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9976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3:21
本申请涉及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绝缘本体包括前端面,前端面设有彼此左右分隔开的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电流传输体,电流传输体包括至少两个导电体,至少两个导电体均具有收容于第二插槽内的第二电性接触部,各第二电性接触部分别排布于第二插槽的上内壁和下内壁。插座连接器包括:塑胶本体,其前端具有彼此分离设置的第一舌板和第二舌板;电源端子,包括至少两个导流体,各导流体分别设于第二舌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金属壳体,设于塑胶本体外,且形成一收容腔,各导流体均具有设于收容腔内的第二导电接触部,收容腔供插头连接器插入,以使得第二导电接触部与第二电性接触部电性接触。该方案实现了大功率电流的传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
本申请涉及一张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以传输大电流的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
技术介绍
USBType-C连接器的规范是允许承载的最大电流为5A,温升为30℃。由于受制于连接器触点的物理尺寸和材料内阻等参数,大电流会侵入连接器的安全缓冲区,并且会导致过热甚至着火。然而,USBType-C连接器的发展趋势是具有承载更大功率和更大的电流的能力。现有技术中存在对USBType-C连接器的改进方案,例如,一种改进方案中,将连接器中的信号触点用作电源触点,但是,这种改进方案的风险是,将大功率的插头插入标准规格的插座中会导致电器单元的损坏。同样的,还可以将标准规格的插头插入大功率的插座中,但是,由于大功率插座中的信号触点是基于电源特性而设计的,这使得标准规格的插头不能发送预期的信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能够实现大功率电流的传输。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前端面,所述前端面设有左右彼此分隔开的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多个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具有收容于所述第一插槽内的第一电性接触部,所述第一电性接触部分别排布于所述第一插槽的上内壁和下内壁;电流传输体,所述电流传输体包括至少两个导电体,所述至少两个导电体均具有收容于所述第二插槽内的第二电性接触部,各所述第二电性接触部分别排布于所述第二插槽的上内壁和下内壁。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插座连接器,包括:塑胶本体,其前端具有左右彼此分离设置的第一舌板和第二舌板;多个对接端子,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舌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电源端子,包括至少两个导流体,各所述导流体分别设于所述第二舌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金属壳体,设于所述塑胶本体外,且形成一收容腔,所述每个对接端子具有设于所述收容腔内的第一导电接触部,各所述导流体均具有设于所述收容腔内的第二导电接触部,所述收容腔供所述插头连接器插入。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其中,插头连接器包括导电端子和电流传输体,导电端子设置于第一插槽,电流传输体设置于第二插槽,第一插槽与第二插槽分隔设置,相应的,插座连接器包括对接端子和电源端子,导电端子与对接端子电性接触可以传输标准功率的电流,电流传输体与电源端子电性接触可以传输大于标准功率的电流,从而实现了大功率电流的传输。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配合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插头连接器的分解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各导电端子和各电流传输体与电路板连接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插座连接器的分解视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接端子和电源端子分两排排布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塑胶本体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绝缘座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绝缘座的示意图。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结构以及功效等,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横向”、“纵向”、“前”、“后”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请参考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插头连接器1及与其配合的插座连接器2的示意图。其中,插头连接器1和插座连接器2可以在前后方向上正向或反向插接,也就是说,插头连接器1具有两种插接状态,在上述的两种插接状态下,插头连接器1的位置角度可以相差180°。插座连接器2可以安装于一主板,例如,可以设置为板上型结构,也可以设置为沉板型结构。请参考图1至图3,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插头连接器1的爆炸视图;图3示出了各导电端子和各电流传输体与电路板连接的示意图。插头连接器1包括绝缘本体11、多个导电端子12、电流传输体13以及电路板14。其中,绝缘本体11作为插头连接器1的基体,可以实现对其它零部件的承载和支撑。绝缘本体11包括前端面110,该前端面110也可以作为插头连接器1的前端面,该前端面110开设有第一插槽1100和第二插槽1102,且两者可以左右彼此分隔开。第一插槽1100可以用来收容多个导电端子12,具体而言,多个导电端子12的后端向后穿过绝缘本体11且电性的连接于电路板14,多个导电端子12的前端向前延伸至第一插槽1100内,各前端包括供与插座连接器2中的对接端子22对接的第一电性接触部120,各第一电性接触部120分别排布于第一插槽1100的上内壁1100a和下内壁1100b。由以上的描述可知,第一插槽1100和多个导电端子12形成了插头连接器1的第一插接部,其中,第一插接部可以设置成符合USBType-C标准的插接部。例如,多个导电端子12中,可以包括接地端子、一对USB3.0信号的差分信号端子(高速端子)、一对USB2.0端子、电源端子、预留端子等。其中,预留端子可以作为侦测用,也可以作为信号、电源用。第一插接部可以按照USBType-C的标准规范传输电流和信号。第二插槽1102可以用来收容电流传输体13,电流传输体13包括至少两个导电体130,至少两个导电体130中包括至少一个正极导电体130a和至少一个负极导电体130b。各导电体130的后端向后穿过绝缘本体11且与电路板14电性连接,各导电体130的前端向前延伸至第二插槽1102内,各前端包括供与插座连接器2中的电源端子23对接的第二电性接触部1300,各第二电性接触部1300分别排布于第二插槽1102的上内壁1102a和下内壁1102b。由此可知,第二插槽1102和电流传输体13形成了插头连接器1的第二插接部,第二插接部可以作为独立的电源插接部。并且,为了使得插头连接器1具有传输大功率电流的能力,可以设置电流传输体13所传输的电源功率大于第一插接部中的电源端子所传输的电源功率。值得说明的是,大功率电源信号可以通过电路板14触发。请继续参考图1至图3,第二插槽1102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两个,且两个第二插槽1102可以对称的设置在第一插槽1100的两相对侧,例如,第一插槽1100的上下两相对侧,或者第一插槽1100的左右两相对侧。当设置为两个第二插槽1102时,电流传输体13也可以相应的设置为多组,且每组均包括至少一个正极导电体130a和至少一个负极导电体130b。进一步,为了保证插头连接器1与插座连接器2在前后方向上实现正向和反向插接,还需要增加以下方面的设置。本申请以电流传输体13仅包括一个正极导电体130a和一个负极导电体130b为例进行说明,对于包含多个正极导电体130a和多个负极导电体130b的实施方案而言,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参考以下结构进行设置。第一方面,在两个第二插槽1102内分别设置的正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本体(11),所述绝缘本体(11)包括前端面(110),所述前端面(110)设有左右彼此分隔开的第一插槽(1100)和第二插槽(1102);多个导电端子(12),所述导电端子(12)具有收容于所述第一插槽(1100)内的第一电性接触部(120),所述第一电性接触部(120)分别排布于所述第一插槽(1100)的上内壁(1100a)和下内壁(1100b);电流传输体(13),所述电流传输体(13)包括至少两个导电体(130),所述至少两个导电体(130)均具有收容于所述第二插槽(1102)内的第二电性接触部(1300),各所述第二电性接触部(1300)分别排布于所述第二插槽(1102)的上内壁(1102a)和下内壁(1102b)。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本体(11),所述绝缘本体(11)包括前端面(110),所述前端面(110)设有左右彼此分隔开的第一插槽(1100)和第二插槽(1102);多个导电端子(12),所述导电端子(12)具有收容于所述第一插槽(1100)内的第一电性接触部(120),所述第一电性接触部(120)分别排布于所述第一插槽(1100)的上内壁(1100a)和下内壁(1100b);电流传输体(13),所述电流传输体(13)包括至少两个导电体(130),所述至少两个导电体(130)均具有收容于所述第二插槽(1102)内的第二电性接触部(1300),各所述第二电性接触部(1300)分别排布于所述第二插槽(1102)的上内壁(1102a)和下内壁(1102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槽(1102)设置为两个,且在所述第一插槽(1100)的相对两侧对称设置,所述电流传输体(13)与所述第二插槽(1102)对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插槽(1102)还包括连接所述上内壁(1102a)与所述下内壁(1102b)的第一侧壁(1102c)和第二侧壁(1102d),所述第一侧壁(1102c)与所述第二侧壁(1102d)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1102c)与所述第二侧壁(1102d)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成弧面内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1102c)与所述第二侧壁(1102d)中的一者设置成弧面内壁,另一者设置成平面内壁。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电体(130)中的一个为正极导电体(130a),另一个为负极导电体(130b),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插槽(1102)内的所述正极导电体(130)以所述第一插槽(1100)的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插槽(1102)内的所述负极导电体(130)以所述第一插槽(1100)的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设置于同一个所述第二插槽(1102)内的所述正极导电体(130a)与所述负极导电体(130b)以所述前端面(110)的横向中心线对称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槽(1100)分别以所述前端面(110)的横向中心线和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插槽(1102)以所述前端面(110)的横向中心线对称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电端子(12)中的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维塞利詹姆士·派崔克·永
申请(专利权)人: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