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肢健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2253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0:40
一种上肢健身器,包括左踏板、右踏板、可调受力式角度缓张器和拉杆组件,左踏板和右踏板均水平设置,左踏板左侧后部和前部均通过一根连接杆固定连接为一体,可调受力式角度缓张器前侧底部通过轴座与前侧的连接杆铰接,可调受力式角度缓张器前侧顶部通过牵拉铰链与拉杆组件下端转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紧凑,重量轻,体积小,在旋转臂旋转到一定角度后突然松开,旋转臂也会慢慢复位,安全可靠性强,并且力度可调范围大,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肢健身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室内健身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上肢健身器。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专业健身会所锻炼身体。上肢牵引健身器在健身器材中是相当受欢迎的。这类器材注重锻炼手腕部的肌肉以及手臂的肌肉,能够很好的增强上肢的灵活性。室内的上肢健身器上会安装一些油缸、气缸或配重块,来调控阻力大小,但存在以下缺陷:体积大、重量较重、可调范围有限、安全性较差(当运动至中间突然松开时会猛然复位容易伤及锻炼者),使用者不易因人的体能不同而随个人条件而适当调整阻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采用机械结构阻尼、可调范围大、安全可靠性强的上肢健身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上肢健身器,包括左踏板、右踏板、可调受力式角度缓张器和拉杆组件,左踏板和右踏板均水平设置,左踏板左侧后部和前部均通过一根连接杆固定连接为一体,可调受力式角度缓张器前侧底部通过轴座与前侧的连接杆铰接,可调受力式角度缓张器前侧顶部通过牵拉铰链与拉杆组件下端转动连接;可调受力式角度缓张器包括外壳和旋转臂,旋转臂位于外壳上方并与外壳扣合,旋转臂后端通过铰链组件转动连接在外壳的后端部,外壳内自后向前依次设置有机械阻尼组件、直线驱动器和控制室,直线驱动器的驱动端通过机械阻尼组件与铰链组件压接配合,控制室内设置自后向前依次设置有控制电路模块、电池和控制键模块,外壳前端部设置有与控制键模块对应的控制面板,旋转臂上在邻近铰链组件处设置有应变片传感器,控制键模块、应变片传感器和直线驱动器分别通过数据线与控制电路模块连接,电池通过电线与控制电路模块连接。铰链组件包括旋转轴、定位轴套、滑动轴承、连接板和定位环板,旋转轴设有一根,定位轴套、滑动轴承、连接板和定位环板分别设置有两个,旋转臂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和顶板,顶板左右两侧边分别与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上侧边固定连接,左侧板和右侧板分别位于外壳左侧壁的右侧和右侧壁的左侧;两个定位轴套分别固定设置在左侧板的右侧面和右侧板的左侧面,两个滑动轴承分别设置在外壳的左侧壁和后侧壁,两个滑动轴承和两个定位轴套的具有同一中心线,旋转轴穿设在两个滑动轴承和两个定位轴套内,两个定位环板套在旋转轴的左端和右端并通过平键与旋转轴连接,左侧的定位环板、左侧板与左侧的定位轴套沿圆周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左连接孔,右侧的定位环板、右侧板与右侧的定位轴套沿圆周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右连接孔,左连接孔和右连接孔内均插设有定位销,左侧的若干个定位销的左端均与一块连接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右侧的若干个定位销的右端均与一块连接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每块连接板外侧均设置有一个将连接板和定位环板罩住的锁紧盖。连接板和定位环板均为圆盘形结构,连接板的中心开设有通孔,旋转轴的两端部开设有螺纹孔,锁紧盖的内端面固定设置有螺柱,螺柱穿过连接板上的通孔与旋转轴两端部的螺纹孔螺纹连接,锁紧盖压紧连接板和定位环板。机械阻尼组件包括偏心轮、楔形块和支撑滑板,支撑滑板固定设置在外壳内的底部,偏心轮上开设有偏心孔,旋转轴中部铣削有平面槽,偏心轮沿径向方向设置有螺孔,螺孔内端与偏心孔连通,旋转轴穿过偏心孔,螺孔内螺纹连接有压紧螺栓,压紧螺栓内端与平面槽的槽底顶压配合,偏心孔的中心线和偏心轮的中心线平行,压紧螺栓的中心线均与偏心孔的中心线和偏心轮的中心线垂直交叉,楔形块的平面沿左右方向滑动设置在支撑滑板上,楔形块的斜面与偏心轮的外圆周表面顶压接触,楔形块的前端部与直线驱动器的驱动端连接;在旋转臂不受力的状态下,压紧螺栓的中心线垂直于楔形块的斜面。应变片传感器粘贴在顶板的内壁上,旋转臂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在应变片传感器的左侧和右侧均开设有提高应力感应的缺口。拉杆组件包括下方管、上方管和把手,下方管上部自下而上插设在上方管内,下方管下端通过所述的牵拉铰链与旋转臂前侧顶部连接,把手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把手中部与上方管上端固定连接,上方管下部沿左右方向开设有第一插孔,下方管沿左右方向开设有若干个第二插孔,若干个第二插孔沿下方管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下方管在上方管内上下移动可使每个第二插孔均可与第一插孔上下对应,第一插孔与其中一个第二插孔之间通过插销插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锻炼者左脚站在左踏板上,右脚站在右踏板上,双手握住把手的左右两端,用力向上拉动把手,通过拉杆组件将可调受力式角度缓张器拉起来,由于旋转臂的前侧顶部与拉杆组件的下方管通过牵拉铰链连接,外壳前侧底部通过轴座与连接杆转动连接,外壳后端与旋转臂后端转动连接;在旋转臂前端向上施加驱动旋转臂转动的动力,该动力使应变片传感器形变,控制电路模块接收到应变片传感器形变的信号,当应变片传感器输出信号强度大于设定阈值(即应变片传感器形变大于阈值)时,控制电路模块控制直线驱动器运动,直线驱动器采用电动推杆作为一般方案。电动推杆的杆头连接的楔形块向前移动,电动推杆收缩。由于与旋转臂连接的旋转轴和偏心轮在旋转臂施力的作用下始终挤压楔形块,在楔形块移动时,偏心轮会旋转,从而改变旋转臂的张开角度;当应变片传感器输出信号强度不大于设定阈值(即应变片传感器形变不大于阈值)时,控制电路模块控制直线驱动器运动,电动推杆的杆头连接的楔形块会向后沿推杆伸出的方向运动。直到楔形块挤压偏心轮,电动推杆停止。此时旋转臂张开角度会被楔形块锁定不能张开。使用楔形块与偏心轮配合的机构将驱动旋转臂上的力主要施加到滑板和外壳上,只有前后方向很小的力会推动楔形块运动,因此只需要很小的动力就可以阻止楔形块移动,从而可以单方向锁死旋转臂位置。直线驱动器运动速度是可以被控制电路模块灵活调节的,从而改变旋转臂张开角速度;直线驱动器由电池供电,设计的体积可以很小。随着上肢用力向上拉动把手,旋转臂与外壳之间的夹角越来越大,直到拉力达到最大时,旋转臂与外壳之间的夹角达到180°。电动推杆可以由其它驱动方案替代,例如齿轮齿条驱动机构,或者气动缸、液压缸等直线驱动器。本专利技术将旋转轴、偏心轮、定位环板、连接板及定位销设置为分体的结构,这样不仅便于制作,而且便于安装和拆卸,定位销起到传递定位环板与定位轴套转件扭矩的作用,定位轴套起到增强旋转臂的顶板和后侧板强度的作用。连接板起到将定位销同时拆卸和插入的作用,提高拆装效率。锁紧盖起到限定连接板和定位销的作用,确保扭矩传动的可靠性。旋转臂的顶板和后侧板在应变片传感器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提高应力感应的缺口,即旋转臂在缺口所在的截面处应力感应最灵敏,因此应变片传感器设置在缺口处可充分提高应力感应的效果。支撑滑板起到支撑楔形块且提供楔形块左右移动的平面。由于旋转臂和外壳的长度不能调整,因此对于不同身高的锻炼者进行锻炼时,可调节拉杆组件的上端达到更舒适的锻炼,调节方式为:将插销从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内抽出,向上拉或向下按上方管,调整好把手的合适高度后,且使第一插孔与其中一个第二插孔对应后,再把插销插入到对应的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内。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紧凑,重量轻,体积小,在旋转臂旋转到一定角度后突然松开,旋转臂也会慢慢复位,安全可靠性强,并且力度可调范围大,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可调受力式角度缓张器的外形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肢健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左踏板、右踏板、可调受力式角度缓张器和拉杆组件,左踏板和右踏板均水平设置,左踏板左侧后部和前部均通过一根连接杆固定连接为一体,可调受力式角度缓张器前侧底部通过轴座与前侧的连接杆铰接,可调受力式角度缓张器前侧顶部通过牵拉铰链与拉杆组件下端转动连接;可调受力式角度缓张器包括外壳和旋转臂,旋转臂位于外壳上方并与外壳扣合,旋转臂后端通过铰链组件转动连接在外壳的后端部,外壳内自后向前依次设置有机械阻尼组件、直线驱动器和控制室,直线驱动器的驱动端通过机械阻尼组件与铰链组件压接配合,控制室内设置自后向前依次设置有控制电路模块、电池和控制键模块,外壳前端部设置有与控制键模块对应的控制面板,旋转臂上在邻近铰链组件处设置有应变片传感器,控制键模块、应变片传感器和直线驱动器分别通过数据线与控制电路模块连接,电池通过电线与控制电路模块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肢健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左踏板、右踏板、可调受力式角度缓张器和拉杆组件,左踏板和右踏板均水平设置,左踏板左侧后部和前部均通过一根连接杆固定连接为一体,可调受力式角度缓张器前侧底部通过轴座与前侧的连接杆铰接,可调受力式角度缓张器前侧顶部通过牵拉铰链与拉杆组件下端转动连接;可调受力式角度缓张器包括外壳和旋转臂,旋转臂位于外壳上方并与外壳扣合,旋转臂后端通过铰链组件转动连接在外壳的后端部,外壳内自后向前依次设置有机械阻尼组件、直线驱动器和控制室,直线驱动器的驱动端通过机械阻尼组件与铰链组件压接配合,控制室内设置自后向前依次设置有控制电路模块、电池和控制键模块,外壳前端部设置有与控制键模块对应的控制面板,旋转臂上在邻近铰链组件处设置有应变片传感器,控制键模块、应变片传感器和直线驱动器分别通过数据线与控制电路模块连接,电池通过电线与控制电路模块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肢健身器,其特征在于:铰链组件包括旋转轴、定位轴套、滑动轴承、连接板和定位环板,旋转轴设有一根,定位轴套、滑动轴承、连接板和定位环板分别设置有两个,旋转臂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和顶板,顶板左右两侧边分别与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上侧边固定连接,左侧板和右侧板分别位于外壳左侧壁的右侧和右侧壁的左侧;两个定位轴套分别固定设置在左侧板的右侧面和右侧板的左侧面,两个滑动轴承分别设置在外壳的左侧壁和后侧壁,两个滑动轴承和两个定位轴套的具有同一中心线,旋转轴穿设在两个滑动轴承和两个定位轴套内,两个定位环板套在旋转轴的左端和右端并通过平键与旋转轴连接,左侧的定位环板、左侧板与左侧的定位轴套沿圆周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左连接孔,右侧的定位环板、右侧板与右侧的定位轴套沿圆周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右连接孔,左连接孔和右连接孔内均插设有定位销,左侧的若干个定位销的左端均与一块连接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震虎刘扬郭鑫宇
申请(专利权)人:黄河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