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解兆宝专利>正文

一种医用多功能复健锻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2254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健锻炼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医用多功能复健锻炼装置,包括背阔肌锻炼机构、底座座椅机构、肱二头肌锻炼机构、纳凉机身机构,装置能够锻炼肱二头肌,装置能够锻炼背阔肌,装置能够更改锻炼的强度,装置能够储存铃片等物品,装置能够在复健锻炼的同时为复健者提供清凉,背阔肌锻炼机构位于底座座椅机构的上方,背阔肌锻炼机构与底座座椅机构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底座座椅机构位于纳凉机身机构的左侧,底座座椅机构与纳凉机身机构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肱二头肌锻炼机构设置在纳凉机身机构的内部,肱二头肌锻炼机构与纳凉机身机构的连接方式为部分焊接、部分过盈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多功能复健锻炼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健锻炼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医用多功能复健锻炼装置。
技术介绍
受伤的病人经常会接受一些复健治疗,常常会用到复健器械,传统的机械功能过于简单,过于单一,不能满足各种病人的复健需求,所以设计了这种多功能复健锻炼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医用多功能复健锻炼装置,装置能够锻炼肱二头肌,装置能够锻炼背阔肌,装置能够更改锻炼的强度,装置能够储存铃片等物品,装置能够在复健锻炼的同时为复健者提供清凉。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健锻炼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医用多功能复健锻炼装置,包括背阔肌锻炼机构、底座座椅机构、肱二头肌锻炼机构、纳凉机身机构,装置能够锻炼肱二头肌,装置能够锻炼背阔肌,装置能够更改锻炼的强度,装置能够储存铃片等物品,装置能够在复健锻炼的同时为复健者提供清凉。背阔肌锻炼机构包括铃片滑筒、固定铃片、铃片固定杆、小转向轮、钢丝绳、大转向轮、大转向轮固定杆、大转向轮固定座、手拉环,铃片滑筒与固定铃片相连,铃片滑筒与固定铃片的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铃片固定杆位于固定铃片的上方,铃片固定杆与固定铃片的连接方式为焊接,钢丝绳与铃片固定杆相连,钢丝绳与铃片固定杆的连接方式为焊接,小转向轮与钢丝绳相连,小转向轮与钢丝绳的配合方式为接触配合,钢丝绳与大转向轮相连,钢丝绳与大转向轮的配合方式为接触配合,大转向轮与大转向轮固定杆相连,大转向轮与大转向轮固定杆的连接方式为轴承连接,大转向轮固定杆位于大转向轮固定座的上方,大转向轮固定杆与大转向轮固定座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手拉环与钢丝绳相连,手拉环与钢丝绳的连接方式为螺旋连接;底座座椅机构包括内置拉手、铃片存贮箱、底座、旋转座椅座板、旋转座椅底座、旋转轴、旋转座椅靠背,内置拉手与铃片存贮箱相连,内置拉手与铃片存贮箱的连接方式为焊接,铃片存贮箱设置在底座的内部,铃片存贮箱与底座的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旋转座椅底座位于底座的上方,旋转座椅底座与底座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旋转轴位于旋转座椅底座的上方,旋转轴与旋转座椅底座相连,旋转轴与旋转座椅底座的连接方式为轴承连接,旋转座椅座板位于旋转轴的上方,旋转座椅座板与旋转轴的连接方式为键连接,旋转座椅靠背位于旋转座椅座板的上方,旋转座椅靠背与旋转座椅座板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肱二头肌锻炼机构包括负重拉力机构、锻炼拉杆机构,负重拉力机构与锻炼拉杆机构相连,负重拉力机构与锻炼拉杆机构的连接方式为部分啮合、部分螺栓连接;负重拉力机构包括铰链扣、左端拉力杆、拉力压缩弹簧、压缩筒、限位座、右端拉力杆、压缩风力座,铰链扣与左端拉力杆相连,铰链扣与左端拉力杆的连接方式为铰接杆连接,限位座位于左端拉力杆的右端,限位座与左端拉力杆的连接方式为螺旋连接,拉力压缩弹簧位于限位座的左端,拉力压缩弹簧与限位座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拉力压缩弹簧与压缩筒的左端内壁相连,拉力压缩弹簧与压缩筒的连接方式为焊接,限位座设置在压缩筒的内部,限位座与压缩筒的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右端拉力杆位于限位座的右侧,右端拉力杆与限位座的连接方式为螺旋连接,压缩风力座位于右端拉力杆的右侧,压缩风力座与右端拉力杆的连接方式为螺旋连接;铰链扣包括铰链凸链、中间铰接杆、铰链凹链、啮合槽、铰接杆,铰链凸链与中间铰接杆相连,铰链凸链与中间铰接杆的连接方式为铰接,中间铰接杆与铰链凹链相连,中间铰接杆与铰链凹链的连接方式为铰接,啮合槽开在铰链凹链上,铰接杆与铰链凸链相连,铰接杆与铰链凸链的连接方式为铰接;锻炼拉杆机构包括锻炼拉杆轴承、锻炼拉杆本体、锻炼把手、驱动链轮连接座、驱动链轮本体、驱动链轮凸起,锻炼拉杆轴承与锻炼拉杆本体相连,锻炼拉杆轴承与锻炼拉杆本体的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锻炼把手与锻炼拉杆本体相连,锻炼把手与锻炼拉杆本体的连接方式为焊接,锻炼拉杆本体与驱动链轮连接座相连,锻炼拉杆本体与驱动链轮连接座的连接方式为焊接,驱动链轮本体与驱动链轮连接座相连,驱动链轮本体与驱动链轮连接座的连接方式为焊接,驱动链轮凸起与驱动链轮本体相连,驱动链轮凸起与驱动链轮本体的连接方式为螺旋连接;纳凉机身机构包括出风通道、出风通道壳、锻炼拉杆轴承座、机身壳体、右端拉力杆通过孔、压缩腔、手臂通过孔,出风通道设置在出风通道壳的内部,出风通道壳与机身壳体相连,出风通道壳与机身壳体的连接方式为焊接,右端拉力杆通过孔开在机身壳体的右端面上,压缩腔设置在出风通道壳的内部,手臂通过孔开在机身壳体的左端面上;背阔肌锻炼机构位于底座座椅机构的上方,背阔肌锻炼机构与底座座椅机构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底座座椅机构位于纳凉机身机构的左侧,底座座椅机构与纳凉机身机构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肱二头肌锻炼机构设置在纳凉机身机构的内部,肱二头肌锻炼机构与纳凉机身机构的连接方式为部分焊接、部分过盈配合。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医用多功能复健锻炼装置所述的铃片存贮箱、底座、压缩筒、出风通道壳、机身壳体的材料为不锈钢。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医用多功能复健锻炼装置所述的拉力压缩弹簧的材料为高碳钢。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医用多功能复健锻炼装置所述的车架本体的材料为不锈钢。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医用多功能复健锻炼装置所述的旋转轴、锻炼拉杆本体的材料为40Cr。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医用多功能复健锻炼装置所述的锻炼把手上设置有防滑套。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医用多功能复健锻炼装置所述的负重拉力机构的数量为两个。本专利技术一种医用多功能复健锻炼装置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医用多功能复健锻炼装置,装置能够锻炼肱二头肌,装置能够锻炼背阔肌,装置能够更改锻炼的强度,装置能够储存铃片等物品,装置能够在复健锻炼的同时为复健者提供清凉。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医用多功能复健锻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医用多功能复健锻炼装置的背阔肌锻炼机构1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医用多功能复健锻炼装置的底座座椅机构2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医用多功能复健锻炼装置的肱二头肌锻炼机构3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医用多功能复健锻炼装置的负重拉力机构3-1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医用多功能复健锻炼装置的铰链扣3-1-1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医用多功能复健锻炼装置的锻炼拉杆机构3-2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医用多功能复健锻炼装置的纳凉机身机构4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背阔肌锻炼机构1;铃片滑筒1-1;固定铃片1-2;铃片固定杆1-3;小转向轮1-4;钢丝绳1-5;大转向轮1-6;大转向轮固定杆1-7;大转向轮固定座1-8;手拉环1-9;底座座椅机构2;内置拉手2-1;铃片存贮箱2-2;底座2-3;旋转座椅座板2-4;旋转座椅底座2-5;旋转轴2-6;旋转座椅靠背2-7;肱二头肌锻炼机构3;负重拉力机构3-1;铰链扣3-1-1;铰链凸链3-1-1-1;中间铰接杆3-1-1-2;铰链凹链3-1-1-3;啮合槽3-1-1-4;铰接杆3-1-1-5;左端拉力杆3-1-2;拉力压缩弹簧3-1-3;压缩筒3-1-4;限位座3-1-5;右端拉力杆3-1-6;压缩风力座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多功能复健锻炼装置,包括背阔肌锻炼机构(1)、底座座椅机构(2)、肱二头肌锻炼机构(3)、纳凉机身机构(4),其特征在于:背阔肌锻炼机构(1)包括铃片滑筒(1‑1)、固定铃片(1‑2)、铃片固定杆(1‑3)、小转向轮(1‑4)、钢丝绳(1‑5)、大转向轮(1‑6)、大转向轮固定杆(1‑7)、大转向轮固定座(1‑8)、手拉环(1‑9),铃片滑筒(1‑1)与固定铃片(1‑2)相连,铃片滑筒(1‑1)与固定铃片(1‑2)的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铃片固定杆(1‑3)位于固定铃片(1‑2)的上方,铃片固定杆(1‑3)与固定铃片(1‑2)的连接方式为焊接,钢丝绳(1‑5)与铃片固定杆(1‑3)相连,钢丝绳(1‑5)与铃片固定杆(1‑3)的连接方式为焊接,小转向轮(1‑4)与钢丝绳(1‑5)相连,小转向轮(1‑4)与钢丝绳(1‑5)的配合方式为接触配合,钢丝绳(1‑5)与大转向轮(1‑6)相连,钢丝绳(1‑5)与大转向轮(1‑6)的配合方式为接触配合,大转向轮(1‑6)与大转向轮固定杆(1‑7)相连,大转向轮(1‑6)与大转向轮固定杆(1‑7)的连接方式为轴承连接,大转向轮固定杆(1‑7)位于大转向轮固定座(1‑8)的上方,大转向轮固定杆(1‑7)与大转向轮固定座(1‑8)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手拉环(1‑9)与钢丝绳(1‑5)相连,手拉环(1‑9)与钢丝绳(1‑5)的连接方式为螺旋连接;底座座椅机构(2)包括内置拉手(2‑1)、铃片存贮箱(2‑2)、底座(2‑3)、旋转座椅座板(2‑4)、旋转座椅底座(2‑5)、旋转轴(2‑6)、旋转座椅靠背(2‑7),内置拉手(2‑1)与铃片存贮箱(2‑2)相连,内置拉手(2‑1)与铃片存贮箱(2‑2)的连接方式为焊接,铃片存贮箱(2‑2)设置在底座(2‑3)的内部,铃片存贮箱(2‑2)与底座(2‑3)的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旋转座椅底座(2‑5)位于底座(2‑3)的上方,旋转座椅底座(2‑5)与底座(2‑3)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旋转轴(2‑6)位于旋转座椅底座(2‑5)的上方,旋转轴(2‑6)与旋转座椅底座(2‑5)相连,旋转轴(2‑6)与旋转座椅底座(2‑5)的连接方式为轴承连接,旋转座椅座板(2‑4)位于旋转轴(2‑6)的上方,旋转座椅座板(2‑4)与旋转轴(2‑6)的连接方式为键连接,旋转座椅靠背(2‑7)位于旋转座椅座板(2‑4)的上方,旋转座椅靠背(2‑7)与旋转座椅座板(2‑4)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肱二头肌锻炼机构(3)包括负重拉力机构(3‑1)、锻炼拉杆机构(3‑2),负重拉力机构(3‑1)与锻炼拉杆机构(3‑2)相连,负重拉力机构(3‑1)与锻炼拉杆机构(3‑2)的连接方式为部分啮合、部分螺栓连接;负重拉力机构(3‑1)包括铰链扣(3‑1‑1)、左端拉力杆(3‑1‑2)、拉力压缩弹簧(3‑1‑3)、压缩筒(3‑1‑4)、限位座(3‑1‑5)、右端拉力杆(3‑1‑6)、压缩风力座(3‑1‑7),铰链扣(3‑1‑1)与左端拉力杆(3‑1‑2)相连,铰链扣(3‑1‑1)与左端拉力杆(3‑1‑2)的连接方式为铰接杆连接,限位座(3‑1‑5)位于左端拉力杆(3‑1‑2)的右端,限位座(3‑1‑5)与左端拉力杆(3‑1‑2)的连接方式为螺旋连接,拉力压缩弹簧(3‑1‑3)位于限位座(3‑1‑5)的左端,拉力压缩弹簧(3‑1‑3)与限位座(3‑1‑5)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拉力压缩弹簧(3‑1‑3)与压缩筒(3‑1‑4)的左端内壁相连,拉力压缩弹簧(3‑1‑3)与压缩筒(3‑1‑4)的连接方式为焊接,限位座(3‑1‑5)设置在压缩筒(3‑1‑4)的内部,限位座(3‑1‑5)与压缩筒(3‑1‑4)的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右端拉力杆(3‑1‑6)位于限位座(3‑1‑5)的右侧,右端拉力杆(3‑1‑6)与限位座(3‑1‑5)的连接方式为螺旋连接,压缩风力座(3‑1‑7)位于右端拉力杆(3‑1‑6)的右侧,压缩风力座(3‑1‑7)与右端拉力杆(3‑1‑6)的连接方式为螺旋连接;铰链扣(3‑1‑1)包括铰链凸链(3‑1‑1‑1)、中间铰接杆(3‑1‑1‑2)、铰链凹链(3‑1‑1‑3)、啮合槽(3‑1‑1‑4)、铰接杆(3‑1‑1‑5),铰链凸链(3‑1‑1‑1)与中间铰接杆(3‑1‑1‑2)相连,铰链凸链(3‑1‑1‑1)与中间铰接杆(3‑1‑1‑2)的连接方式为铰接,中间铰接杆(3‑1‑1‑2)与铰链凹链(3‑1‑1‑3)相连,中间铰接杆(3‑1‑1‑2)与铰链凹链(3‑1‑1‑3)的连接方式为铰接,啮合槽(3‑1‑1‑4)开在铰链凹链(3‑1‑1‑3)上,铰接杆(3‑1‑1‑5)与铰链凸链(3‑1‑1‑1)相连,铰接杆(3‑1‑1‑5)与铰链凸链(3‑1‑1‑1)的连接方式为铰接;锻炼拉杆机构(3‑2)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多功能复健锻炼装置,包括背阔肌锻炼机构(1)、底座座椅机构(2)、肱二头肌锻炼机构(3)、纳凉机身机构(4),其特征在于:背阔肌锻炼机构(1)包括铃片滑筒(1-1)、固定铃片(1-2)、铃片固定杆(1-3)、小转向轮(1-4)、钢丝绳(1-5)、大转向轮(1-6)、大转向轮固定杆(1-7)、大转向轮固定座(1-8)、手拉环(1-9),铃片滑筒(1-1)与固定铃片(1-2)相连,铃片滑筒(1-1)与固定铃片(1-2)的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铃片固定杆(1-3)位于固定铃片(1-2)的上方,铃片固定杆(1-3)与固定铃片(1-2)的连接方式为焊接,钢丝绳(1-5)与铃片固定杆(1-3)相连,钢丝绳(1-5)与铃片固定杆(1-3)的连接方式为焊接,小转向轮(1-4)与钢丝绳(1-5)相连,小转向轮(1-4)与钢丝绳(1-5)的配合方式为接触配合,钢丝绳(1-5)与大转向轮(1-6)相连,钢丝绳(1-5)与大转向轮(1-6)的配合方式为接触配合,大转向轮(1-6)与大转向轮固定杆(1-7)相连,大转向轮(1-6)与大转向轮固定杆(1-7)的连接方式为轴承连接,大转向轮固定杆(1-7)位于大转向轮固定座(1-8)的上方,大转向轮固定杆(1-7)与大转向轮固定座(1-8)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手拉环(1-9)与钢丝绳(1-5)相连,手拉环(1-9)与钢丝绳(1-5)的连接方式为螺旋连接;底座座椅机构(2)包括内置拉手(2-1)、铃片存贮箱(2-2)、底座(2-3)、旋转座椅座板(2-4)、旋转座椅底座(2-5)、旋转轴(2-6)、旋转座椅靠背(2-7),内置拉手(2-1)与铃片存贮箱(2-2)相连,内置拉手(2-1)与铃片存贮箱(2-2)的连接方式为焊接,铃片存贮箱(2-2)设置在底座(2-3)的内部,铃片存贮箱(2-2)与底座(2-3)的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旋转座椅底座(2-5)位于底座(2-3)的上方,旋转座椅底座(2-5)与底座(2-3)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旋转轴(2-6)位于旋转座椅底座(2-5)的上方,旋转轴(2-6)与旋转座椅底座(2-5)相连,旋转轴(2-6)与旋转座椅底座(2-5)的连接方式为轴承连接,旋转座椅座板(2-4)位于旋转轴(2-6)的上方,旋转座椅座板(2-4)与旋转轴(2-6)的连接方式为键连接,旋转座椅靠背(2-7)位于旋转座椅座板(2-4)的上方,旋转座椅靠背(2-7)与旋转座椅座板(2-4)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肱二头肌锻炼机构(3)包括负重拉力机构(3-1)、锻炼拉杆机构(3-2),负重拉力机构(3-1)与锻炼拉杆机构(3-2)相连,负重拉力机构(3-1)与锻炼拉杆机构(3-2)的连接方式为部分啮合、部分螺栓连接;负重拉力机构(3-1)包括铰链扣(3-1-1)、左端拉力杆(3-1-2)、拉力压缩弹簧(3-1-3)、压缩筒(3-1-4)、限位座(3-1-5)、右端拉力杆(3-1-6)、压缩风力座(3-1-7),铰链扣(3-1-1)与左端拉力杆(3-1-2)相连,铰链扣(3-1-1)与左端拉力杆(3-1-2)的连接方式为铰接杆连接,限位座(3-1-5)位于左端拉力杆(3-1-2)的右端,限位座(3-1-5)与左端拉力杆(3-1-2)的连接方式为螺旋连接,拉力压缩弹簧(3-1-3)位于限位座(3-1-5)的左端,拉力压缩弹簧(3-1-3)与限位座(3-1-5)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拉力压缩弹簧(3-1-3)与压缩筒(3-1-4)的左端内壁相连,拉力压缩弹簧(3-1-3)与压缩筒(3-1-4)的连接方式为焊接,限位座(3-1-5)设置在压缩筒(3-1-4)的内部,限位座(3-1-5)与压缩筒(3-1-4)的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右端拉力杆(3-1-6)位于限位座(3-1-5)的右侧,右端拉力杆(3-1-6)与限位座(3-1-5)的连接方式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兆宝
申请(专利权)人:解兆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