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上并排设有若干排连通上下端面的隔音孔,每相邻两排隔音孔之间的间隔至少为20mm,所述砖体上下端面在每相邻两排隔音孔之间均设置有一道相应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为外窄内宽的梯形状,所述砖体在定位槽的槽口处设置成具有弧度的弧形状;所述定位槽的槽口宽度为5-8mm,定位槽的底部宽度为10-15mm,所述定位槽的深度至少为5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砖体与混凝土之间的更加具有吸附效果,进一步提高建筑的安全系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砖。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一切建筑的建造前提是以“安全”为主。建造用砖是建筑物建造所不可或缺的一直材料,可以说建造用砖是一切建筑安全的前提条件。传统的建造用砖一般其外表面都是平整型的,砖与混凝土之间的接触面积也只是在表面,其吸附力度有待提高。为了提高砖与混凝土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增强其之间的吸附效果,提高建筑的稳固性,人们开始采用在环保砖砖体的外侧设置凹槽,以提高其外侧面的接触面积。通过提高接触面积虽然可一定程度上提高砖与混凝土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增强其之间的吸附效果,但是在一些建筑的运用中,比如防撞墙体的建造,这样的建筑用砖之间的吸附力明显是不足的。因此,设计一款能够使砖体与混凝土之间的更加具有吸附效果的建筑用砖是本技术的研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用砖,该建筑用砖能够使砖体与混凝土之间的更加具有吸附效果,进一步提高建筑的安全系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用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上并排设有若干排连通上下端面的隔音孔,每相邻两排隔音孔之间的间隔至少为20mm,所述砖体上下端面在每相邻两排隔音孔之间均设置有一道相应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为外窄内宽的梯形状,所述砖体在定位槽的槽口处设置成具有弧度的弧形状;所述定位槽的槽口宽度为5-8mm,定位槽的底部宽度为10_15mm,所述定位槽的深度至少为5mm。所述定位槽的槽口宽度为6mm,定位槽的底部宽度为12mm。所述定位槽的深度为6.2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砖体上并排设有若干排连通上下端面的隔音孔,能够起到隔音的效果。本技术将每相邻两排隔音孔之间的间隔设置为至少20mm,而砖体上下端面在每相邻两排隔音孔之间均设置有一道相应的定位槽,通过将定位槽设置成外窄内宽的梯形状,进一步提高砖体与混凝土接触面积的同时,在混凝土凝固后,混凝土就会卡接在相应的砖体上,更加有效的提高砖体与混凝土之间的吸附效果,即使得建筑物更加牢固。本技术的砖体在定位槽的槽口处设置成具有弧度的弧形状,这样一来,在施工过程中,有利于混凝土顺利的进入定位槽,确保本技术的施工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一种建筑用砖,包括砖体I,所述砖体I上并排设有4排连通上下端面的隔音孔2,本技术的砖体I上并排设有4排连通上下端面的隔音孔2,能够起到隔音的效果。每相邻两排隔音孔2之间的间隔为20mm,所述砖体I上下端面在每相邻两排隔音孔2之间均设置有一道相应的定位槽3,所述定位槽3为外窄内宽的梯形状,本技术将每相邻两排隔音孔2之间的间隔设置为20mm,而砖体I上下端面在每相邻两排隔音孔2之间均设置有一道相应的定位槽3,通过将定位槽3设置成外窄内宽的梯形状,进一步提高砖体I与混凝土接触面积的同时,在混凝土凝固后,混凝土就会卡接在相应的砖体I上,更加有效的提高砖体I与混凝土之间的吸附效果,即使得建筑物更加牢固。所述砖体I在定位槽3的槽口处设置成具有弧度的弧形状;所述定位槽3的槽口宽度为6_,定位槽的底部宽度为12_,所述定位槽3的深度为6.2_。本技术的砖体I在定位槽3的槽口处设置成具有弧度的弧形状,这样一来,在施工过程中,有利于混凝土顺利的进入定位槽,确保本技术的施工实用性。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建筑用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上并排设有若干排连通上下端面的隔音孔,每相邻两排隔音孔之间的间隔至少为20mm,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上下端面在每相邻两排隔音孔之间均设置有一道相应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为外窄内宽的梯形状,所述砖体在定位槽的槽口处设置成具有弧度的弧形状;所述定位槽的槽口宽度为5-8mm,定位槽的底部宽度为10_15mm,所述定位槽的深度至少为5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的槽口宽度为6_,定位槽的底部宽度为12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的深度为6.2m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上并排设有若干排连通上下端面的隔音孔,每相邻两排隔音孔之间的间隔至少为20mm,所述砖体上下端面在每相邻两排隔音孔之间均设置有一道相应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为外窄内宽的梯形状,所述砖体在定位槽的槽口处设置成具有弧度的弧形状;所述定位槽的槽口宽度为5-8mm,定位槽的底部宽度为10-15mm,所述定位槽的深度至少为5mm。本技术能够使砖体与混凝土之间的更加具有吸附效果,进一步提高建筑的安全系数。【IPC分类】E04C1/00【公开号】CN204676760【申请号】CN201520138924【专利技术人】龚素华 【申请人】成都迅德科技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申请日】2015年3月12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用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上并排设有若干排连通上下端面的隔音孔,每相邻两排隔音孔之间的间隔至少为20mm,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上下端面在每相邻两排隔音孔之间均设置有一道相应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为外窄内宽的梯形状,所述砖体在定位槽的槽口处设置成具有弧度的弧形状;所述定位槽的槽口宽度为5‑8mm,定位槽的底部宽度为10‑15mm,所述定位槽的深度至少为5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素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迅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