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薄型尾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10787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7: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轻薄型尾灯,包括导光结构和灯罩,导光结构设置在灯罩内,导光结构的一面为出光面,另一面为反光面;所述导光结构两侧相对的位置为两个入光面,且至少有一个入光面配置有光源,光源射出的光线通过入光面进入到导光结构内;所述的光源连接有控制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理,尾灯的厚度薄,体积小,占用空间小,便于安装;亮度高,出光均匀,不刺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薄型尾灯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尾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轻薄型尾灯。
技术介绍
机动车的尾灯主要有刹车灯、转向灯、倒车灯等功能,用于对后面的机动车进行警示。尾灯主要包括腔体、灯罩、以及安装在腔体内的光源,光源主要为白炽灯,通过腔体内的反射镜将光通过灯罩射出。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物质要求的提高,这种老式的尾灯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缺陷。(1)这种尾灯腔体空间较大,反射镜需要根据灯泡设计,所以一般体积较大、重量大、安装时占用空间大,维修更换不便;(2)尾灯分成几个独立的区域,分别安装刹车灯、转向灯、倒车灯等,灯罩上采用不同的滤光片,安装麻烦,整体性差;(3)普通的白炽灯泡能耗高、寿命短,而且射出的光较为刺眼,出光不均匀;(4)白炽灯泡较大,在灯罩内较为显眼,影响整车的美观。针对上述问题,如公告号为CN20299297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车用LED尾灯,采用LED灯珠替换了现有的白炽灯泡,从LED灯珠射出的光线经过各自对应的折射凹槽的折射后,经由各自对应的反光区域反射出来,反光碗表面为凹凸表面,保证了光的反射效果,同时使得LED灯珠具有隐蔽性,增加了尾灯的美观度;具有节能减排、时尚新潮、结构简单可靠等特点。上述对比专利虽然在光源上做出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但在出光的均匀性上还有所欠缺,由于有多个LED灯珠发光,透射光线会存在一定的暗区;虽然LED灯珠有一定的隐蔽性,但在出光时,作为点光源还是会比较刺眼;另外,整体尾灯的体积仍然偏大,占用空间大,维修更换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轻薄型尾灯,具有轻薄、体积小、出光效果好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轻薄型尾灯,包括导光结构和灯罩,导光结构设置在灯罩内,导光结构的一面为出光面,另一面为反光面;所述导光结构两侧相对的位置为两个入光面,且至少有一个入光面配置有光源,光源射出的光线通过入光面进入到导光结构内;所述的光源连接有控制电路。导光结构是一种光学材料,折射率高,厚度很薄,常见于导光板,导光结构安装在灯罩内,光源位于导光结构的侧面,有效减小了整个尾灯的厚度,减小了体积,占用空间小,便于安装,维修更换方便。光源从导光结构两侧的入光面射入,经过反光面的反射和出光面的折射,光线从整个出光面均匀射出,发出明亮均匀柔和的光,亮度高,对后车的提示效果好,又不刺眼。灯罩一般采用低折射率的光学材料,出光面射出的光经过灯罩二次折射,但并不会改变反光面反射出的光线方向,使得出光均匀和集中。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采用导光结构并将光源设置于导光结构的侧面,不仅减小了整个尾灯的体积,而且设置于导光结构侧面的光源隐蔽性强,无法从外部透过灯罩看到,提升了整车的美观度。现有技术中,采用高能耗的白炽灯或者多颗LED灯珠组合的情况,能耗高,故障多,而本专利技术中,导光结构对光的利用率高,损耗少,因此只需在导光结构的侧面安装少量的光源,就可达到尾灯的亮度指标,更加节能。控制电路用于控制光源的点亮形式,给后车指示,具体体现为刹车灯、转向灯、倒车灯等形式。优选的,所述的导光结构包括多个的导光区,每个导光区均配置有光源,两个相邻导光区之间设有隔条。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导光区分别用于指示不同的尾灯功能,如刹车灯、转向灯、倒车灯等,结构简单,所有功能集成在一片尾灯上,整个尾灯整体性更好,更加美观,成本更低;隔条用于隔开灯光,防止相邻导光区不同颜色的灯光混淆。优选的,所述每个导光区对应不同颜色的光源。现有技术中,由于采用的是点光源,需要通过滤光片把点光源转化为特定的颜色,同时可以把光效展示的更好,不那么刺眼。而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导光结构射出的是面光源,可以给后车足够清晰的灯光指示,而且光线明亮柔和,无需通过滤光片转化颜色,这样灯罩就不用局限于指示灯的颜色,可以配合车型设计,只要满足透光效果即可,更加美观。优选的,所述的导光结构由多根长条形的导光条并排拼接而成,每根导光条对应有一个独立光源。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每个光源点亮一根导光条,导光结构整体发光更加均匀,不存在暗区,同时每根导光条可以通过控制电路单独控制,根据光源的颜色来使不同的导光条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从而使导光结构的不同区域进行不同的灯光指示,形成动态点亮;可以由一根或几根光源颜色相同的导光条组成一个导光区,同一个导光区中导光条的排布可以连续或不连续,几个导光区分别指示不同的灯光功能;另外,导光条如有损坏可以单独更换,无需更换整块导光结构,维修成本更低。优选的,所述的相邻导光条之间设有将导光条间隔的隔条。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隔条可以使相邻导光条发出的光互不影响,如刹车的红光和转向的黄光不会互相混杂在一起,颜色更加纯粹,指示更加清晰。优选的,所述的隔条固定在灯罩上,隔条与灯罩形成导光条的安装槽,导光条安装在安装槽中。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隔条在间隔导光条的同时,还可以对导光条起到固定作用,导光条直接卡入安装槽中固定,无需设计其他安装结构,安装拆卸方便。优选的,所述的隔条和灯罩为同一种材质,隔条为灯罩的一部分,并与灯罩一体成型。优选的,所述的隔条和灯罩为同一种材质,隔条为灯罩的一部分,并与灯罩一体成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一体成型更加方便,隔条不会脱落;隔条也采用低折射率材质,导光结构内的光线从高折射率的材质射到隔条上时,会发生全反射,只会有很少量的光线穿过隔条,不会造成影响,因此低折射率的隔条可以起到隔绝光线的效果,不同导光条之间的灯光不会混淆。优选的,所述的导光结构和灯罩通过成型工艺将高折射率的导光结构成型到低折射率的灯罩上。成型工艺简单,成本低,而且不易脱开,提高了尾灯的美观和装配等性能。优选的,所述的导光结构为弧形结构。由于各种车型尾部设计不同,尾灯安装位置也不同,有些尾灯需要安装在转角,这就需要导光结构设计成弧形来配合车尾结构,同时灯罩的弧度也与导光结构一致。优选的,所述的反光面上设有反射纹。反射纹用于反射出光线,当光线射到反射纹上时,光会向所需方向反射,然后破坏全反射条件由导光结构的出光面射出。反光面在导光结构中的用途在于将射向反光面的光反射回导光结构中并形成全反射,为后段的反射纹提供输入光线,如此往复循环直到末端,从而可以将绝大部分的光能反射出来,以此来提高光的使用率,增加亮度。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尾灯的厚度薄,体积小,占用空间小,便于安装;亮度高,出光均匀,不刺眼。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除去灯罩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去除部分导光条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包括导光结构1和灯罩2,导光结构1设置在灯罩2内,导光结构1的一面为出光面11,另一面为反光面12;所述导光结构1两侧相对的位置为两个入光面13,且有一个入光面13配置有LED光源3,LED光源3射出的光线通过入光面13进入到导光结构1内,LED光源3连接有控制电路。导光结构1是一种光学材料,主要用的材质是PC,折射率高,厚度很薄,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在1cm以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轻薄型尾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结构(1)和灯罩(2),导光结构(1)设置在灯罩(2)内,导光结构(1)的一面为出光面(11),另一面为反光面(12);所述导光结构(1)两侧相对的位置为两个入光面(13),且至少有一个入光面(13)配置有光源(3),光源(3)射出的光线通过入光面(13)进入到导光结构(1)内;所述的光源(3)连接有控制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薄型尾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结构(1)和灯罩(2),导光结构(1)设置在灯罩(2)内,导光结构(1)的一面为出光面(11),另一面为反光面(12);所述导光结构(1)两侧相对的位置为两个入光面(13),且至少有一个入光面(13)配置有光源(3),光源(3)射出的光线通过入光面(13)进入到导光结构(1)内;所述的光源(3)连接有控制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薄型尾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光结构(1)包括若干个的导光区(14),每个导光区(14)均配置有光源(3),两个相邻导光区(14)之间设有隔条(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薄型尾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导光区(14)对应不同颜色的光源(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薄型尾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光结构(1)由多根长条形的导光条(15)并排拼接而成,每根导光条(15)对应有一个光源(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长安马泽
申请(专利权)人:丽清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