅是给出了一个理论上的方案,并没有给出砌块的具体的尺寸关系,而在实际应用中,一个在搬运、存放和施工中都适宜的优化尺寸则是所述
中目前关切的问题。就现行的标准而言,排水类检查井的图集(包括《污水检查井》PT03、国标图集《排水检查井》02S515、国标图集《模块式排水检查井》05SS522等)规定的检查井规格尺寸为700毫米、800毫米、900毫米、1000毫米、1100毫米、1300毫米、1500毫米;给水类检查井的图集(包括华北标图集91SB3、自来水公司图集通用图1978等)规定的检查井规格尺寸为1200毫米、1400毫米、1600毫米、1800毫米、2400毫米、2600毫米、2800毫米、3000毫米、3200毫米。在目前的正在施行的现行标准的基础上,专利技术人在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摸索,提出了井壁墙体模块砖的适合的优化尺寸。技术的内容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井壁墙体模块砖,该井壁墙体模块砖具有在搬运、存放和施工中都适宜的优化尺度。为解决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井壁墙体模块砖包括一个前表面,一个与所述前表面相对的后表面,一对模块端部,一个上安置面及与所述上安置面相对的一个下安置面;其中,所述井壁墙体模块砖的两所述模块端部的对应形状位置所处的垂直于所述井型的圆周方向的平面的夹角具有如下的关系θ=2×180°×100/D式中D——为对应的井型的直径(单位毫米);θ——为模块端部的对应形状位置之间的圆心夹角所述夹角的顶点在砌筑完成后位于所述井型的中心。进一步地,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后表面为以对应所述井型的圆心为同轴的弧形,所述前表面的所述模块端部的对应形状位置之间的弧长距离为314毫米,所述尺寸误差为正负5毫米。所述井壁墙体模块砖的形状进一步为所述模块端部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用以保证相邻井壁墙体模块砖间牢固结合的配合形状;所述对应形状位置为一端的所述配合形状的突出配合部件及另一端上与所述突出部件配合的凹进配合部件之间的在配合时相互对应的位置所在的垂直于所述井型的圆周方向的的平面与所述前表面相交的位置。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本使用新型的所述井壁墙体模块砖的最终尺度基本上相同,因此适宜于在同样的机械上通过更换模具来生产不同的模块砖产品,因由于所生产的所述井壁墙体模块砖的最终尺度基本上相同,所以在搬运、存放和施工中所用的机械、包装也可以通用。特别是在砌筑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量的计算、模块砖的码放等等都大大得到了简化。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图1所示实施方式砌筑的一种井圈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图3所示实施方式砌筑的一种井圈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图5所示实施方式砌筑的一种井圈的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前表面、2-后表面、3-模块端部、4-上安置面、5-下安置面、6、6’-对应形状位置、θ-夹角、7-井型的圆心、8、8’-突出部件。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显示了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井壁墙体模块砖,其用于砌筑800毫米的井壁墙体。所述井壁墙体模块砖包括一个前表面1,一个与所述前表面1相对的后表面2,一对模块端部3,一个上安置面4及与所述上安置面4相对的一个下安置面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表面1和所述后表面2都是平面。根据本申请所限定的公式,θ=2×180°×100/800进行推算,所述井壁墙体模块砖的两所述模块端部3的对应形状位置6所处的垂直于所述井型的圆周方向的平面的夹角θ为45°,因而根据弦长计算公式得出所述前表面1的长度为306毫米。这样,如图2所示,在砌筑过程中,所述井壁墙体的每一层井圈使用的所述井壁墙体模块砖的数量是八块。参见图3,显示了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井壁墙体模块砖,其用于砌筑1500毫米的井壁墙体。所述井壁墙体模块砖包括一个前表面1,一个与所述前表面1相对的后表面2,一对模块端部3,一个上安置面4及与所述上安置面4相对的一个下安置面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表面1和所述后表面2同样都是平面。根据本申请所限定的公式θ=2×180°×100/1500进行推算,所述井壁墙体模块砖的两所述模块端部3的对应形状位置6所处的垂直于所述井型的圆周方向的平面的夹角θ为24°,因而根据弦长计算公式得出所述前表面1的长度则为312毫米。这样,如图4所示,在砌筑过程中,所述井壁墙体的每一层井圈使用的所述井壁墙体模块砖的数量是十五块。由此可见,上述实施例的模块转,在砌筑时每层井圈使用的数量正好是所砌井型的直径(毫米)值除以一百的数值。按照以上方式推算,上述在用标准中的井型所用的上述类型的平前后表面1、2、斜端面的井壁墙体模块砖的所述前表面1上对应位置间的长度为范围是304毫米(对应700毫米井型)至313毫米(对应3200毫米井型)。看见,如此尺寸的模块砖不但便于统计施工用量,而且在施工过程中也便于搬运、砌筑码放。参见图5,显示了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井壁墙体模块砖,其用于砌筑1100毫米的井壁墙体。所述井壁墙体模块砖包括一个前表面1,一个与所述前表面1相对的后表面2,一对模块端部3,一个上安置面4及与所述上安置面4相对的一个下安置面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表面1和所述后表面2为以对应所述井型的圆心7为同轴的弧形,所述模块端部3沿平行于所述前表面1的对应形状位置6之间的弧长距离的公式为1=π×D×θ/180×2代入本申请所限定的公式θ=2×180°×100/D则,所述模块端部3沿平行于所述前表面1的对应形状位置6之间的弧长距离为314毫米,所述尺寸误差为正负5毫米。这样,如图6所示,在砌筑过程中,每层井圈使用的所述井壁墙体模块砖的数量同样正好是所砌井型的直径(毫米)值除以一百的数值,在本实施例中为十一块。同样对应于上述标准中不同尺寸的井型的各种弧形的井壁墙体模块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井壁墙体模块砖,包括一个前表面(1),一个与所述前表面(1)相对的后表面(2),一对模块端部(3),一个上安置面(4)及与所述上安置面(4)相对的一个下安置面(5);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壁墙体模块砖的两所述模块端部(3)的对应形状 位置(6)所处的垂直于所述井型的圆周方向的平面的夹角(θ)具有如下的关系:θ=2×180°×100/D式中:D--为对应的井型的直径,单位为毫米;θ--为模块端部(3)的对应形状位置(6)之间的圆心夹角所述夹角(θ) 的顶点在砌筑完成后位于所述井型的中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彬
申请(专利权)人:梁彬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