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轿厢及反绳轮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3857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厢及反绳轮组件,该反绳轮组件,包括反绳轮本体及绳轮,所述反绳轮本体设有用于与安装轴转动配合的套接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套接部的外侧壁的安装体,所述安装体设有第一绳槽,所述绳轮可转动套设于所述安装体上,所述绳轮设有第二绳槽,所述第二绳槽与所述第一绳槽沿所述套接部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反绳轮本体的转动摩擦阻力小于所述绳轮的转动摩擦阻力。该反绳轮组件便于调整曳引绳的张力,使各段曳引绳的张力尽可能地均匀,进而可提高电梯运行的平稳性。利用了上述反绳轮组件,使得轿厢运行更加平稳舒适,电梯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及运行平稳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轿厢及反绳轮组件
本技术涉及电梯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轿厢及反绳轮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吊挂比大于等于2的电梯,都会配置反绳轮组件。在电梯投入使用后,曳引轮与传统的反绳轮组件之间的曳引绳中间没有可调节长度和张力的部件,导致此段曳引绳的张力均匀性无法调整,而当出现张力不均时,会严重影响曳引绳和绳轮的寿命,同时张力不均也会导致电梯运行过程中振动和噪音变大,影响乘客的乘坐舒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梯、轿厢及反绳轮组件,该反绳轮组件便于调整曳引绳的张力,使各段曳引绳的张力尽可能地均匀,进而可提高电梯运行的平稳性。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反绳轮组件,包括反绳轮本体及绳轮,所述反绳轮本体设有用于与安装轴转动配合的套接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套接部的外侧壁的安装体,所述安装体设有第一绳槽,所述绳轮可转动套设于所述安装体上,所述绳轮设有第二绳槽,所述第二绳槽与所述第一绳槽沿所述套接部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反绳轮本体的转动摩擦阻力小于所述绳轮的转动摩擦阻力。上述反绳轮组件对于吊挂比大于等于2的电梯,通过对绳槽拆分设计,在反绳轮本体上设置第一绳槽,在可相对于反绳轮本体转动的绳轮上设置第二绳槽,使第一绳槽与第二绳槽之间可以实现相对转动,使绕在各绳槽上的曳引绳能以不同的线速度旋转。具体地,所述反绳轮本体的转动摩擦阻力小于所述绳轮的转动摩擦阻力,使得绳轮先随反绳轮本体绕安装轴旋转,当安装在不同第一绳槽与第二绳槽上的曳引绳之间存在张力偏差时,通过张力差引起的扭矩作用使得第二绳槽随绳轮绕反绳轮本体旋转,而使绕在各绳槽上的曳引绳能以不同的线速度旋转,从而自动调整各绳槽上的曳引绳的长度和张力差,使其张力偏差趋于0,从而实现自动调整各绳槽上曳引绳的长度偏差和张力均匀性,提高曳引绳的使用寿命和电梯运行舒适感。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绳轮与所述安装体之间设有轴承,所述绳轮通过所述轴承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体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体设有用于限制所述轴承轴向移动的限位凸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绳槽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二绳槽的外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绳轮至少为两个,且沿所述套接部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绳轮为两个、且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绳槽的两侧。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轿厢,包括上述的反绳轮组件,还包括轿厢本体,所述轿厢本体的底壁通过安装轴安设有所述反绳轮组件。该轿厢利用了上述反绳轮组件,使得各绳槽上曳引绳的长度偏差和张力较为均匀性,轿厢运行更加平稳舒适。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电梯,包括上述轿厢,还包括曳引轮、对重块及曳引绳,所述曳引轮、所述对重块及所述轿厢通过所述曳引绳连接,且所述对重块的出绳端与所述曳引轮的进绳端相对应、所述曳引轮的出绳端与所述轿厢本体的反绳轮组件的进绳端相对应。该电梯利用了上述轿厢,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及运行平稳性。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重块通过安装轴安设有所述反绳轮组件,所述对重块的反绳轮组件的出绳端与所述曳引轮的进绳端相对应。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反绳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反绳轮组件在电梯中的布置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反绳轮组件,100、反绳轮本体,110、套接部,120、安装体,122、第一绳槽,124、限位凸起,200、绳轮,210、第二绳槽,300、轴承,400、安装轴,20、轿厢,30、曳引轮,40、对重块,50、曳引绳。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或“套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地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中涉及的“第一绳槽”、“第二绳槽”不代表具体地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如图1所示,该反绳轮组件10,包括反绳轮本体100及绳轮200,反绳轮本体100设有用于与安装轴400转动配合的套接部110、以及设置于套接部110的外侧壁的安装体120,安装体120设有第一绳槽122,绳轮200可转动套设于安装体120上,绳轮200设有第二绳槽210,第二绳槽210与第一绳槽122沿套接部110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其中,反绳轮本体100的转动摩擦阻力小于绳轮200的转动摩擦阻力。上述反绳轮组件10对于吊挂比大于等于2的电梯,通过对绳槽拆分设计,在反绳轮本体100上设置第一绳槽122,在可相对于反绳轮本体100转动的绳轮200上设置第二绳槽210,使第一绳槽122与第二绳槽210之间可以实现相对转动,使绕在各绳槽上的曳引绳50能以不同的线速度旋转。具体地,反绳轮本体100的转动摩擦阻力小于绳轮200的转动摩擦阻力,使得绳轮200先随反绳轮本体100绕安装轴400旋转,当安装在不同第一绳槽122与第二绳槽210上的曳引绳50之间存在张力偏差时,通过张力差引起的扭矩作用使得第二绳槽210随绳轮200绕反绳轮本体100旋转,使绕在各绳槽上的曳引绳50能以不同的线速度旋转,从而自动调整各绳槽上的曳引绳50的长度和张力差,使其张力偏差趋于0,从而实现自动调整各绳槽上曳引绳50的长度偏差和张力均匀性,提高曳引绳50的使用寿命和电梯运行舒适感。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绳轮200与安装体120之间设有轴承300,绳轮200通过轴承300可转动设置于安装体120上。进而实现了该绳轮200的可转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反绳轮本体100亦可通过另一轴承300可转动设置于安装轴400上,满足反绳轮本体100的转动摩擦阻力小于绳轮200的转动摩擦阻力,即可。该轴承300的具体类型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进一步地,安装体120设有用于限制轴承300轴向移动的限位凸起124。进而利用该限位凸起124可确保轴承300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上,使绳轮200的转动可靠。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绳槽122的外径等于第二绳槽210的外径,进而使第一绳槽122与第二绳槽210之间的受力更加均匀,使得第二绳槽210更容易随绳轮200绕反绳轮本体100旋转,使各绳槽上曳引绳50的长度偏差和张力尽可能均匀。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绳轮200至少为两个,且沿套接部110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进而可以根据反绳轮本体100设置多个可相对于第一绳槽122旋转的第二绳槽210,使各绳槽上曳引绳50的长度偏差和张力更加均匀。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绳轮200为两个、且间隔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绳轮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反绳轮本体及绳轮,所述反绳轮本体设有用于与安装轴转动配合的套接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套接部的外侧壁的安装体,所述安装体设有第一绳槽,所述绳轮可转动套设于所述安装体上,所述绳轮设有第二绳槽,所述第二绳槽与所述第一绳槽沿所述套接部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反绳轮本体的转动摩擦阻力小于所述绳轮的转动摩擦阻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绳轮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反绳轮本体及绳轮,所述反绳轮本体设有用于与安装轴转动配合的套接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套接部的外侧壁的安装体,所述安装体设有第一绳槽,所述绳轮可转动套设于所述安装体上,所述绳轮设有第二绳槽,所述第二绳槽与所述第一绳槽沿所述套接部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反绳轮本体的转动摩擦阻力小于所述绳轮的转动摩擦阻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绳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绳轮与所述安装体之间设有轴承,所述绳轮通过所述轴承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体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绳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体设有用于限制所述轴承轴向移动的限位凸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绳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绳槽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二绳槽的外径。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泽伟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