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胶结管内判断乳化发生位置的方法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0786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6:32
一种在长胶结管内判断乳化发生位置的方法与装置。所述方法为利用短胶结管串联的方法,在串联处采出连续相,通过观测连续相的状态,以此作为判断长胶结管内相同位置的非连续相是否发生乳化的初步依据,然后根据岩心内乳状液与油/水相混合液压力的差异性,判断长胶结管中的油与功能型聚合物溶液发生乳化的具体位置。所述装置包括烧杯、长胶结管模型、管线、驱替泵、控制阀门、三通、压力表、注油活塞容器、注功能型聚合物溶液活塞容器以及恒温箱,所述长胶结管模型由若干短直的金属管模具串联而成,各金属管模具之间使用可弯曲的连接管线联通,在所述连接管线中间部位布设取样及测压点,金属管内使用石英砂树脂胶结的物料填充压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在长胶结管内判断乳化发生位置的方法与装置
:本公开涉及一种油气田开发提高采收率
中的判断乳化发生位置的方法与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油田已经进入了高含水期,功能型聚合物驱已经成为油田高含水后期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技术之一。功能型聚合物的驱油机理是乳化增粘,在岩心驱替过程中,利用储层岩心喉道的剪切作用,生成乳状液。在实际储层孔隙中因为细小孔隙的连通性及孔喉尺寸等影响,导致油水相各自分散、不连续,更多的是以接触点或狭小的接触面方式接触;而常规静态测试中油水相都是整体上连续分布,接触密切充分,更易形成乳状液。目前,在实验室内研究岩心内乳状液生成与分布状态主要使用的是可视化光刻玻璃模型,在人造岩心不可视的条件下,已有的实验方法存在以下缺陷:1、无法判断岩心中的油与功能型聚合物溶液发生乳化的具体位置。2、在某些储层条件下,实际乳化距离过大,以现有的实验室条件无法达成。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长胶结管内判断乳化发生位置的方法与装置,利用本专利技术可以判断长胶结管中的油与功能型聚合物溶液发生乳化的具体位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种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长胶结管内判断乳化发生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短胶结管串联的方法,在串联处采出连续相,通过观测连续相的状态,以此作为判断长胶结管内相同位置的非连续相是否发生乳化的初步依据,然后根据岩心内乳状液与油/水相混合液压力的差异性,判断长胶结管中的油与功能型聚合物溶液发生乳化的具体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长胶结管内判断乳化发生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短胶结管串联的方法,在串联处采出连续相,通过观测连续相的状态,以此作为判断长胶结管内相同位置的非连续相是否发生乳化的初步依据,然后根据岩心内乳状液与油/水相混合液压力的差异性,判断长胶结管中的油与功能型聚合物溶液发生乳化的具体位置。2.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长胶结管内判断乳化发生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发明步骤一,选取实际模拟区块,确定相关参数;即根据实际模拟区块,确定实验所需岩心渗透率、孔隙度等相关参数,配制所模拟区块的模拟油和指定浓度分子量的功能型聚合物溶液;发明步骤二,进行串联短胶结管稳态法实验,观察衔接处采出液状态与压力确定乳化位置;即根据发明步骤一确定的岩心参数,将n段长度为L的胶结管模型进行串联,对其进行抽真空,在实验要求的温度下,用驱替泵将油和功能型聚合物溶液按照7:3的注入比例同时注入;观察各段采出端采出液的状态,当采出端稳定发现乳状液,记录下第x段至最终段第n段压力表示数P1x,P1(x+1),…,P1n;若至最终段依旧未发现乳状液,则向后继续串联若干段短胶结管,直至稳定采出乳状液,并记录下初次采出乳状液的第x段至最终段第n段压力表示数;之后,将驱替泵注入的油和功能型聚合物溶液的注入比例依次改为6:4、5:5、4:6和3:7,重复进行短胶结管串联稳态法实验,观察各段采出端采出液的状态,并记录下初次采出乳状液的第x段至最终段第n段压力表示数P2x,P2(x+1),…,P2n;P3x,P3(x+1),…,P3n;P4x,P4(x+1),…,P4n;P5x,P5(x+1),…,P5n;发明步骤三,进行长胶结管稳态法实验确定压力分布;即根据步骤一确定的岩心参数,选择长度为nL的连续弯曲长胶结管,在长胶结管上每隔距离L布设一个压力表,对其进行抽真空,在实验要求的温度下,用驱替泵将油和功能型聚合物溶液按照7:3的注入比例同时注入,记录下各处压力表示数P1x’,P1x+1’,…,P1n’;之后,分别将驱替泵注入的油和功能型聚合物溶液的注入比例依次改为6:4、5:5、4:6和3:7,重复进行长胶结管串联稳态法实验,并记录下第x段开始的压力表示数P2x’,P2(x+1)’,…,P2n’;P3x’,P3(x+1)’,…,P3n’;P4x’,P4(x+1)’,…,P4n’;P5x’,P5(x+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丽皮彦夫戴志鹏邵洪志郭轩刘金鑫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