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小莉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用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4501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建筑用砖,属建筑材料技术领域。通过在砖体上设1个竖向通孔、2个竖向通孔、1个竖向通孔和1个圆柱状凸起的设计,使得使用中不同砖层间既可通过层间水泥粘结,又可通过通孔中灌注水泥进行连接,或者凸起与通孔配合连结,使得不同砖层间牢固连接。而砖体两端锯齿状端面设计使得同层砖体之间结合紧密。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形成的墙体结构整体性强,整体强度高。(*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用砖。现有建筑用砖,基本上都呈长方体,其上下前后左右六面均为平面,通过在其上下表面或各表面抹上水泥浆粘合堆砌使用。上下层砖仅靠薄薄的一层水泥粘合,结合力较差,墙体整体强度较低。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建筑用砖,利用该砖砌成的墙体一体性强,整体强度高。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砖,砖体上有竖向通孔穿过上下表面。通孔设于砖体表面中间位置。砖体上有两个竖向通孔穿过上下表面,两通孔分别位于砖体表面横向中线的1/3和2/3长度位置。砖体上竖向通孔位于砖体表面横向中线的1/3长度处,砖体上另有一圆柱状凸起位于砖体表面横向中线的2/3长度处,凸起高度不大于通孔高度。砖体两端面呈锯齿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5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6结构示意图。本技术中,砖体上设置竖向通孔,使得上下砖层间既可通过层间水泥粘结,又可通过竖向通孔用水泥把多层砖连为一体,上下层砖体上竖向通孔与圆柱凸起可配合使用,使层间连接更为紧密。砖体两端锯齿状端面使得同层不同砖块之间连接更为紧密,如此则所砌墙体整体性增强,墙体强度增大。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建筑用砖,砖体1中间设有通孔2。该砖在砌墙时上下层不错开。不同层砖用水泥粘结后,多层砖通过通孔再用水泥灌注粘结,墙体整体性增强,整体强度提高。实施例2,一种建筑用砖,本实施例中,砖体1上有两个竖向通孔2穿过上下表面,两通孔分别位于砖体表面横向中线的1/3和2/3长度位置。该砖在砌墙时上下层错开堆砌,不同层砖既可通过层间水泥粘结,又可通过竖孔中灌注水泥粘成一体,整体强度提高。实施例3,一种建筑用砖,砖体1上设有一竖向通孔2和一圆柱状凸起3,通孔2和凸起3分别位于砖体表面横向中线1/3和2/3长度位置。该砖在砌墙时,上下层错开堆砌,不同层砖既可通过层间水泥粘结,又可通过凸起和通孔的配合连接,所砌墙体强度提高。实施例4,一种建筑用砖,本实施例中,砖体两端面4呈锯齿状,其它同实施例5,一种建筑用砖,本实施例中,砖体两端面4呈锯齿状,其它同实施例6,一种建筑用砖,本实施例中,砖体表面4呈锯齿状,其它同实施例3。权利要求1.一种建筑用砖,本技术的特征在于,砖体上有竖向通孔穿过上下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砖,其特征在于,通孔设于砖体表面中间位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砖,其特征在于,砖体上有两个竖向通孔穿过上下表面,两通孔分别位于砖体表面横向中线的1/3和2/3长度位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砖,其特征在于,砖体上竖向通孔位于砖体表面横向中线的1/3长度处,砖体上另有一圆柱状凸起位于砖体表面横向中线的2/3长度处,凸起高度不大于通孔高度。5.如权利要求1、2、3、4所述的砖,其特征在于,砖体两端面呈锯齿状。专利摘要一种建筑用砖,属建筑材料
通过在砖体上设1个竖向通孔、2个竖向通孔、1个竖向通孔和1个圆柱状凸起的设计,使得使用中不同砖层间既可通过层间水泥粘结,又可通过通孔中灌注水泥进行连接,或者凸起与通孔配合连结,使得不同砖层间牢固连接。而砖体两端锯齿状端面设计使得同层砖体之间结合紧密。使用本技术形成的墙体结构整体性强,整体强度高。文档编号E04C1/00GK2417224SQ00203649公开日2001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2000年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0年2月15日专利技术者吕小莉, 姚中旺, 吴秋红, 曹勇, 李伟华, 肖翠兰 申请人:吕小莉, 姚中旺, 吴秋红, 曹勇, 李伟华, 肖翠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用砖,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砖体上有竖向通孔穿过上下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小莉姚中旺吴秋红曹勇李伟华肖翠兰
申请(专利权)人:吕小莉姚中旺吴秋红曹勇李伟华肖翠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