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模结构及其冲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69691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冲模结构及其冲压方法,包括下模板、凹模、上模板、两个对称凸模;其中凹模通过凹模固定板固定在下模板上,且每一凸模固定在上模板上,且所述凸模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且凹模固定在下模板上且位置与凸模相适配;所述每一凸模底部都设有预定形状的底部凸起,且所述凹模上设有与所有凸模的位置和底部凸起形状都相适配的凹陷,以在所述凸模与凹模相向移动到预定位置时相互配合将其间的坯料挤压成预定形状;还包括退料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模结构及其冲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冲模结构及其冲压方法,其典型的可以应用于制造具有两个凸泡的零部件,例如无内胎车轮用连接圈。
技术介绍
如图1a所示的是一种无内胎车轮用连接圈,且图1b为图1a中的D部放大图。从图1a和图1b可以看出,在这种典型的无内胎车轮用连接圈上有两个起到定位作用的凸泡,其是采用冲模压制而成。现有的冲模结构都是单凸模结构,因此需要采用单凸模结构的冲模进行两次冲模压才能制造出两个起到定位作用的凸泡。但是这种加工方式具有非常明显的缺陷,即:加工效率低,且容易由于操作人员的失误导致冲压的位置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冲模结构及其冲压方法,能够通过改进的结构和制造方法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本,从而至少部分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冲模结构,包括下模板1、凹模3、上模板8、两个对称凸模5;其中凹模3通过凹模固定板2固定在下模板1上,且每一凸模5都通过凸模固定板6固定在上模板8上,且所述凸模5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且凹模3固定在下模板1上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板、凹模、上模板、两个对称凸模;其中凹模通过凹模固定板固定在下模板上,且每一凸模固定在上模板上,且所述凸模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且凹模固定在下模板上且位置与凸模相适配;所述每一凸模底部都设有预定形状的底部凸起,且所述凹模上设有与所有凸模的位置和底部凸起形状都相适配的凹陷,以在所述凸模与凹模相向移动到预定位置时相互配合将其间的坯料挤压成预定形状;还包括退料机构,所述退料机构包括设置在上模板上的退料板,所述退料板设有数量、位置和形状与凸模相适配的纵向通孔以使凸模套接并穿过退料板纵向通孔并使每一凸模底部的底部凸起在未受力时位于退料板的纵向通孔内,并在受力时使退料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板、凹模、上模板、两个对称凸模;其中凹模通过凹模固定板固定在下模板上,且每一凸模固定在上模板上,且所述凸模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且凹模固定在下模板上且位置与凸模相适配;所述每一凸模底部都设有预定形状的底部凸起,且所述凹模上设有与所有凸模的位置和底部凸起形状都相适配的凹陷,以在所述凸模与凹模相向移动到预定位置时相互配合将其间的坯料挤压成预定形状;还包括退料机构,所述退料机构包括设置在上模板上的退料板,所述退料板设有数量、位置和形状与凸模相适配的纵向通孔以使凸模套接并穿过退料板纵向通孔并使每一凸模底部的底部凸起在未受力时位于退料板的纵向通孔内,并在受力时使退料板向上移动以使每一凸模底部的底部凸起从退料板的底部平面伸出;且所述退料板与上模板之间设有退料橡胶块,以在上模板与下模板相向移动并使凸模与凹模将其间的坯料挤压成预定形状时受力被压缩并使退料板向上移动,并在上模板与下模板相对移动并使凸模与凹模脱开后复位以推动退料板向下移动以推动该坯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退料板通过相对于上模板上下伸缩的退料螺钉固定在上模板上,且所述退料橡胶块套接在所述退料螺钉外,且退料橡胶块的两端部分别抵在上模板的下表面上和退料板的上表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设有至少两个导向机构以在所述上模板与下模板相向移动时导向,其中每一导向机构都包括导套和能够相对于导套伸缩的导柱。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通过凹模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会民陈汉杰孙贤标袁优良刘宽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宏源车轮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