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智能安防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74397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4: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区智能安防监控系统,单片机、摄像头、火灾传感器、喷淋装置、语音通话模块、GPS/北斗双模定位模块、红外传感器、指纹识别模块、人脸识别模块、门禁读卡器、声光报警器、无线通信模块、移动终端和电源模块,移动终端中安装有智能安防监控APP,摄像头与单片机连接,火灾传感器分别与单片机和喷淋装置连接;电源模块包括电压输入端、第一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三二极管、第三三极管、第一MOS管、第二二极管、第四电阻、电池和电压输出端。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小区智能安防监控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监控较为方便、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区智能安防监控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安防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区智能安防监控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个人安全和财产安全,经济的飞速发展伴随着城市流动人口的急剧增加,给城市的社会治安增加了新的课题,人防的保安方式已不能适应人们的要求,且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家庭经常处于无人看守状态,仅仅小区安防保安及安防设备进行防护,安防效果差,一套完善的智能家居安防系统可确保每一个用户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传统智能安防监控系统的电源供电部分的电路使用的元器件较多,电路结构复杂,由于使用的元器件较多,造成硬件成本较高。另外,由于智能安防监控系统的电源供电部分缺少相应的电路保护功能,例如:不具有限流保护功能,造成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监控较为方便、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的小区智能安防监控系统。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小区智能安防监控系统,包括单片机、摄像头、火灾传感器、喷淋装置、语音通话模块、GPS/北斗双模定位模块、红外传感器、指纹识别模块、人脸识别模块、门禁读卡器、声光报警器、无线通信模块、移动终端和电源模块,所述移动终端中安装有智能安防监控APP,所述摄像头与所述单片机连接,所述火灾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单片机和喷淋装置连接,所述语音通话模块、GPS/北斗双模定位模块、红外传感器、指纹识别模块、人脸识别模块、门禁读卡器、声光报警器和电源模块均与所述单片机连接,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单片机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压输入端、第一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三二极管、第三三极管、第一MOS管、第二二极管、第四电阻、电池和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三三极管的基极和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接地,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三二极管的阳极、第一MOS管的源极和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和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型号为E-701。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小区智能安防监控系统中,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电容值为350pF。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小区智能安防监控系统中,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电容值为280pF。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小区智能安防监控系统中,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电容值为460pF。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小区智能安防监控系统中,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均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一MOS管为P沟道MOS管。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小区智能安防监控系统中,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蓝牙模块、WIFI模块、GSM模块、GPRS模块、CDMA模块、CDMA2000模块、WCDMA模块、TD-SCDMA模块、Zigbee模块或LoRa模块。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小区智能安防监控系统中,所述移动终端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PDA。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小区智能安防监控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设有单片机、摄像头、火灾传感器、喷淋装置、语音通话模块、GPS/北斗双模定位模块、红外传感器、指纹识别模块、人脸识别模块、门禁读卡器、声光报警器、无线通信模块、移动终端和电源模块,移动终端中安装有智能安防监控APP,通过智能安防监控APP进行查看,可以方便监控,电源模块包括电压输入端、第一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三二极管、第三三极管、第一MOS管、第二二极管、第四电阻、电池和电压输出端,该电源模块相对于传统智能安防监控系统的电源供电部分,其使用的元器件较少,由于节省了一些元器件,这样就可以降低硬件成本,另外,第三二极管用于进行限流保护,因此监控较为方便、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小区智能安防监控系统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所述实施例中电源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小区智能安防监控系统实施例中,该小区智能安防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中,该小区智能安防监控系统包括单片机1、摄像头2、火灾传感器3、喷淋装置4、语音通话模块5、GPS/北斗双模定位模块6、红外传感器7、指纹识别模块8、人脸识别模块9、门禁读卡器10、声光报警器11、无线通信模块12、移动终端13和电源模块14,其中,移动终端13中安装有智能安防监控APP,该移动终端13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PDA等,智能安防监控APP与传统智能安防监控软件的架构不同,其具有自己独特的全新的软件架构,用于实现智能安防监控功能。摄像头2与单片机1连接,火灾传感器3分别与单片机1和喷淋装置4连接,语音通话模块5、GPS/北斗双模定位模块6、红外传感器7、指纹识别模块8、人脸识别模块9、门禁读卡器10、声光报警器11和电源模块14均与单片机1连接,移动终端13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2与单片机1连接。具体而言,语音通话模块5安装在小区内的门禁处和住户的家里,使小区住户可实时与移动终端13的智能安防监控APP进行通信,摄像头2在白天和夜间均可采集到清晰地图像。摄像头2可采集小区内及小区门禁处的图像,并将图像传输给单片机1,单片机1将图像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2传送给至移动终端13的智能安防监控APP,供管理人员可以随时调阅,红外传感器7、指纹识别模块8、人脸识别模块9和门禁读卡器10设置在小区门禁处,当指纹识别模块8、人脸识别模块9和门禁读卡器10开启时,则红外传感器7关闭,可顺利进入小区,若并强行进入小区门禁处,红外传感器7检测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区智能安防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摄像头、火灾传感器、喷淋装置、语音通话模块、GPS/北斗双模定位模块、红外传感器、指纹识别模块、人脸识别模块、门禁读卡器、声光报警器、无线通信模块、移动终端和电源模块,所述移动终端中安装有智能安防监控APP,所述摄像头与所述单片机连接,所述火灾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单片机和喷淋装置连接,所述语音通话模块、GPS/北斗双模定位模块、红外传感器、指纹识别模块、人脸识别模块、门禁读卡器、声光报警器和电源模块均与所述单片机连接,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单片机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压输入端、第一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三二极管、第三三极管、第一MOS管、第二二极管、第四电阻、电池和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三三极管的基极和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接地,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三二极管的阳极、第一MOS管的源极和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和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型号为E‑7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区智能安防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摄像头、火灾传感器、喷淋装置、语音通话模块、GPS/北斗双模定位模块、红外传感器、指纹识别模块、人脸识别模块、门禁读卡器、声光报警器、无线通信模块、移动终端和电源模块,所述移动终端中安装有智能安防监控APP,所述摄像头与所述单片机连接,所述火灾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单片机和喷淋装置连接,所述语音通话模块、GPS/北斗双模定位模块、红外传感器、指纹识别模块、人脸识别模块、门禁读卡器、声光报警器和电源模块均与所述单片机连接,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单片机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压输入端、第一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三二极管、第三三极管、第一MOS管、第二二极管、第四电阻、电池和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三三极管的基极和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接地,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三二极管的阳极、第一MOS管的源极和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和第四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伟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阅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