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铁路曲线段轮轨磨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3640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3:17
一种降低铁路曲线段轮轨磨耗装置,其特征在于,降轮轨磨耗本体安装在轨枕上左右两股钢轨中间位置处,用锚固螺栓固定,降轮轨磨耗本体沿轨道方向的中部开有凹槽,凹槽两侧的降轮轨磨耗本体上均安装有本体电磁铁,控制本体电磁铁的电路控制元件设在降轮轨磨耗本体内;伸缩承力杆安装固定在转向架内,其下部活动端装有车载电磁铁,车载电磁铁随伸缩承力杆伸出时插入降轮轨磨耗本体中部的凹槽中,车载电磁铁的两端极性与相邻本体电磁铁的极性相同。本发明专利技术较好地解决了铁路曲线段轮轨磨耗较大的问题,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机车车辆曲线通过条件,减缓其轮轨磨耗速率,增加了轨道曲线段的整体稳定性,提高了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和旅客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铁路曲线段轮轨磨耗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交通设备,尤其是一种降低铁路曲线段轮轨磨耗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不断发展,构建安全的铁路运输环境,是推动铁路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自铁路问世以来,钢轨侧面磨耗就一直是铁路曲线上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山区小半径曲线上,外轨侧磨加剧,内轨严重压溃,机车轮缘单侧偏磨,大大增加了铁路的运输成本,降低了铁路线路的使用寿命。因此,改善机车车辆曲线通过条件,减缓其轮轨磨耗速率,延长运输设备的使用周期,对于提升我国的铁路运输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改善列车曲线通过条件,减缓轮轨磨耗速率,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外轨超高法,即通过在曲线路段外股钢轨设置合适的轨道超高值,平衡列车通过时所产生的离心力,降低轮轨间的横向力,从而间接达到降低轮轨磨耗的目的,然而,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发现,外轨超高法在降低轮轨磨耗方面依旧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当列车在曲线轨道高速行驶时,若实设超高不足,便无法有效平衡列车所产生的离心力,以致机车车辆被推向外股钢轨,加大外股钢轨的磨损;若实设超高过大,机车车辆又会受其自重分量的影响而偏向内股钢轨,造成内股钢轨压溃病害,严重降低铁路线路的使用寿命。另一种方法便是钢轨侧面涂油,减小轮轨间的侧面摩擦力,从而达到降低轮轨磨耗的目的,但钢轨侧面涂油也存在一些潜在问题,比如轨道残留油污清理困难,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减缓轮轨磨耗速率,延长运输设备的使用周期,增加曲线轨道的整体稳定性,提高列车运行平稳性和旅客舒适度的降低铁路曲线段轮轨磨耗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降低铁路曲线段轮轨磨耗装置,包括降轮轨磨耗本体、伸缩承力杆,其特征在于,降轮轨磨耗本体安装在轨枕上左右两股钢轨中间位置处,并用锚固螺栓固定,降轮轨磨耗本体沿轨道方向的中部开有凹槽,凹槽两侧的降轮轨磨耗本体上均安装有本体电磁铁,控制本体电磁铁的电路控制元件设在降轮轨磨耗本体内;伸缩承力杆安装固定在转向架内,其下部活动端装有车载电磁铁,伸缩承力杆长度可自由伸缩,车载电磁铁随伸缩承力杆伸出时插入降轮轨磨耗本体中部的凹槽中,车载电磁铁的两端极性与相邻本体电磁铁的极性相同。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降低铁路曲线段轮轨磨耗装置,利用电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通过控制电磁铁的工作,借助降轮轨磨耗本体与伸缩承力杆之间的互斥力,实时调整伸缩承力杆在降轮轨磨耗本体凹槽中的位置,使其始终处于凹槽中心线处,同时,伸缩承力杆也会带动转向架和轮对作横向同步运动,使得轮轨间始终存在一定的游间空隙,从而降低轮轨间的冲击与磨耗。其具体工作原理如下是,列车即将进入曲线路段时,信号系统开始控制转向架内部伸缩承力杆自动伸长,与此同时,本体电磁铁和车载电磁铁开始工作,待列车进入曲线路段后,伸缩承力杆下端的车载电磁铁恰好能够完全伸入至降轮轨磨耗本体的凹槽之中,此时,车载电磁铁的两极与本体电磁铁的两极相对。当曲线轨道欠超高时,受列车离心力影响,转向架和轮对会带动伸缩承力杆向外轨发生横移,与此同时,一端本体电磁铁与车载电磁铁间互斥力剧增,恰恰阻止了伸缩承力杆向外轨横移的趋势,如此也就阻止了转向架和轮对向外轨横移,最终降低了轮对与外轨间的冲击与磨耗;当曲线轨道过超高时,受列车自重分量影响,转向架和轮对会带动伸缩承力杆向内轨发生横移,与此同时,另一端本电磁铁与车载电磁铁间互斥力剧增,恰恰阻止了伸缩承力杆向内轨横移的趋势,如此也就阻止了转向架和轮对向内轨横移,最终降低了轮对与内轨间的冲击与压溃,提高了列车的行车平稳性和旅客舒适度。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降低铁路曲线段轮轨磨耗装置,较好地解决了铁路曲线段轮轨磨耗较大的问题,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机车车辆曲线通过条件,减缓其轮轨磨耗速率,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轨道曲线段的整体稳定性,利用该装置在轨枕间的联结作用,防止轨道的纵向爬行,从而提高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和旅客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状态示意图;1、轨枕,2、降轮轨磨耗本体,3、本体电磁铁,4、电路控制元件,5、锚固螺栓,6、钢轨,7、车载电磁铁,8、伸缩承力杆,9、列车转向架,10、轮对。具体实施方式一种降低铁路曲线段轮轨磨耗装置,包括降轮轨磨耗本体2、伸缩承力杆8,其特征在于,降轮轨磨耗本体2安装在轨枕1上左右两股钢轨6中间位置处,并用锚固螺栓5固定,降轮轨磨耗本体2沿轨道方向的中部开有凹槽,凹槽两侧的降轮轨磨耗本体上均安装有本体电磁铁3,控制本体电磁铁3的电路控制元件4设在降轮轨磨耗本体2内;伸缩承力杆8安装固定在转向架9内,其下部活动端装有车载电磁铁7,伸缩承力杆8长度可自由伸缩,车载电磁铁7随伸缩承力杆8伸出时插入降轮轨磨耗本体2中部的凹槽中,车载电磁铁7的两端极性与相邻本体电磁铁3的极性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低铁路曲线段轮轨磨耗装置,包括降轮轨磨耗本体(2)、伸缩承力杆(8),其特征在于:降轮轨磨耗本体(2)安装在轨枕(1)上左右两股钢轨(6)中间位置处,并用锚固螺栓(5)固定,降轮轨磨耗本体(2)沿轨道方向的中部开有凹槽,凹槽两侧的降轮轨磨耗本体上均安装有本体电磁铁(3),控制本体电磁铁(3)的电路控制元件(4)设在降轮轨磨耗本体(2)内;伸缩承力杆(8)安装固定在转向架(9)内,其下部活动端装有车载电磁铁(7),车载电磁铁(7)随伸缩承力杆(8)伸出时插入降轮轨磨耗本体(2)中部的凹槽中,车载电磁铁(7)的两端极性与相邻本体电磁铁(3)的极性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铁路曲线段轮轨磨耗装置,包括降轮轨磨耗本体(2)、伸缩承力杆(8),其特征在于:降轮轨磨耗本体(2)安装在轨枕(1)上左右两股钢轨(6)中间位置处,并用锚固螺栓(5)固定,降轮轨磨耗本体(2)沿轨道方向的中部开有凹槽,凹槽两侧的降轮轨磨耗本体上均安装有本体电磁铁(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飞朱旭东耿琦慧雷晓燕杨福瑞姚典涂建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