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陆两用电动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陆两用的代步工具,具体涉及一种水陆两用电动车。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动车只能在陆地上行驶,即能在陆地上行驶也能在水面上行驶的电动车属市场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的电动车只能在陆地上行驶,即能在陆地上行驶也能在水面上行驶的电动车属市场空白的问题,提供一种水陆两用电动车。本专利技术包含船形橡胶浮体1,船形围板2,轮胎3,车圈4,播板5,支撑杠6,防水轮毂电机总成7,前轮总成8,蓄电池盒9,蓄电池10,后轮总成11,后车叉12,车座13,控制器14,气泵15,车架16,车把总成17,前架管18,前支撑弯管19,前车叉总成20,橡胶卡槽体21,车梯22,车底板23;前架管18焊接在车架16的前部上方,前架管18的上方设置有车把总成17,前架管18的下方设置有前车叉总成20,前支撑弯管19的一端与船形围板2的前部固定为一体,前支撑弯管19的另一端与焊接在前架管18上,船形围板2的其它三个方向与车架16固定为一体,船形橡胶浮体1的内侧粘接有橡胶卡槽体21,橡胶卡槽体21卡接固定在船形围板2上,车架16的底上部设置有车底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陆两用电动车,它由船形橡胶浮体(1),船形围板(2),轮胎(3),车圈(4),播板(5),支撑杠(6),防水轮毂电机总成(7),前轮总成(8),蓄电池盒(9),蓄电池(10),后轮总成(11),后车叉(12),车座(13),控制器(14),气泵(15),车架(16),车把总成(17),前架管(18),前支撑弯管(19),前车叉总成(20),橡胶卡槽体(21),车梯(22),车底板(23)组成。其特征在于前架管(18)焊接在车架(16)的前部上方,前架管(18)的上方设置有车把总成(17),前架管(18)的下方设置有前车叉总成(20),前支撑弯管(19)的一端与船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陆两用电动车,它由船形橡胶浮体(1),船形围板(2),轮胎(3),车圈(4),播板(5),支撑杠(6),防水轮毂电机总成(7),前轮总成(8),蓄电池盒(9),蓄电池(10),后轮总成(11),后车叉(12),车座(13),控制器(14),气泵(15),车架(16),车把总成(17),前架管(18),前支撑弯管(19),前车叉总成(20),橡胶卡槽体(21),车梯(22),车底板(23)组成。其特征在于前架管(18)焊接在车架(16)的前部上方,前架管(18)的上方设置有车把总成(17),前架管(18)的下方设置有前车叉总成(20),前支撑弯管(19)的一端与船形围板(2)的前部固定为一体,前支撑弯管(19)的另一端与焊接在前架管(18)上,船形围板(2)的其它三个方向与车架(16)固定为一体,船形橡胶浮体(1)的内侧粘接有橡胶卡槽体(21),橡胶卡槽体(21)卡接固定在船形围板(2)上,车架(16)的底上部设置有车底板(23),车底板(23)上固定有蓄电池盒(9),蓄电池盒(9)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10)和控制器(14)及气泵(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黄岛区新晟达技术开发服务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