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门支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3486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动门支撑架,包括互相扣合的轨道和罩壳,还包括设置于轨道和罩壳合围的内部空间中、用于增加罩壳结构强度的支撑架,支撑架的一端与罩壳的内表面抵接,支撑架的另一端底部抵接在轨道的底面上,支撑架的另一端顶部抵接在轨道的顶面上;轨道的顶面上设置有朝底部凸出的凸条,且支撑架的另一端顶部设置有用于与凸条配合卡接的弹性卡槽。如此,由于弹性卡槽具有弹性,可在与凸条稳定结合的基础上产生一定程度的弹性形变,从而在受到轨道上传递的机械振动或冲击时,保证卡接牢固不松动,能够承受一定程度的振动冲击,进而能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证支撑架对罩壳的支撑稳定性,防止支撑架产生松动或位移,提高罩壳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门支撑架
本技术涉及家居装修
,特别涉及一种自动门支撑架。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设施已得到建造。在建筑行业中,建材无疑是最重要的基础材料,其种类也多种多样。建材是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材料的统称,可分为结构材料、装饰材料和部分专用材料,其中结构材料包括木材、竹材、石材、水泥、混凝土、金属、砖瓦、陶瓷、玻璃、工程塑料、复合材料等,装饰材料包括各种涂料、油漆、镀层、贴面、各色瓷砖、具有特殊效果的玻璃等,专用材料指用于防水、防潮、防腐、防火、阻燃、隔音、隔热、保温、密封等的材料。在目前的建筑装修装饰领域,为方便进出,一般在房门处设置自动门。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自动门轨道与罩壳内设置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在自动门的安装过程中,当轨道与罩壳通过卡扣连接后,由于中间的空隙太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连接的强度,用力过大容易造成轨道与罩壳的脱落,因此需要在轨道与罩壳之间增加支撑架以增加罩壳的强度。在现有技术中,支撑架设置好后,一端抵接着罩壳内表面,而另一端分别抵接着轨道的顶面与底面,同时另一端再用螺丝等紧固件进行紧固,将支撑架的端部固定。然而,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自动门时常需要在轨道上往复运动,因此难免在运动过程中产生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机械振动,如此,振动将沿着轨道传递到支撑架上,对支撑架上安装的螺丝等紧固件产生影响,长期以往,紧固件将逐渐松动,最终意外脱落,造成支撑架松脱、位移的情况,无法正常为罩壳提供支撑,降低了罩壳的结构强度。因此,如何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证支撑架对罩壳的支撑稳定性,防止支撑架产生松动或位移,提高罩壳的结构强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门支撑架,能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证支撑架对罩壳的支撑稳定性,防止支撑架产生松动或位移,提高罩壳的结构强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门支撑架,包括互相扣合的轨道和罩壳,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轨道和所述罩壳合围的内部空间中、用于增加所述罩壳结构强度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罩壳的内表面抵接,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底部抵接在所述轨道的底面上,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顶部抵接在所述轨道的顶面上;所述轨道的顶面上设置有底部凸出的凸条,且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顶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凸条配合卡接的弹性卡槽。优选地,所述轨道的侧面上设置有向内凸出的第一卡扣,且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底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扣扣合的第二卡扣。优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连接杆、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并用于抵接所述罩壳内表面的第一抵接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的第二抵接板;所述弹性卡槽设置于所述第二抵接板的顶端,所述第二卡扣设置于所述第二抵接板的底端。优选地,所述第一抵接板与所述第二抵接板均垂直于所述连接杆。优选地,所述第一抵接板的表面上设置有摩擦涂层。优选地,所述凸条垂直抵接于所述弹性卡槽的底面。本技术所提供的自动门支撑架,主要包括轨道、罩壳和支撑架。其中,轨道和罩壳互相扣合,两者扣合安装后合围形成内部空腔,而支撑架就设置在该内部空腔中,主要用于增加罩壳的结构强度。具体的,支撑架的一端与罩壳的内表面抵接,支撑架的另一端的底部抵接在轨道的底面上,而支撑架的另一端顶部抵接在轨道的顶面上。同时,在轨道的顶面上设置有朝底部凸出的凸条,并且支撑架的另一端顶部设置有弹性卡槽,该弹性卡槽主要用于与轨道上的凸条形成配合卡接。如此,本技术所提供的自动门支撑架,将支撑架的一端抵接在罩壳的内表面上,同时将支撑架的另一端底部抵接在轨道的底面上,顶部抵接在轨道的顶面上,并通过弹性卡槽与轨道上设置的凸条形成卡接配合,实现了支撑架在轨道与罩壳合围形成的内部空腔中的稳定安装,并且弹性卡槽具有弹性,可在与凸条稳定结合的基础上产生一定程度的弹性形变,从而在受到轨道上传递的机械振动或冲击时,保证卡接牢固不松动,能够承受一定程度的振动冲击,进而能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证支撑架对罩壳的支撑稳定性,防止支撑架产生松动或位移,提高罩壳的结构强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自动门轨道与罩壳内设置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图2中:轨道—1,凸条—101,第一卡扣—102,罩壳—2,支撑架—3,弹性卡槽—301,第二卡扣—302,连接杆—311,第一抵接板—312,第二抵接板—3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2,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在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自动门支撑架3主要包括轨道1、罩壳2和支撑架3。其中,轨道1和罩壳2互相扣合,两者扣合安装后合围形成内部空腔,而支撑架3就设置在该内部空腔中,主要用于增加罩壳2的结构强度。具体的,支撑架3的一端与罩壳2的内表面抵接,支撑架3的另一端的底部抵接在轨道1的底面上,而支撑架3的另一端顶部抵接在轨道1的顶面上。同时,在轨道1的顶面上设置有朝底部凸出的凸条101,并且支撑架3的另一端顶部设置有弹性卡槽301,该弹性卡槽301主要用于与轨道1上的凸条101形成配合卡接。如此,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自动门支撑架3,将支撑架3的一端抵接在罩壳2的内表面上,同时将支撑架3的另一端底部抵接在轨道1的底面上,顶部抵接在轨道1的顶面上,并通过弹性卡槽301与轨道1上设置的凸条101形成卡接配合,实现了支撑架3在轨道1与罩壳2合围形成的内部空腔中的稳定安装,并且弹性卡槽301具有弹性,可在与凸条101稳定结合的基础上产生一定程度的弹性形变,从而在受到轨道1上传递的机械振动或冲击时,保证卡接牢固不松动,能够承受一定程度的振动冲击,进而能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证支撑架3对罩壳2的支撑稳定性,防止支撑架3产生松动或位移,提高罩壳2的结构强度。为进一步提高对支撑架3的安装稳定性,本实施例在轨道1的侧面上设置了向内凸出的第一卡扣102,同时在支撑架3的另一端底部设置了第二卡扣302。该第二卡扣302主要用于与第一卡扣102形成扣合连接,从而对支撑架3的另一端底部也形成稳定的支撑。当然,支撑架3的另一端底部也可以直接抵接在轨道1的底面上。在关于支撑架3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该支撑架3具体为分体式结构,主要包括连接杆311、第一抵接板312和第二抵接板313。其中,连接杆311设置于中间位置,为主体结构,而第一抵接板312和第二抵接板313分别设置爱连接杆311的两端位置。具体的,第一抵接板312可设置在连接杆311的右端,并且与罩壳2的内表面相抵接,而第二抵接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门支撑架,包括互相扣合的轨道(1)和罩壳(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轨道(1)和所述罩壳(2)合围的内部空间中、用于增加所述罩壳(2)结构强度的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3)的一端与所述罩壳(2)的内表面抵接,所述支撑架(3)的另一端底部抵接在所述轨道(1)的底面上,所述支撑架(3)的另一端顶部抵接在所述轨道(1)的顶面上;所述轨道(1)的顶面上设置有朝底部凸出的凸条(101),且所述支撑架(3)的另一端顶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凸条(101)配合卡接的弹性卡槽(3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门支撑架,包括互相扣合的轨道(1)和罩壳(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轨道(1)和所述罩壳(2)合围的内部空间中、用于增加所述罩壳(2)结构强度的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3)的一端与所述罩壳(2)的内表面抵接,所述支撑架(3)的另一端底部抵接在所述轨道(1)的底面上,所述支撑架(3)的另一端顶部抵接在所述轨道(1)的顶面上;所述轨道(1)的顶面上设置有朝底部凸出的凸条(101),且所述支撑架(3)的另一端顶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凸条(101)配合卡接的弹性卡槽(3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1)的侧面上设置有向内凸出的第一卡扣(102),且所述支撑架(3)的另一端底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扣(102)扣合的第二卡扣(3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少军杨宏坤刘宏喜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均美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