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PET材料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2375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新型PET材料膜,包括第一PET基层,第一PET基层的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抗氧化层、缩丁醛耐候层、防水层、抗静电纤维层、抗腐蚀层、抗静电PET膜层、第二PET基层和净化层,抗腐蚀层与抗静电纤维层和抗静电PET膜层之间分别设置粘接层,净化层上表面和第一PET基层下表面分别贴附净化颗粒,净化层上表面形成凹槽,凹槽内贴附净化颗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PET材料膜,净化层和第一PET基层上分别贴附净化颗粒,用于吸附有毒气体,净化层上的凹槽内也贴附有净化颗粒,便于增大净化颗粒的吸气面积,兼具抗氧化、耐候、防水、抗腐蚀等功能,通过抗静电纤维层和抗静电PET膜层加强抗静电性能,应用环境更为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PET材料膜
本技术属于PET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PET材料膜。
技术介绍
现有的PET膜功能单一,抗氧化性、抗腐蚀性、防水性或抗静电性等均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为此,设计一种功能较为完善的PET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PET材料膜。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PET材料膜,包括第一PET基层,第一PET基层的上表面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抗氧化层、缩丁醛耐候层、防水层、抗静电纤维层、抗腐蚀层、抗静电PET膜层、第二PET基层和净化层,抗腐蚀层与抗静电纤维层和抗静电PET膜层之间分别设置粘接层,净化层上表面和第一PET基层下表面分别贴附有净化颗粒,净化层上表面形成净化凹槽,净化凹槽内贴附净化颗粒。进一步的,所述第一PET基层的厚度为500-800微米,第一PET基层下表面粘结若干个活性炭颗粒或竹炭颗粒。进一步的,所述第一PET基层下表面粘结若干个活性炭颗粒或竹炭颗粒,活性炭颗粒或竹炭颗粒排布呈圆形或方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PET基层的厚度为500-800微米,第一PET基层下表面开有若干个同心的圆形凹槽,凹槽的深度为200-300微米,第一PET基层下表面和凹槽内均通过胶粘剂粘结有活性炭颗粒或竹炭颗粒。进一步的,所述抗氧化层的厚度为400-900微米,缩丁醛耐候层的厚度为550-980微米,防水层的厚度为350-700微米。进一步的,所述抗腐蚀层与抗静电纤维层和抗静电PET膜层之间分别设置由压敏胶或亚克力胶形成的粘接层,抗腐蚀层的厚度为300-600微米。进一步的,所述抗静电纤维层的厚度大于抗静电PET膜层的厚度100-300微米,抗静电PET膜层的厚度为450-750微米。进一步的,所述净化层的厚度为500-960微米,净化层上表面平行排布若干个长条状的净化凹槽,净化凹槽的深度为100-400微米,净化凹槽内通过胶粘剂粘结若干个竹炭颗粒或活性炭颗粒。进一步的,所述第二PET基层的厚度为100-400微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PET材料膜,包括第一PET基层,第一PET基层的上表面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抗氧化层、缩丁醛耐候层、防水层、抗静电纤维层、抗腐蚀层、抗静电PET膜层、第二PET基层和净化层,抗腐蚀层与抗静电纤维层和抗静电PET膜层之间分别设置粘接层,净化层上表面和第一PET基层下表面分别贴附有净化颗粒,净化层上表面形成净化凹槽,净化凹槽内贴附净化颗粒。本技术提供的新型PET材料膜,净化层和第一PET基层上分别贴附有净化颗粒,通过净化颗粒吸附有毒气体,净化空气,净化层上的净化凹槽内也贴附有净化颗粒,便于增大净化颗粒的吸气面积,兼具抗氧化、耐候、防水、抗腐蚀和抗静电的功能,通过抗静电纤维层和抗静电PET膜层双重结构加强抗静电性能,功能更加完善,应用环境更为广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净化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PET基层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净化层;2-第二PET基层;3-抗静电PET膜层;4-抗腐蚀层;5-抗静电纤维层;6-防水层;7-缩丁醛耐候层;8-抗氧化层;9-第一PET基层;10-净化凹槽;11-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新型PET材料膜,包括第一PET基层9,第一PET基层9的上表面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抗氧化层8、缩丁醛耐候层7、防水层6、抗静电纤维层5、抗腐蚀层4、抗静电PET膜层3、第二PET基层2和净化层1,抗腐蚀层4与抗静电纤维层5和抗静电PET膜层3之间分别设置粘接层,净化层1上表面和第一PET基层9下表面分别贴附有净化颗粒,净化层1上表面形成净化凹槽10,净化凹槽10内贴附净化颗粒。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第一PET基层9的厚度为500-800微米,第一PET基层9下表面粘结若干个活性炭颗粒或竹炭颗粒或其他可吸附有害、有毒气体的净化颗粒,净化颗粒排布呈圆形或方形结构。作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第一PET基层9的厚度为500-800微米,第一PET基层9下表面开有若干个同心的圆形凹槽11,凹槽11的深度为200-300微米,凹槽11的宽度和深度与第一PET基层9的尺寸相适配,凹槽11的深度和宽度分别小于第一PET基层9的厚度和宽度,第一PET基层9下表面和凹槽11内均通过胶粘剂粘结有活性炭颗粒或竹炭颗粒或其他可吸附有害、有毒气体的净化颗粒。抗氧化层8的厚度为400-900微米,缩丁醛耐候层7的厚度为550-980微米,防水层6的厚度为350-700微米。抗腐蚀层4与抗静电纤维层5和抗静电PET膜层3之间分别设置由压敏胶或亚克力胶形成的粘接层,抗腐蚀层4的厚度为300-600微米。抗静电纤维层5的厚度大于抗静电PET膜层3的厚度100-300微米,抗静电PET膜层3的厚度为450-750微米。净化层1的厚度为500-960微米,净化层1上表面平行排布若干个长条状的净化凹槽10,净化凹槽10的深度为100-400微米,净化凹槽10的宽度小于净化层1的宽度,净化凹槽10内通过胶粘剂粘结若干个竹炭颗粒或活性炭颗粒或其他可吸附有害、有毒气体的净化颗粒。第二PET基层2的厚度为100-400微米,第二PET基层2和第一PET基层9分别采用PET制成且前述各膜层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均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新型PET材料膜,包括第一PET基层9,第一PET基层9的上表面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抗氧化层8、缩丁醛耐候层7、防水层6、抗静电纤维层5、抗腐蚀层4、抗静电PET膜层3、第二PET基层2和净化层1,抗腐蚀层4与抗静电纤维层5和抗静电PET膜层3之间分别设置粘接层,净化层1上表面和第一PET基层9下表面分别贴附有净化颗粒,净化层1上表面形成净化凹槽10,净化凹槽10内贴附净化颗粒。第一PET基层9的厚度为500微米,第一PET基层9下表面开有若干个同心的圆形凹槽11,凹槽11的深度为200微米,凹槽11的宽度和深度与第一PET基层9的尺寸相适配,凹槽11的深度和宽度分别小于第一PET基层9的厚度和宽度,第一PET基层9下表面和凹槽11内均通过胶粘剂粘结有活性炭颗粒。抗氧化层8的厚度为400微米,缩丁醛耐候层7的厚度为980微米,防水层6的厚度为350微米。抗腐蚀层4与抗静电纤维层5和抗静电PET膜层3之间分别设置由压敏胶或亚克力胶形成的粘接层,抗腐蚀层4的厚度为600微米。抗静电纤维层5的厚度大于抗静电PET膜层3的厚度100-300微米,抗静电PET膜层3的厚度为450微米。净化层1的厚度为960微米,净化层1上表面平行排布若干个长条状的净化凹槽10,净化凹槽10的深度为100微米,净化凹槽10的宽度小于净化层1的宽度,净化凹槽10内通过胶粘剂粘结若干个竹炭颗粒。第二PET基层2的厚度为400微米,第二PET基层2和第一PET基层9分别采用PET制成且前述各膜层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均为长方形。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PET材料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PET基层(9),所述第一PET基层(9)的上表面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抗氧化层(8)、缩丁醛耐候层(7)、防水层(6)、抗静电纤维层(5)、抗腐蚀层(4)、抗静电PET膜层(3)、第二PET基层(2)和净化层(1),抗腐蚀层(4)与抗静电纤维层(5)和抗静电PET膜层(3)之间分别设置粘接层,净化层(1)上表面和第一PET基层(9)下表面分别贴附有净化颗粒,净化层(1)上表面形成净化凹槽(10),净化凹槽(10)内贴附净化颗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PET材料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PET基层(9),所述第一PET基层(9)的上表面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抗氧化层(8)、缩丁醛耐候层(7)、防水层(6)、抗静电纤维层(5)、抗腐蚀层(4)、抗静电PET膜层(3)、第二PET基层(2)和净化层(1),抗腐蚀层(4)与抗静电纤维层(5)和抗静电PET膜层(3)之间分别设置粘接层,净化层(1)上表面和第一PET基层(9)下表面分别贴附有净化颗粒,净化层(1)上表面形成净化凹槽(10),净化凹槽(10)内贴附净化颗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PET材料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ET基层(9)的厚度为500-800微米,第一PET基层(9)下表面粘结若干个活性炭颗粒或竹炭颗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PET材料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ET基层(9)下表面粘结若干个活性炭颗粒或竹炭颗粒并排布呈圆形或方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PET材料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ET基层(9)的厚度为500-800微米,第一PET基层(9)下表面开有若干个同心的圆形凹槽(11),凹槽(11)的深度为200-300微米,第一PET基层(9)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维洛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