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反拆帽更换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2765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焊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正反拆帽更换机,包括壳体、抓帽组件、动力组件和阻尼组件,通过动力组件和阻尼组件的配合,采用两个气缸作为驱动器,驱动抓帽组件完成正、反向拆卸电极帽的动作,从而能够方便快捷地实现正反双向拆卸电极帽,结构简单,而且操控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正反拆帽更换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焊接
,具体是一种正反拆帽更换机。
技术介绍
目前,焊枪与电极杆普遍采用螺纹连接,电极帽与电极杆普遍采用锥面紧配合,这就要求在拆卸电极帽时,为了防止将电极杆一起拆下或者松动,最好的拆帽动作就是基于“旋钮”拆帽原理,沿着电极杆螺纹旋向的方向去拆卸电极帽,即沿着电极杆螺纹旋紧的方向去旋钮拆卸电极帽,所以,对于上、下电极杆上的电极帽来说,其拆卸方向是相反的。现有的旋钮式拆帽更换机,基本只能沿着一个方向旋钮拆卸电极帽,所以对于上、下电极杆上的电极帽进行拆卸时,采用现有的拆帽更换机的拆卸工序较为繁琐费时,有些拆帽更换机虽然能够实现正反双向拆帽,但是结构比较复杂,操控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正反拆帽更换机,该正反拆帽更换机不但能够实现正反双向拆卸电极帽,而且结构简单,操控方便。本专利技术任务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正反拆帽更换机,包括壳体、抓帽组件、动力组件和阻尼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一转环和能够驱动转环相对壳体往复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阻尼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转盘和能够驱动转盘相对壳体往复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抓帽组件包括若干个活动卡爪,各卡爪的前端面两侧均设有犄角,各卡爪沿转环的内圈周向分布,各卡爪的后端分别与转环的内圈绕第一轴向进行铰接,各卡爪的前端面围合成拆卸通道,转盘设置在抓帽组件的侧面,各卡爪还分别与转盘绕第二轴向进行铰接,第一轴向与第二轴向间隔设置且均平行于转环的轴心,壳体的两侧和转盘上均设有连通拆卸通道以供电极帽通过的通孔,转环转动能够带动各卡爪绕第二轴向转动,从而使各卡爪的对应侧犄角共同包络的直径减小而抱紧拆卸通道内的电极帽并带动电极帽转动。优选,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动力气缸和第一连接组件,动力气缸与壳体固定连接,动力气缸的活塞杆通过第一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转环外周并能带动转环往复转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阻尼气缸和第二连接组件,阻尼气缸与壳体固定连接,阻尼气缸的活塞杆通过第二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转盘外周并能带动转盘往复转动,且阻尼气缸带动转盘转动的角度范围与动力气缸带动转环转动的角度范围相同。优选,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一力臂杆,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动力气缸的活塞杆铰接,另一端与第一力臂杆的一端铰接,第一力臂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转环的外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杆和第二力臂杆,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阻尼气缸的活塞杆铰接,另一端与第二力臂杆的一端铰接,第二力臂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转盘的外周固定连接。优选,所述阻尼组件包括两个所述转盘,两个转盘分别位于所述抓帽组件的上下两侧,两个转盘通过连接柱固定连接,所述卡爪和所述转环位于两个转盘之间,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转盘的所述第二力臂杆铰接。优选,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两个套环,两个套环分别套在两个所述转盘的外周以对转盘进行径向限位,各套环的外端面分别与壳体固定连接,内端面抵接所述转环的端面以对转环进行轴向限位,且各套环的侧面均设有供对应转盘的所述第二力臂杆穿过并在其中转动的开槽。优选,所述套环靠近所述壳体的插入侧的一侧厚度小于相对另一侧的厚度,所述壳体的插入侧设有连通所述拆卸通道的开槽,以使所述壳体的插入侧厚度小于相对另一端的厚度。优选,所述卡爪的前端面为凹弧形结构,凹弧形结构的两端形成所述犄角。优选,所述卡爪的后端与所述转环内圈的铰接方式为:卡爪的后端凸伸圆弧形凸起,转环的内圈设有对应的圆弧形凹槽,圆弧形凸起嵌入圆弧形凹槽并能相对转动。优选,所述卡爪与所述转盘的铰接方式为:卡爪中部设有铰轴,转盘上设有对应的轴孔,通过铰轴和轴孔的配合实现卡爪与转盘的铰接。优选,所述正反拆帽更换机还设有电极帽感应器,电极帽感应器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本专利技术一种正反拆帽更换机,通过动力组件和阻尼组件的配合,采用两个气缸作为驱动器,驱动抓帽组件完成正、反向拆卸电极帽的动作,从而能够方便快捷地实现正反双向拆卸电极帽,结构简单,而且操控方便。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正反拆帽更换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正反拆帽更换机处于正向拆帽前初始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壳体1,上半壳11,下半壳12,插入侧13,开口14,抓帽组件2,卡爪21,圆弧形凸起211,铰轴212,犄角213,动力组件3,转环31,圆弧形凹槽311,动力气缸32,第一连杆33,第一力臂杆34,阻尼组件4,转盘41,轴孔411,阻尼气缸42,第二连杆43,第二力臂杆44,连接柱45,套环5,开槽51,切槽52,电极帽感应器6,拆卸通道7。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说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2所示,一种正反拆帽更换机,包括壳体1、抓帽组件2、动力组件3和阻尼组件4。动力组件3包括一转环31和能够驱动转环31相对壳体1往复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动力气缸32和第一连接组件,动力气缸32与壳体1固定连接并设置在壳体1外部,动力气缸32的活塞杆通过第一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转环31外周并能带动转环31往复转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杆33和第一力臂杆34,第一连杆33的一端与所述动力气缸32的活塞杆铰接,另一端与第一力臂杆34的一端铰接,第一力臂杆34的另一端与所述转环31的外周固定连接。阻尼组件4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转盘41和能够驱动转盘41相对壳体1往复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两个转盘41通过四个连接柱4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阻尼气缸42和第二连接组件,阻尼气缸42与壳体1固定连接并设置在壳体1内部,阻尼气缸42的活塞杆通过第二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转盘41外周并能带动转盘41往复转动,且阻尼气缸42带动转盘41转动的角度范围与动力气缸32带动转环31转动的角度范围相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杆43和对应两个转盘41的两个第二力臂杆44,第二连杆43的一端与所述阻尼气缸42的活塞杆铰接,另一端同时与两个第二力臂杆44的一端铰接,两个第二力臂杆44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转盘41的外周固定连接。抓帽组件2包括四个活动卡爪21,各卡爪21沿转环31的内圈周向分布,各卡爪21的后端分别凸伸圆弧形凸起211,转环31的内圈设有对应的圆弧形凹槽311,圆弧形凸起211嵌入圆弧形凹槽311并能相对转动从而实现各卡爪21后端与转环31内圈铰接;两个转盘41分别设置在各卡爪21的上、下两侧,各卡爪21的中部设有铰轴212,两个转盘41上设有对应的轴孔411,通过铰轴212两端和轴孔411的配合实现卡爪21与转盘41的铰接;各卡爪21的前端面为凹弧形结构,凹弧形结构的两端形成能够夹持电极帽的犄角213,各卡爪21的前端面围合成拆卸通道7,壳体1的两侧和转盘41上均设有连通拆卸通道7以供电极帽通过的通孔;转环31转动能够带动各卡爪21绕铰轴212转动,从而使各卡爪21的对应侧犄角213共同包络的直径减小而抱紧拆卸通道7内的电极帽并带动电极帽转动。壳体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半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正反拆帽更换机,包括壳体、抓帽组件、动力组件和阻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一转环和能够驱动转环相对壳体往复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阻尼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转盘和能够驱动转盘相对壳体往复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抓帽组件包括若干个活动卡爪,各卡爪的前端面两侧均设有犄角,各卡爪沿转环的内圈周向分布,各卡爪的后端分别与转环的内圈绕第一轴向进行铰接,各卡爪的前端面围合成拆卸通道,转盘设置在抓帽组件的侧面,各卡爪还分别与转盘绕第二轴向进行铰接,第一轴向与第二轴向间隔设置且均平行于转环的轴心,壳体的两侧和转盘上均设有连通拆卸通道以供电极帽通过的通孔,转环转动能够带动各卡爪绕第二轴向转动,从而使各卡爪的对应侧犄角共同包络的直径减小而抱紧拆卸通道内的电极帽并带动电极帽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反拆帽更换机,包括壳体、抓帽组件、动力组件和阻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一转环和能够驱动转环相对壳体往复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阻尼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转盘和能够驱动转盘相对壳体往复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抓帽组件包括若干个活动卡爪,各卡爪的前端面两侧均设有犄角,各卡爪沿转环的内圈周向分布,各卡爪的后端分别与转环的内圈绕第一轴向进行铰接,各卡爪的前端面围合成拆卸通道,转盘设置在抓帽组件的侧面,各卡爪还分别与转盘绕第二轴向进行铰接,第一轴向与第二轴向间隔设置且均平行于转环的轴心,壳体的两侧和转盘上均设有连通拆卸通道以供电极帽通过的通孔,转环转动能够带动各卡爪绕第二轴向转动,从而使各卡爪的对应侧犄角共同包络的直径减小而抱紧拆卸通道内的电极帽并带动电极帽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反拆帽更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动力气缸和第一连接组件,动力气缸与壳体固定连接,动力气缸的活塞杆通过第一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转环外周并能带动转环往复转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阻尼气缸和第二连接组件,阻尼气缸与壳体固定连接,阻尼气缸的活塞杆通过第二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转盘外周并能带动转盘往复转动,且阻尼气缸带动转盘转动的角度范围与动力气缸带动转环转动的角度范围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反拆帽更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一力臂杆,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动力气缸的活塞杆铰接,另一端与第一力臂杆的一端铰接,第一力臂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转环的外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杆和第二力臂杆,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阻尼气缸的活塞杆铰接,另一端与第二力臂杆的一端铰接,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良杨贤德黄航义王初一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极动焊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