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向流浮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3212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向流浮选装置,包括矩形的池体,池体的右端设有污水室,池体内的前后两侧设有第一隔板,两个第一隔板将池体的内腔分隔为位于两个第一隔板之间的分离区及两侧的接触区,分离区内设有多个第二隔板,多个第二隔板将分离区分隔为多个整流区;第二隔板的下方设有全向流污水布水装置,其包括布水主管、位于布水主管前后两侧的布水支管,布水支管的输出端与接触区连通;分离区的底部设有清水收集装置,清水收集装置包括收集总管、位于收集总管前后两端的收集主管、位于两个收集主管之间的多个收集支管,收集支管的管壁上设有多个收水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全向流浮选装置污水流程大幅缩短、沾气絮体不易掉落至池底、处理效率是常规气浮1‑2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向流浮选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全向流浮选装置。
技术介绍
在给水排水处理工艺程序中常规气浮主要应用于分离密度与水相近的悬浮物质,且悬浮物沉降性能较差的废水。常规气浮主要设计要点如下:常规气浮池体形状一般为长方形,长宽比多为3:1,有的甚至到5:1。污水进水一般为宽边进(污水进水设置在宽边,宽边一侧设置接触室,内部布置溶气水减压释放装置用于产生大量微气泡),水流流出接触室后沿着长边方向行走至对面清水室出水。池体内部流态为水流沿着长边方向流动至池体尾部。这种结构的气浮已经存在了二十多年了,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污水从进水到清水排放过程中行走了十几米,在如此长的距离空间内,溶气水中的气泡在池体后半部时几乎都消失殆尽了,池体后半部水体中如果没有气泡了,水体中的悬浮物就无法继续上浮,上浮上来的浮渣也无法稳定,随着水流和刮渣的过程扰动非常容易掉落。所以浮渣去除效率就很低了。二是这种池体结构形式在刮渣过程中,由于路程过长,个别气浮长达15米,沿途掉落至池底的浮渣过多,严重时会影响出水水质。三是池体后半部分设置了清水收集系统和浮渣收集槽,两个组件都在一起,浮渣在刮渣机的推动下落入浮渣收集槽的过程中,因为没有气泡托举,非常容易掉落,而掉落的下方正好是清水收集组件,浮渣随着出水流出,严重时气浮无法正常运行,影响轻些也必须降低气浮运行负荷才可以适应业主的出水要求。综上所述常规气浮运行效率很低,只有3~7m3/m2/h。刮渣时,浮渣在刮板作用下,移除运动方向和池体内部水流方向同向,由图11常规气浮的气泡层分布可以看出,浮渣槽附近的气泡层只有很薄,只有几公分厚度,大量的浮渣被刮板推动在此聚集,在浮渣槽附近没有足够数量的气泡可以利用,造成部分絮体脱落随着水流带出,严重时影响出水水质,为了降低这个影响,不得已降低气浮运行水力负荷。常规气浮清水是通过池体内部开孔的管路进行收集,设计不当时池体内部水流不均匀,靠近清水室端收集水多,靠近接触室端收集水少。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全向流浮选装置,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流程大幅缩短、沾气絮体不易掉落至池底、处理效率是常规气浮1-2倍的全向流浮选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全向流浮选装置,包括矩形的池体,所述池体的右端设有污水室,池体内的前后两侧设有延池体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隔板,第一隔板与池体顶面具有一定的距离,两个第一隔板将池体的内腔分隔为位于两个第一隔板之间的分离区及位于分离区两侧的接触区,分离区内设有多个与池体宽度方向平行的第二隔板,第二隔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隔板连接,多个第二隔板将所述分离区分隔为多个整流区;所述第二隔板的下方设有全向流污水布水装置,所述全向流污水布水装置包括与池体长度方向平行的布水主管、位于布水主管前后两侧并与布水主管连通的布水支管,所述布水主管的右端与所述污水室连通,所述布水支管的输出端与所述接触区连通;所述分离区的底部设有清水收集装置,所述清水收集装置包括收集总管、位于收集总管前后两端的收集主管、位于两个收集主管之间的多个收集支管,所述收集主管的右端与所述收集总管连通,所述收集支管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其前后两侧的收集主管连通,收集支管的管壁上设有多个收水孔。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全向流浮选装置,所述配水主管的横截面为三角形。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全向流浮选装置,所述配水主管横截面的面积从靠近污水室的一端到远离污水室的一端逐渐减小。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全向流浮选装置,所述布水支管为圆管。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全向流浮选装置,所述接触区内设有配水板,所述配水板的表面设有配水孔。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全向流浮选装置,还包括位于第二隔板上方的浮渣干化装置,所述浮渣干化装置包括多片平行设置且与竖直方向倾斜相交的倾斜板。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全向流浮选装置,所述池体的外侧设置有释放器,所述释放器的输出端位于所述接触区内,所述释放器为在线自清洗释放器,在线自清洗释放器包括主管体,所述主管体的顶端设置有密封件,主管体的外侧设有与主管体内腔连通的出水管,所述主管体的底端设有释放组件,所述释放组件位于所述出水管进水端的上游,释放组件包括位于主管体内腔底部的底座,所述底座内设有从底座底面延伸至底座顶面的释放腔,所述释放腔内设有与所述释放腔相适应的释放头,正常工作时,所述释放头与释放腔的内侧面之间具有较小的间隙,所述密封件的上方设有能够驱动所述释放头从所述释放腔中伸出的直线驱动装置,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穿过所述密封件并与主管体内的释放头连接。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全向流浮选装置,所述直线驱动装置为气缸或液压缸或直线位移电机。借由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全向流浮选装置,污水由常规气浮的宽边设置接触室进水方式更改为两个长边设置接触区进入污水。气浮的重要部件接触区设置在气浮池体的长边两侧,这样污水和微气泡接触时间和常规气浮相比大大延长,污水和气泡形成的沾气絮体上浮的平稳性比常规气浮高出3~5倍,非常利于提高沾气絮体的上浮,可以极大提高气浮对于悬浮物的去除效率,水力表面负荷由常规气浮3~7m3/h/m2提高到10~15m3/h/m2。具体工作时,污水在长边设置的接触室内和微小气泡混合成“沾气絮体”比重小于1时上浮至液面完成固液分离。污水沿着宽边方向行走一半距离就可以完成清水收集。这样真正做到了气浮池体全面积上均匀收集清水。溶气水中气泡运行轨迹和污水一致,这样就可以全池体内部都布满溶气水。污水中的絮体和气泡沾敷一起后,其运行轨迹也是沿着宽边方向运行一半距离就完成上浮,上浮后浮渣下面充满深度达到1000-1500毫米以上的微气泡承托。浮渣刮出方向和污水运行方向垂直90度。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全向流浮选装置污水流程大幅缩短、沾气絮体不易掉落至池底、处理效率是常规气浮1-2倍。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全向流浮选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2是全向流浮选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全向流浮选装置的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全向流污水布水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全向流污水布水装置的右视示意图;图6是清水收集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7是配水板的俯视示意图;图8是浮渣掉落与倾斜板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释放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释放器自清洗时的状态图;图11是常规气浮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池体;2:污水室;3:第一隔板;4:分离区;5:接触区;6:第二隔板;7:整流区;8:布水主管;9:布水支管;10:收集总管;11:收集主管;12:收集支管;13:收水孔;14:配水板;15:配水孔;16:倾斜板;17:释放器;18:主管体;19:密封件;20:出水管;21:底座;22:释放腔;23:释放头;24:直线驱动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参见图1至图10,本专利技术的全向流浮选装置,包括矩形的池体1,池体的右端设有污水室2,池体内的前后两侧设有延池体长度方向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向流浮选装置,包括矩形的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的右端设有污水室,池体内的前后两侧设有延池体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隔板,第一隔板与池体顶面具有一定的距离,两个第一隔板将池体的内腔分隔为位于两个第一隔板之间的分离区及位于分离区两侧的接触区,分离区内设有多个与池体宽度方向平行的第二隔板,第二隔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隔板连接,多个第二隔板将所述分离区分隔为多个整流区;所述第二隔板的下方设有全向流污水布水装置,所述全向流污水布水装置包括与池体长度方向平行的布水主管、位于布水主管前后两侧并与布水主管连通的布水支管,所述布水主管的右端与所述污水室连通,所述布水支管的输出端与所述接触区连通;所述分离区的底部设有清水收集装置,所述清水收集装置包括收集总管、位于收集总管前后两端的收集主管、位于两个收集主管之间的多个收集支管,所述收集主管的右端与所述收集总管连通,所述收集支管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其前后两侧的收集主管连通,收集支管的管壁上设有多个收水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向流浮选装置,包括矩形的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的右端设有污水室,池体内的前后两侧设有延池体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隔板,第一隔板与池体顶面具有一定的距离,两个第一隔板将池体的内腔分隔为位于两个第一隔板之间的分离区及位于分离区两侧的接触区,分离区内设有多个与池体宽度方向平行的第二隔板,第二隔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隔板连接,多个第二隔板将所述分离区分隔为多个整流区;所述第二隔板的下方设有全向流污水布水装置,所述全向流污水布水装置包括与池体长度方向平行的布水主管、位于布水主管前后两侧并与布水主管连通的布水支管,所述布水主管的右端与所述污水室连通,所述布水支管的输出端与所述接触区连通;所述分离区的底部设有清水收集装置,所述清水收集装置包括收集总管、位于收集总管前后两端的收集主管、位于两个收集主管之间的多个收集支管,所述收集主管的右端与所述收集总管连通,所述收集支管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其前后两侧的收集主管连通,收集支管的管壁上设有多个收水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向流浮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主管的横截面为三角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向流浮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主管横截面的面积从靠近污水室的一端到远离污水室的一端逐渐减小。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文强赵洪启樊洁徐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海拓环保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