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钩与车架总成及公铁两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0418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钩与车架总成,包括两根平行布置的纵梁,两根所述纵梁之间通过纵梁连接板相连,两根所述纵梁之间设有提升气囊安装座,所述纵梁的下盖板上对应所述提升气囊安装座的位置开设有承载气囊插装孔,所述承载气囊插装孔内安装有承载气囊安装座,所述纵梁的外侧安装有承力枕梁,两根所述纵梁的前端之间设有车钩座,所述车钩座内通过车钩插销安装有密接式连接车钩。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公铁两用车,包括上述车钩与车架总成、大行程的悬挂和单轴转向架,所述悬挂和所述单轴转向架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车钩与车架总成上。适用于公铁两用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钩与车架总成及公铁两用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运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钩与车架总成及公铁两用车。
技术介绍
随着交通运输能力的发展,货主对货物送达时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国铁路不断致力于提高货物送达速度,努力形成货物送达的速度优势,并逐步形成以集装箱运输为代表的“门到门”运输。由于起步比较晚,我国运输物流业发展一直滞后于国外,实现铁路“门到门”运输装备仅应用于铁路集装箱运输领域。但铁路集装箱运输始终在“门到站、站到门”运输之间徘徊游离,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门到门”运输。这种状况使铁路货运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物流时代中,难以形成完整的物流链条,无法形成全程物流服务,严重制约了铁路运输优势的发挥,导致铁路运输在现代物流业发展中明显滞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铁路技术政策明确提出将开行多种形式的货物列车,开展联运延伸服务,推进集中化运输和“门到门”运输。目前,我国实现“门到门”运输的主要方式是集装箱的公铁联合运输,运输过程为:首先由公路汽车将集装箱由集散地运往铁路集装箱集结站场,然后铁路运输到集装箱分发站场,最后由公路汽车运输到收货场,其中公路运输集装箱一般使用公路集装箱半挂车运输,铁路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钩与车架总成,包括两根平行布置的纵梁(1a),两根所述纵梁(1a)之间通过纵梁连接板(1b)相连,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纵梁(1a)之间设有提升气囊安装座(1c),所述纵梁(1a)的下盖板上对应所述提升气囊安装座(1c)的位置开设有承载气囊插装孔,所述承载气囊插装孔内安装有承载气囊安装座(1d),所述纵梁(1a)的外侧安装有承力枕梁(1e),两根所述纵梁(1a)的前端之间设有车钩座(1j),所述车钩座(1j)内通过车钩插销安装有密接式连接车钩(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钩与车架总成,包括两根平行布置的纵梁(1a),两根所述纵梁(1a)之间通过纵梁连接板(1b)相连,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纵梁(1a)之间设有提升气囊安装座(1c),所述纵梁(1a)的下盖板上对应所述提升气囊安装座(1c)的位置开设有承载气囊插装孔,所述承载气囊插装孔内安装有承载气囊安装座(1d),所述纵梁(1a)的外侧安装有承力枕梁(1e),两根所述纵梁(1a)的前端之间设有车钩座(1j),所述车钩座(1j)内通过车钩插销安装有密接式连接车钩(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与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气囊安装座(1d)包括一块气囊安装板(1d1)和两块相对布置的气囊隔板(1d2),两块所述气囊隔板(1d2)的上端内表面分别与所述气囊安装板(1d1)的相对两侧边焊接,所述承载气囊安装座(1d)插装在所述承载气囊插装孔内且所述承载气囊安装座(1d)与所述纵梁(1a)的两腹板围成一个承载气囊安装腔体,所述气囊安装板(1d1)与所述纵梁(1a)的上盖板平行布置,两块所述气囊隔板(1d2)的下端分别与所述纵梁(1a)的下盖板焊接,两块所述气囊隔板(1d2)的下端还分别与所述纵梁(1a)的两腹板焊接,两块所述气囊隔板(1d2)的中部沿竖直方向设有向外凸出的导向凹槽(1d3),所述纵梁(1a)的上盖板上对应所述承载气囊安装座(1d)的位置开设有承载气囊安装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与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气囊安装座(1c)包括一块提升气囊安装板(1c1)和两块提升气囊安装加强板(1c2),两块所述提升气囊安装加强板(1c2)平行安装在两根所述纵梁(1a)之间,所述提升气囊安装板(1c1)安装在两块所述提升气囊安装加强板(1c2)上,且所述提升气囊安装板(1c1)与两根所述纵梁(1a)焊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与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枕梁(1e)的底面上设有U形结构的转向架连接座(1f),所述转向架连接座(1f)的底面沿纵向设有转向架连接长孔(1f1),所述转向架连接座(1f)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块转向架限位卡板(1g),两根所述纵梁(1a)之间对应所述承力枕梁(1e)的位置设有用于安装单轴转向架(3)的心盘销的心盘座(1h)。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钩与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枕梁(1e)的底面上设有U形结构的二系橡胶弹簧连接座(1i)。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钩与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连接座(1f)的顶面和所述二系橡胶弹簧连接座(1i)的顶面分别设有加强连接筋,所述加强连接筋还与所述承力枕梁(1e)的底面焊接,所述转向架限位卡板(1g)的外侧壁上也设有加强筋。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与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枕梁(1e)包括承力枕梁上盖板(1e1)、承力枕梁下盖板(1e2)、承力枕梁封板(1e3)、承力枕梁腹板(1e4)和承力枕梁隔板(1e5),所述承力枕梁上盖板(1e1)与所述承力枕梁下盖板(1e2)上下平行布置,所述承力枕梁上盖板(1e1)与所述承力枕梁下盖板(1e2)之间通过沿纵向间隔布置的所述承力枕梁腹板(1e4)相连,相邻两块所述承力枕梁腹板(1e4)之间通过所述承力枕梁隔板(1e5)相连,所述承力枕梁上盖板(1e1)和所述承力枕梁下盖板(1e2)的内侧边均与所述纵梁(1a)的外侧腹板相连,所述承力枕梁上盖板(1e1)的外侧边与所述承力枕梁下盖板(1e2)的外侧边之间通过所述承力枕梁封板(1e3)相连。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钩与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心盘座(1h)包括心盘座上盖板(1h1)、心盘座下盖板(1h2)、心盘座腹板(1h3)、心盘座隔板(1h4)和心盘座中心管(1h5),所述心盘座上盖板(1h1)与所述心盘座下盖板(1h2)上下平行布置,所述心盘座上盖板(1h1)与所述心盘座下盖板(1h2)之间通过沿纵向间隔布置的所述心盘座腹板(1h3)相连,所述心盘座中心管(1h5)的上端与所述心盘座上盖板(1h1)的底面中部相连,所述心盘座中心管(1h5)的下端与所述心盘座下盖板(1h2)的顶面中部相连,所述心盘座下盖板(1h2)上对应所述心盘座中心管(1h5)下端口的位置设有心盘销插装孔(1h6),所述心盘座上盖板(1h1)的两纵侧边分别与两根所述纵梁(1a)的内侧腹板相连,所述心盘座下盖板(1h2)的两纵侧边分别与两根所述纵梁(1a)的下盖板相连,所述心盘座中心管(1h5)的外壁与所述心盘座腹板(1h3)之间通过所述心盘座隔板(1h4)相连,所述心盘座中心管(1h5)的外壁与两根所述纵梁(1a)的内侧腹板之间也通过所述心盘座隔板(1h4)相连。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与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密接式连接车钩(4)包括钩体(4a)和钩舌(4b),所述钩体(4a)内对应所述钩体(4a)的钩头的位置设有钩体内腔(4c),所述钩体内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辉刘丹艳姚雄姜瑞金刘凤伟李梓铭彭先洪向志英吴先年黄春雨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