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行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3014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滑行工具,包括主滑行部和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运动机构和与其连接的驱动部;驱动部具有能够与冰面或雪地抵接的驱动端;运动机构能够带动驱动部的驱动端与冰面或雪地抵接并移动,以便驱动主滑行部滑行;运动机构与主滑行部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调整,以便调节运动机构带动驱动端运动的运行轨迹与主滑行部的滑行端之间的角度;运动机构与驱动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以使驱动端与运动机构带动驱动部运动的运行轨迹处于垂直状态或者具有设定角度的倾斜状态,或,运动机构与驱动部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调整,以使运动机构带动驱动端运动的运行轨迹与驱动端能够调整到相互倾斜或垂直。该滑行工具的滑行模式多样,满足了实际滑行的不同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滑行工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工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滑行工具。
技术介绍
驱动装置是用于冰面或雪地的滑行工具的重要部件之一,驱动装置具有驱动端,通过驱动端与冰面或雪地抵接且向后运动来驱动滑行工具的主滑行部向前滑行,从而使整个滑行工具向前滑行。通常,滑行工具装配好后,运动机构带动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运动的运行轨迹所在平面或方向与主滑行部的滑行端相互平行,使得驱动端驱动主滑行部滑行的模式单一。因此,如何使滑行工具具有多种滑行模式,以满足实际滑行时的不同需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滑行工具,该滑行工具的滑行模式多样,能够满足实际滑行的不同需求,以提高滑行工具的适用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滑行工具,包括主滑行部和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运动机构和与运动机构连接的驱动部;驱动部具有能够与冰面或雪地抵接的驱动端;运动机构能够带动驱动端与冰面或雪地抵接并移动,以便驱动主滑行部滑行;运动机构与主滑行部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调整,以便调节运动机构带动驱动端运动的运行轨迹所在的平面或方向与主滑行部的滑行端之间的角度;运动机构与驱动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以使驱动端与运动机构带动驱动部运动的运行轨迹所在的平面或方向处于垂直状态或者具有设定角度的倾斜状态;或者,运动机构与驱动部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调整,以使驱动端与运动机构带动驱动部运动的运行轨迹所在的平面或方向能够调整到相互倾斜或垂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滑行工具,通过运动机构带动驱动部的驱动端抵接冰面或雪地移动来驱动主滑行部滑行,其中,运动机构与主滑行部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调整,这样,在实际滑行时可根据滑行需求改变运动机构与主滑行部之间的相对位置,以根据实际滑行需求来调节主滑行部的滑行端与运动机构带动驱动端运动的运行轨迹所在平面或方向之间的角度,以使滑行工具能适应不同的工况和滑行需求。可选的,在驱动滑行状态下,当主滑行部的滑行端与运动机构带动所述驱动部运动的运行轨迹所在平面或方向处于相互倾斜或垂直的状态,并且当驱动端与主滑行部的滑行端之间处于相互倾斜的状态时,驱动部能够向其驱动端的延伸方向滑行。可选的,驱动部包括滑板或冰刀或滚轮。可选的,主滑行部的滑行端与运动机构带动驱动部运动的运行轨迹所在平面或方向相互倾斜或垂直,驱动部的驱动端与主滑行部的滑行端倾斜设置。可选的,驱动滑行状态下,驱动端与主滑行部的滑行端相互垂直或倾斜。可选的,运动机构与主滑行部转动连接,以便能够调整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可选的,运动机构包括框架,主滑行部包括支架,支架与框架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可选的,还包括支承架,支承架的一端与支架固接,另一端通过第一转轴与框架转动连接;框架具有螺栓孔,还包括与螺栓孔配合的螺栓,螺栓旋入螺栓孔后能够压抵支承架。可选的,还包括驱使部件,驱使部件用于驱动框架相对支架转动。可选的,驱使部件包括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和张紧于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的皮带或链条;第一主动轮与支架转动连接,第一从动轮与框架固接,且第一从动轮与第一转轴同轴设置。可选的,驱使部件还包括把手,把手与第一主动轮固接,第一主动轮通过把手与支架转动连接。可选的,运动机构与驱动部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调整,以便调节驱动端与主滑行部的滑行端之间的角度,来调整驱动速比,或者,将驱动端与主滑行部的滑行端之间的角度调整到平行来降低滑行工具的惯性滑行阻力。可选的,驱动端与运动机构带动驱动部运动的运行轨迹所在平面或方向相互垂直,主滑行部的滑行端与运动机构带动驱动部运动的运行轨迹所在平面或方向相互倾斜。可选的,驱动端与运动机构带动驱动部运动的运行轨迹所在平面或方向相互倾斜,主滑行部的滑行端与运动机构带动驱动部运动的运行轨迹所在平面或方向相互垂直。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另一种滑行工具,包括主滑行部和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运动机构和与运动机构连接的驱动部;驱动部具有能够与冰面或雪地抵接的驱动端;运动机构能够带动驱动端与冰面或雪地抵接并移动,以便驱动主滑行部滑行;驱动端与主滑行部的滑行端倾斜设置,驱动端与运动机构带动驱动部运动的运行轨迹所在平面或方向相互倾斜或垂直,主滑行部的滑行端与运动机构带动驱动部运动的运行轨迹所在平面或方向相互倾斜或垂直。可选的,在驱动的过程中,驱动部能够向其驱动端的延伸方向滑行。可选的,驱动部包括滑板或冰刀或滚轮。可选的,运动机构与主滑行部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可选的,运动机构与主滑行部通过连接杆连接,连接杆的一端与主滑行部固定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于运动机构。可选的,驱动装置还包括驱动源和传动部件,传动部件连接于驱动源和运动机构之间。可选的,传动部件包括齿轮组件,其输入端齿轮与驱动源连接,其输出端齿轮与运动机构传动连接。可选的,传动部件还包括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张紧于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的皮带或链条,其中,输入端齿轮与第二从动轮固接,第二主动轮与驱动源连接。可选的,运动机构与主滑行部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其转动中心线平行于竖直方向,第一转轴上套设有一个中间齿轮,输入端齿轮与中间齿轮啮合,输出端齿轮也与中间齿轮啮合。可选的,还包括支承架,支承架的第一端与主滑行部的支架固接,其第二端与运动机构的框架转动连接;第一转轴与支承架的第二端转动连接。可选的,中间齿轮固套于第一转轴或者转动套设于第一转轴。可选的,输入端齿轮、中间齿轮和输出端齿轮均为锥齿轮。可选的,运动机构与主滑行部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其转动中心线平行于竖直方向;第一转轴上固套有两个平行设置的中间齿轮,两中间齿轮中,一者与输入端齿轮啮合,另一者与输出端齿轮啮合。可选的,运动机构与主滑行部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其转动中心线平行于竖直方向;传动部件包括固套于第一转轴的两个平行设置的中间齿轮,两中间齿轮中,一者与驱动源传动连接,另一者与运动机构传动连接。可选的,主滑行部具体为板状结构或冰刀状,主滑行部的滑行端包括第一滑行端段和第二滑行端段,第一滑行端段与主滑行部的侧面直角或锐角或钝角过渡,第二滑行端段与主滑行部的侧面圆角过渡。可选的,第一滑行端段位于主滑行部的后部,第二滑行端段位于主滑行部的前部。可选的,第一滑行端段的长度小于第二滑行端段的长度。可选的,主滑行部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侧向滑行板,侧向滑行板向外侧倾斜。可选的,侧向滑行板的滑行端不高于主滑行部的滑行端。可选的,侧向滑行板靠近主滑行部的后端设置。可选的,侧向滑行板与主滑行部转动连接,以使侧向滑行板的滑行面能够上下移动或者调整侧向滑行板的滑行面与冰面或雪地之间的压力。可选的,侧向滑行板与主滑行部之间设有弹性部件,以使侧向滑行板与主滑行部的角度保持在预设角度或使主滑行部的滑行面压向冰面或雪地。可选的,侧向滑行板与主滑行部之间还设有限位件,以限制侧向滑行板向内转动的角度。可选的,侧向滑行板的滑行端与侧向滑行板的前端面和/或后端面圆角过渡。可选的,侧向滑行板的滑行端面为内凹面。可选的,滑行工具还包括转向滑行板,其通过转向轴与滑行工具的主体骨架转动连接;转向滑行板的滑行端的部分段与转向滑行板的侧面直角或锐角或钝角过渡,转向滑行板的滑行端的其余段与转向滑行板的侧面圆角过渡。可选的,转向轴位于转向滑行板的中部。可选的,转向滑行板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侧置滑行板,侧置滑行板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滑行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滑行部(70)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运动机构(10)和与所述运动机构(10)连接的驱动部(20);所述驱动部(20)具有能够与冰面或雪地抵接的驱动端(20a);所述运动机构(10)能够带动所述驱动端(20a)与冰面或雪地抵接并移动,以便驱动所述主滑行部(70)滑行;所述运动机构(10)与所述主滑行部(70)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调整,以便调节所述运动机构(10)带动所述驱动端(20a)运动的运行轨迹所在的平面或方向与所述主滑行部(70)的滑行端之间的角度;所述运动机构(10)与所述驱动部(20)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以使所述驱动端(20a)与所述运动机构(10)带动所述驱动端(20a)运动的运行轨迹所在的平面或方向处于垂直状态或者具有设定角度的倾斜状态,或者,所述运动机构(10)与所述驱动部(20)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调整,以使所述运动机构(10)带动所述驱动端(20a)运动的运行轨迹所在的平面或方向与所述驱动端(20a)能够调整到相互倾斜或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1.滑行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滑行部(70)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运动机构(10)和与所述运动机构(10)连接的驱动部(20);所述驱动部(20)具有能够与冰面或雪地抵接的驱动端(20a);所述运动机构(10)能够带动所述驱动端(20a)与冰面或雪地抵接并移动,以便驱动所述主滑行部(70)滑行;所述运动机构(10)与所述主滑行部(70)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调整,以便调节所述运动机构(10)带动所述驱动端(20a)运动的运行轨迹所在的平面或方向与所述主滑行部(70)的滑行端之间的角度;所述运动机构(10)与所述驱动部(20)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以使所述驱动端(20a)与所述运动机构(10)带动所述驱动端(20a)运动的运行轨迹所在的平面或方向处于垂直状态或者具有设定角度的倾斜状态,或者,所述运动机构(10)与所述驱动部(20)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调整,以使所述运动机构(10)带动所述驱动端(20a)运动的运行轨迹所在的平面或方向与所述驱动端(20a)能够调整到相互倾斜或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行工具,其特征在于,在驱动滑行状态下,当所述主滑行部(70)的滑行端与所述运动机构(10)带动所述驱动部(20)运动的运行轨迹所在平面或方向处于相互倾斜或垂直的状态,并且当所述驱动端(20a)与所述主滑行部(70)的滑行端之间处于相互倾斜的状态时,所述驱动部(20)能够向其驱动端(20a)的延伸方向滑行。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行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20)包括滑板或冰刀或滚轮。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滑行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滑行部(70)的滑行端与所述运动机构(10)带动所述驱动部(20)运动的运行轨迹所在平面或方向相互倾斜或垂直,所述驱动部(20)的驱动端(20a)与所述主滑行部(70)的滑行端倾斜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滑行工具,其特征在于,驱动滑行状态下,所述驱动端(20a)与所述主滑行部(70)的滑行端相互垂直或倾斜。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滑行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机构(10)与所述主滑行部(70)转动连接,以便能够调整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滑行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机构(10)包括框架(11),所述主滑行部(70)包括支架(71),所述支架(71)与所述框架(11)通过第一转轴(95)转动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滑行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承架(94),所述支承架(94)的一端与所述支架(71)固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转轴(95)与所述框架(11)转动连接;所述框架(11)具有螺栓孔,还包括与所述螺栓孔配合的螺栓(110),所述螺栓(110)旋入所述螺栓孔后能够压抵所述支承架(94);和/或,还包括驱使部件(80),所述驱使部件(80)用于驱动所述框架(11)相对所述支架(71)转动;和/或,所述驱使部件(80)包括第一主动轮(82)、第一从动轮(83)和张紧于所述第一主动轮(82)和所述第一从动轮(83)的皮带或链条;所述第一主动轮(82)与所述支架(7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轮(83)与所述框架(11)固接,且所述第一从动轮(83)与所述第一转轴(95)同轴设置;和/或,所述驱使部件(80)还包括把手(81),所述把手(81)与所述第一主动轮(82)固接,所述第一主动轮(82)通过所述把手(81)与所述支架(71)转动连接;和/或,所述运动机构(10)与所述驱动部(20)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调整,以便调节所述驱动端(20a)与所述主滑行部(70)的滑行端之间的角度,来调整驱动速比,或者,将所述驱动端(20a)与所述主滑行部(70)的滑行端之间调整到平行来降低滑行工具的惯性滑行阻力;和/或,所述驱动端(20a)与所述运动机构(10)带动所述驱动部(20)运动的运行轨迹所在平面或方向相互垂直,所述主滑行部(70)的滑行端与所述运动机构(10)带动所述驱动部(20)运动的运行轨迹所在平面或方向相互倾斜;和/或,所述驱动端(20a)与所述运动机构(10)带动所述驱动部(20)运动的运行轨迹所在平面或方向相互倾斜,所述主滑行部(70)的滑行端与所述运动机构(10)带动所述驱动部(20)运动的运行轨迹所在平面或方向相互垂直;和/或,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驱动源和传动部件,所述传动部件连接于所述驱动源和所述运动机构(10)之间;和/或,所述传动部件包括齿轮组件,其输入端齿轮(91)与所述驱动源连接,其输出端齿轮(92)与所述运动机构(10)传动连接;和/或,所述传动部件还包括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98)、张紧于所述第二主动轮和所述第二从动轮(98)的皮带或链条,其中,所述输入端齿轮(91)与所述第二从动轮(98)固接,所述第二主动轮与所述驱动源连接;和/或,所述运动机构(10)与所述主滑行部(70)通过第一转轴(95)转动连接,其转动中心线平行于竖直方向,所述第一转轴(95)上套设有一个中间齿轮(93),所述输入端齿轮(91)与所述中间齿轮(93)啮合,所述输出端齿轮(92)也与所述中间齿轮(93)啮合;和/或,还包括支承架(94),所述支承架(94)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滑行部(70)的支架(71)固接,其第二端与所述运动机构(10)的框架(1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95)与所述支承架(94)的第二端转动连接;和/或,所述中间齿轮(93)固套于所述第一转轴(95)或者转动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95);和/或,所述输入端齿轮(91)、所述中间齿轮(93)和所述输出端齿轮(92)均为锥齿轮;和/或,所述运动机构(10)与所述主滑行部(70)通过第一转轴(95)转动连接,其转动中心线平行于竖直方向;所述第一转轴(95)上固套有两个平行设置的中间齿轮(93a、93b),两所述中间齿轮(93a、93b)中,一者与所述输入端齿轮(91)啮合,另一者与所述输出端齿轮(92)啮合;和/或,所述运动机构(10)与所述主滑行部(70)通过第一转轴(95)转动连接,其转动中心线平行于竖直方向;所述传动部件包括固套于所述第一转轴(95)的两个平行设置的中间齿轮(93a、93b),两所述中间齿轮(93a、93b)中,一者与所述驱动源传动连接,另一者与所述运动机构(10)传动连接;和/或,所述主滑行部(70)具体为板状结构或冰刀状,所述主滑行部(70)的滑行端包括第一滑行端段(70a)和第二滑行端段(70b),所述第一滑行端段(70a)与所述主滑行部(70)的侧面直角或锐角或钝角过渡,所述第二滑行端段(70b)与所述主滑行部(70)的侧面圆角过渡;和/或,所述第一滑行端段(70a)位于所述主滑行部(70)的后部,所述第二滑行端段(70b)位于所述主滑行部(70)的前部;和/或,所述第一滑行端段(70a)的长度小于第二滑行端段(70b)的长度;和/或,所述主滑行部(70)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侧向滑行板(72),所述侧向滑行板(72)向外侧倾斜;和/或,所述侧向滑行板(72)的滑行端不高于所述主滑行部(70)的滑行端;和/或,所述侧向滑行板(72)靠近所述主滑行部(70)的后端设置;和/或,所述侧向滑行板(72)与所述主滑行部(70)转动连接,以使所述侧向滑行板(72)的滑行面能够上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丹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丹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