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MBF填料的生化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0686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6: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MBF填料的生化反应器,属于污水处理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处理效率高,污染物去除效果好的生化反应器,其技术方案要点如下,一种基于MBF填料的生化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所述反应器本体内设有支架,所述支架浸没于反应器本体的液面下,所述支架将反应器本体分为气液混合区和反应区;所述气液混合区内设有曝气装置以产生气液混合流;所述反应区内设有MBF填料,所述MBF填料编制形成空间笼状结构,所述空间笼状结构吸附活性污泥形成三维的生物巢穴。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污水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MBF填料的生化反应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MBF填料的生化反应器。
技术介绍
制药废水是成分复杂、污染物含量高、难降解污染物多的一类废水,是一种典型的难处理废水。传统工艺多考虑用预处理+生化+深度处理的组合工艺进行综合治理,但是作为核心工艺的生化处理段普遍存在工艺流程长、处理效率低以及处理效果差等问题。鉴于上述问题,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基于MBF填料的生化反应器,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MBF填料的生化反应器,具有处理效率高,污染物去除效果好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基于MBF填料的生化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所述反应器本体内设有支架,所述支架浸没于反应器本体的液面下,所述支架将反应器本体分为气液混合区和反应区;所述气液混合区内设有曝气装置以产生气液混合流;所述反应区内设有MBF填料,所述MBF填料编制形成空间笼状结构,所述空间笼状结构吸附活性污泥形成三维的生物巢穴。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的四周封闭设置,所述支架的上侧开设有供气液混合流流入的入口,所述支架靠近气液混合区的一侧开设有供气液混合流流出的出口,所述气液混合流经入口、MBF填料、出口以及气液混合区形成内循环。进一步的,所述反应器本体内气液混合流的溶解氧浓度为0.4-0.6mg/L。进一步的,所述MBF填料的单体由20万根以上的单丝组成,所述MBF填料的编制结构为星状、伞状或毛毡垫状中的一种。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上安装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沿纵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MBF填料与通孔一一对应且固接于通孔中。进一步的,所述曝气装置为推流式搅拌曝气机,所述推流式搅拌曝气机位于气液混合区底部。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上安装有溶解氧传感器以实时监测气液混合流的溶解氧浓度。进一步的,所述生物巢穴的取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曝气装置取出,反应器本体置于-80℃条件下冷冻储存;S2、将反应器本体的壳体破坏,取出完整冰体;S3、根据生物巢穴的位置,将冰体进行分段切块、编号,制成能容纳单个生物巢穴的正方体;S4、给正方体冰块标定三维坐标,利用冷冻切片机对生物巢穴进行切片,按其三维坐标进行标号;S5、然后对切片进行解冻,获取生物膜。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自动化编制技术所得到的特殊形状的MBF填料,在水力作用下,单丝能够很好地自由分散,并形成空间笼状结构,对活性污泥进行有效地包裹、缠绕和支撑,以形成10cm以上的生物巢穴,受限于氧的传质,该生物巢穴会呈现出明显的三维多膜层结构,即同时存在好氧层、缺氧层和厌氧层,可以同步实现C、N、P、S等污染物的去除,极大地缩短了制药废水生化处理的工艺流程,且具有良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整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中,1、反应器本体;11、气液混合区;111、曝气装置;1111、进气管;12、反应区;121、MBF填料;122、生物巢穴;2、支架;21、入口;22、出口;23、连接件;231、通孔;24、溶解氧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1:一种基于MBF填料的生化反应器,如图1所示,包括反应器本体1,在其内设置有支架2,支架2浸没于反应器本体1的液面之下且将反应器本体1分为气液混合区11和反应区12,在气液混合区11内设有曝气装置111以用于产生气液混合流,曝气装置111与进气管1111连通。在反应区12内设有MBF填料121,MBF填料121编制形成空间笼状结构,空间笼状结构用于吸附活性污泥形成三维的生物巢穴122。如图1所示,为避免巨大剪切力造成的微生物剥落,MBF填料121两侧的水流优选为为下行水流。因此,将支架2的四周封闭设置,支架2的上侧开设有供气液混合流流入的入口21,支架2靠近气液混合区11的一侧开设有供气液混合流流出的出口22,气液混合流经入口21进入后沿MBF填料121两侧下行,减小了对MBF填料121以及空间笼状结构的剪切力,从而尽可能减少微生物的剥落,进而提高生化反应效率。如图1所示,为改善反应器本体1内氧气和基质的传质速率,本实施例中曝气装置111选用推流式搅拌曝气机,推流式搅拌曝气机位于气液混合区11底部,借助于空气的提升能力,气液混合流经入口21、MBF填料121、出口22以及气液混合区11形成内循环,为MBF填料121上的生物提供氧和基质。曝气装置111带有的搅拌功能能够加快氧气和基质的传质速率,从而提高生化反应效率。如图1所示,为了保持微生物的活性以及生化反应的稳定性,将反应器本体1内气液混合流的溶解氧浓度设为0.4-0.6mg/L,本实施例中气液混合流的溶解氧浓度设为0.5mg/L。支架2上安装有溶解氧传感器24以实时监测气液混合流的溶解氧浓度。如图1所示,MBF填料121的单体由20万根以上的单丝组成,MBF填料121的编制结构为星状、伞状或毛毡垫状中的一种。支架2上安装有连接件23,连接件23上设有若干通孔231,通孔231沿纵向均匀间隔设置,MBF填料121与通孔231一一对应且固接于通孔231中。本实施例中的MBF填料121的长度为15cm,相邻的MBF填料121之间的间距为18cm。该生化反应器的工作原理:通过自动化编制技术所得到的特殊形状的MBF填料121,在水力作用下,单丝能够很好地自由分散,并形成空间笼状结构,对活性污泥进行有效地包裹、缠绕和支撑,以形成10cm以上的生物巢穴122,受限于氧的传质,该生物巢穴122会呈现出明显的三维多膜层结构,即同时存在好氧层、缺氧层和厌氧层,可以同步实现C、N、P、S等污染物的去除,极大地缩短了制药废水生化处理的工艺流程。实施例2:一种基于MBF填料的生化反应器,生物巢穴122的取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曝气装置111取出,反应器本体1置于-80℃条件下冷冻储存;S2、将反应器本体1的壳体破坏,取出完整冰体;S3、根据生物巢穴122的位置,将冰体进行分段切块、编号,制成能容纳单个生物巢穴122的正方体;S4、给正方体冰块标定三维坐标,利用冷冻切片机对生物巢穴122进行切片,按其三维坐标进行标号;S5、然后对切片进行解冻,获取生物膜。通过上述生物巢穴122的取样方法能够使生物膜不被破坏,且保持生物膜的活性,以使后续对生物膜的检测更加准确。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MBF填料的生化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本体(1)内设有支架(2),所述支架(2)浸没于反应器本体(1)的液面下,所述支架(2)将反应器本体(1)分为气液混合区(11)和反应区(12);所述气液混合区(11)内设有曝气装置(111)以产生气液混合流;所述反应区(12)内设有MBF填料(121),所述MBF填料(121)编制形成空间笼状结构,所述空间笼状结构吸附活性污泥形成三维的生物巢穴(1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MBF填料的生化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本体(1)内设有支架(2),所述支架(2)浸没于反应器本体(1)的液面下,所述支架(2)将反应器本体(1)分为气液混合区(11)和反应区(12);所述气液混合区(11)内设有曝气装置(111)以产生气液混合流;所述反应区(12)内设有MBF填料(121),所述MBF填料(121)编制形成空间笼状结构,所述空间笼状结构吸附活性污泥形成三维的生物巢穴(1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MBF填料的生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的四周封闭设置,所述支架(2)的上侧开设有供气液混合流流入的入口(21),所述支架(2)靠近气液混合区(11)的一侧开设有供气液混合流流出的出口(22),所述气液混合流经入口(21)、MBF填料(121)、出口(22)以及气液混合区(11)形成内循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MBF填料的生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本体(1)内气液混合流的溶解氧浓度为0.4-0.6mg/L。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MBF填料的生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MBF填料(121)的单体由20万根以上的单丝组成,所述MBF填料(121)的编制结构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智仁蒋素英周向同李俊波王磊陈园园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艾特克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