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葛顺英专利>正文

一种使用效果好的3D打印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0169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效果好的3D打印设备,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设有PLC、打印箱、移动箱、升降箱和调节机构,升降箱内设有灯光控制模块,移动箱内设有分离机构,调节机构包括鼓风机、干燥单元和加湿单元,该使用效果好的3D打印设备,通过调节机构,能够使得该3D打印设备内部的空气的湿度保持在20%‑80%,防止由于湿度过大而使得该3D打印设备内出现结露现象,使得该3D打印设备短路,或者防止由于湿度过低产生静电干扰,造成该3D打印设备出现错误动作,不仅如此,在灯光控制模块中采用了简单常规的元器件,不仅保证了性能,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使用效果好的3D打印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3D打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使用效果好的3D打印设备。
技术介绍
3D打印,属于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3D打印机)来实现的,主要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塑料冷却的过程中会收缩,当作业面积不大时,收缩造成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打印较大的产品时,每单位面积产生的收缩累积起来,向内产生的拉力,就变得相当强大,造成边缘翘起,不仅如此,现有的3D打印设备内的空气的相对湿度最高不宜超过80%,湿度过高会使得现有的3D打印设备内出现结露现象,造成现有的3D打印设备内的元件受潮变质,引起现有的3D打印设备由于短路而损坏,而且相对湿度也不能低于20%,否则会由于过分干燥而产生静电干扰,引起现有的3D打印设备出现错误动作,现在的3D打印设备指示灯控制电路内部结构复杂,提高了其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了3D打印设备的市场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的3D打印设备。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湿度控制和防翘边功能的D打印设备,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设有PLC、打印箱、移动箱、升降箱和调节机构,所述打印箱设置在主体内的中部,所述调节机构和移动箱分别设置在打印箱的两侧,所述升降箱设置在打印箱的下方,所述升降箱内设有灯光控制模块,所述移动箱内设有分离机构,所述打印箱内设有平台、湿度传感器、行程杆、连通管和喷头,所述平台设置在打印箱内的底部,所述平台水平设置,所述湿度传感器设置在平台的上方,所述行程杆水平设置,所述行程杆设置在打印箱内的底部,所述行程杆穿过喷头,所述连通管与喷头连通,所述PLC与调节机构、灯光控制模块和分离机构电连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鼓风机、干燥单元和加湿单元,所述干燥单元和加湿单元分别设置在鼓风机的上方和下方,所述鼓风机的一端与主体的外部连通,所述鼓风机的另一端与干燥单元和加湿单元连通;所述干燥单元包括干燥管、第一电机和转筒,所述干燥管的一端与鼓风机连通,所述干燥管的另一端与打印箱连通,所述第一电机与转筒传动连接,所述干燥管内设有第一阀门,所述转筒内设有若干干燥室,所述干燥室的两端均与干燥管连通,所述干燥室内充满干燥剂;所述加湿单元包括加湿管、第二电机、混合池和若干浆叶,所述加湿管的一端与鼓风机连通,所述加湿管的另一端与混合池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混合池的上方,各浆叶均设置在混合池内,各浆叶周向均匀分布在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的外周,所述第二电机与浆叶传动连接,所述加湿管内设有第二阀门,所述混合池内充满水;所述灯光控制模块包括灯光控制电路,所述灯光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第三发光二极管D3、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第六发光二极管D6、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均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二电容C2、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和第六发光二极管D6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一电容C1、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D3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D3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和第六发光二极管D6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R1与第一电容C1并联,所述第二电阻R2与第二电容C2并联,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阴极接地,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阳极与第五发光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五发光二极管D5的阳极与第六发光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六发光二极管D6的阳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阴极接地,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阳极与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与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作为优选,为了增强干燥效果,所述干燥剂为活性氧化铝填料。作为优选,为了增强空气与水的混合效果,所述浆叶上设有若干通孔。作为优选,为了增大空气的湿度,所述混合池内设有若干挡板,各挡板周向均匀分布在混合池的内壁上。作为优选,为了增强空气与水的混合效果,所述混合池内的底部设有空气分布器,所述空气分布器与加湿管连通。作为优选,为了精确控制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开关,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均为电磁阀。作为优选,为了使得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第四电机能够长时间精确稳定工作,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第四电机均为伺服电机。作为优选,为了减小第一螺母与第一丝杆之间的传动损耗,所述第一螺母与第一丝杆之间涂有润滑油。作为优选,为了将产品从平台上取下,所述分离机构包括第五电机、第二丝杆、第二螺母、移动杆和刮板,所述第五电机与第二丝杆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水平设置,所述第二螺母套设在第二丝杆上,所述移动杆的顶端与第二螺母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的底端与刮板固定连接,所述刮板水平设置,所述移动杆内设有水管,所述水管设置在刮板的上方。作为优选,为了便于将产品从平台上取下,所述刮板的竖向截面的形状为三角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使用效果好的3D打印设备,通过调节机构,能够使得该3D打印设备内部的空气的湿度保持在20%-80%,防止由于湿度过大而使得该3D打印设备内出现结露现象,使得该3D打印设备短路,或者防止由于湿度过低产生静电干扰,造成该3D打印设备出现错误动作,与现有的调节机构相比,该调节机构的湿度调节速度较快,湿度调节效果较好,不仅如此,在灯光控制模块中采用了简单常规的元器件,不仅保证了性能,还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效果好的3D打印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效果好的3D打印设备的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效果好的3D打印设备的灯光控制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效果好的3D打印设备的分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体,2.打印箱,3.移动箱,4.升降箱,5.平台,6.湿度传感器,7.行程杆,8.连通管,9.喷头,10.鼓风机,11.干燥管,12.第一阀门,13.第一电机,14.转筒,15.干燥室,16.加湿管,17.第二阀门,18.第二电机,19.混合池,20.浆叶,21.通孔,22.挡板,23.空气分布器,24.第三电机,25.第一丝杆,26.第一螺母,27.升降杆,28.支撑杆,29.存储箱,30.水泵,31.第四电机,32.毛刷,33.第五电机,34.第二丝杆,35.第二螺母,36.移动杆,37.水管,38.刮板,39.升降块。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所示,一种使用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使用效果好的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内设有PLC、打印箱(2)、移动箱(3)、升降箱(4)和调节机构,所述打印箱(2)设置在主体(1)内的中部,所述调节机构和移动箱(3)分别设置在打印箱(2)的两侧,所述升降箱(4)设置在打印箱(2)的下方,所述升降箱(4)内设有灯光控制模块,所述移动箱(3)内设有分离机构,所述打印箱(2)内设有平台(5)、湿度传感器(6)、行程杆(7)、连通管(8)和喷头(9),所述平台(5)设置在打印箱(2)内的底部,所述平台(5)水平设置,所述湿度传感器(6)设置在平台(5)的上方,所述行程杆(7)水平设置,所述行程杆(7)设置在打印箱(2)内的底部,所述行程杆(7)穿过喷头(9),所述连通管(8)与喷头(9)连通,所述PLC与湿度传感器(6)、调节机构、灯光控制模块和分离机构电连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鼓风机(10)、干燥单元和加湿单元,所述干燥单元和加湿单元分别设置在鼓风机(10)的上方和下方,所述鼓风机(10)的一端与主体(1)的外部连通,所述鼓风机(10)的另一端与干燥单元和加湿单元连通;所述干燥单元包括干燥管(11)、第一电机(13)和转筒(14),所述干燥管(11)的一端与鼓风机(10)连通,所述干燥管(11)的另一端与打印箱(2)连通,所述第一电机(13)与转筒(14)传动连接,所述干燥管(11)内设有第一阀门(12),所述转筒(14)内设有若干干燥室(15),所述干燥室(15)的两端均与干燥管(11)连通,所述干燥室(15)内充满干燥剂;所述加湿单元包括加湿管(16)、第二电机(18)、混合池(19)和若干浆叶(20),所述加湿管(16)的一端与鼓风机(10)连通,所述加湿管(16)的另一端与混合池(19)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电机(18)设置在混合池(19)的上方,各浆叶(20)均设置在混合池(19)内,各浆叶(20)周向均匀分布在第二电机(18)的输出轴的外周,所述第二电机(18)与浆叶(20)传动连接,所述加湿管(16)内设有第二阀门(17),所述混合池(19)内充满水;所述灯光控制模块包括灯光控制电路,所述灯光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第三发光二极管(D3)、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第六发光二极管(D6)、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均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二电容(C2)、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和第六发光二极管(D6)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一电容(C1)、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D3)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D3)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和第六发光二极管(D6)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R1)与第一电容(C1)并联,所述第二电阻(R2)与第二电容(C2)并联,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阴极接地,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阳极与第五发光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五发光二极管(D5)的阳极与第六发光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六发光二极管(D6)的阳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阴极接地,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阳极与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与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使用效果好的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内设有PLC、打印箱(2)、移动箱(3)、升降箱(4)和调节机构,所述打印箱(2)设置在主体(1)内的中部,所述调节机构和移动箱(3)分别设置在打印箱(2)的两侧,所述升降箱(4)设置在打印箱(2)的下方,所述升降箱(4)内设有灯光控制模块,所述移动箱(3)内设有分离机构,所述打印箱(2)内设有平台(5)、湿度传感器(6)、行程杆(7)、连通管(8)和喷头(9),所述平台(5)设置在打印箱(2)内的底部,所述平台(5)水平设置,所述湿度传感器(6)设置在平台(5)的上方,所述行程杆(7)水平设置,所述行程杆(7)设置在打印箱(2)内的底部,所述行程杆(7)穿过喷头(9),所述连通管(8)与喷头(9)连通,所述PLC与湿度传感器(6)、调节机构、灯光控制模块和分离机构电连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鼓风机(10)、干燥单元和加湿单元,所述干燥单元和加湿单元分别设置在鼓风机(10)的上方和下方,所述鼓风机(10)的一端与主体(1)的外部连通,所述鼓风机(10)的另一端与干燥单元和加湿单元连通;所述干燥单元包括干燥管(11)、第一电机(13)和转筒(14),所述干燥管(11)的一端与鼓风机(10)连通,所述干燥管(11)的另一端与打印箱(2)连通,所述第一电机(13)与转筒(14)传动连接,所述干燥管(11)内设有第一阀门(12),所述转筒(14)内设有若干干燥室(15),所述干燥室(15)的两端均与干燥管(11)连通,所述干燥室(15)内充满干燥剂;所述加湿单元包括加湿管(16)、第二电机(18)、混合池(19)和若干浆叶(20),所述加湿管(16)的一端与鼓风机(10)连通,所述加湿管(16)的另一端与混合池(19)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电机(18)设置在混合池(19)的上方,各浆叶(20)均设置在混合池(19)内,各浆叶(20)周向均匀分布在第二电机(18)的输出轴的外周,所述第二电机(18)与浆叶(20)传动连接,所述加湿管(16)内设有第二阀门(17),所述混合池(19)内充满水;所述灯光控制模块包括灯光控制电路,所述灯光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第三发光二极管(D3)、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第六发光二极管(D6)、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均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二电容(C2)、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和第六发光二极管(D6)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一电容(C1)、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顺英
申请(专利权)人:葛顺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