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厦门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隐式建模技术的冠脉血管模型修正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72111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0:27
一种基于隐式建模技术的冠脉血管模型修正方法。虚拟支架术:1)输入重建后的冠脉血管模型;2)用户选择需要进行修正的病变血管段的两个端点,获取该病变血管段的中轴线;3)根据中轴线及前后两端的截面信息构造表示虚拟支架的管状模型;4)混合因子将构造的管状模型FS与原始的血管模型FO段平滑地混合。虚拟旁路移植术:1)输入重建后的冠脉血管模型;2)用户选择要进行旁路移植的病变血管段两个连接点以及一些控制点,以确定一中轴线路径,用于引导旁路移植的管状结构;3)确定该管状结构的横截面大小,并根据其中轴线,构造表示虚拟旁路移植的管状模型;4)采用平滑分段多项式混合因子将构造的管状模型FB与原始的血管模型FO段平滑地混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隐式建模技术的冠脉血管模型修正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医学图像处理和几何建模与编辑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隐式建模技术的冠脉血管模型修正方法。
技术介绍
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ArteryDisease,CAD),又称冠心病,是全世界公认的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当前治疗CAD的主要手术包括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即支架术,stenting)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即虚拟旁路移植术,bypassgrafting)。介入手术的主要原理是用正常的管状结构来代替病变部位的血管模型,以使血流可以正常地流动。搭桥手术的原理是在血管病变部位的旁边移植入一根管状结构,其两端连接正常的血管部位,用于改善病变部位远端心肌的血流供应状况。虽然这两种手术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改善心脏的血流供应效果,但是据研究表明,经过一定时间(5~10年),手术部位很容易出现再狭窄等问题。而且,手术过程中对支架大小与弯曲程度的选取、搭桥位置的选择等,都极大地依赖于外科医生的经验与主观判断,存在着较大的主观性,这些都会极大地影响到手术的治疗效果。因此,有必要以计算机断层扫描的CTA影像为基础,借助计算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隐式建模技术的冠脉血管模型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虚拟支架术的具体步骤如下:1)输入重建后的冠脉血管模型;2)用户选择需要进行修正的病变血管段的两个端点,获取该病变血管段的中轴线;3)根据该病变血管段的中轴线及前后两端的截面信息,构造表示虚拟支架的管状模型;4)采用平滑分段多项式混合因子将构造的管状模型FS与原始的血管模型FO段平滑地混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隐式建模技术的冠脉血管模型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虚拟支架术的具体步骤如下:1)输入重建后的冠脉血管模型;2)用户选择需要进行修正的病变血管段的两个端点,获取该病变血管段的中轴线;3)根据该病变血管段的中轴线及前后两端的截面信息,构造表示虚拟支架的管状模型;4)采用平滑分段多项式混合因子将构造的管状模型FS与原始的血管模型FO段平滑地混合:其中,n是平滑级数和δ是混合范围控制参数。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隐式建模技术的冠脉血管模型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述根据该血管段的中轴线及前后两端的截面信息,构造表示虚拟支架的管状模型的具体方法为:设C1(x,y)为第一段区域的横截面,C2(x,y)为另一段区域的横截面,B1(t)和B2(t)为对应的样条基函数;F1(x,y,z)=0和F2(x,y,z)=0为根据中轴线构造出的两个垂直相交隐式曲面,即其交线为拉伸路径;构造的管状模型由以下表达式实现:FS(x,y,z)=C1(F1(x,y,z),F2(x,y,z))B1(t)+C2(F1(x,y,z),F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清启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