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蓄接型智能交通导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9661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水蓄接型智能交通导流装置,包括空心支撑杆和空心支架杆,所述空心支架杆的端部设置有转动护套,转动护套套接在空心支撑杆,空心支架杆上设置有三色智能交通灯箱和第一太阳能电池板,空心支撑杆的上端安装有安装管,安装管的上端安装有锥形接水斗,接水斗的内侧设有第二太阳能电池板,安装管的下端连接有输水管,输水管的下端从空心支撑杆伸出且与空心支撑杆一侧底部设置的水箱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通过控制三色智能交通灯箱内不同颜色的交通灯开关时间,来调节道路流通情况,智能疏导道路车辆,还可通过接水斗进行雨水的蓄接,通过水箱进行雨水储存,方便浇灌绿植使用,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蓄接型智能交通导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交通系统领域,具体是一种雨水蓄接型智能交通导流装置。
技术介绍
智能交通系统是现如今交通专家提出的一种交通方案,其主要目的是解决:由于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居民的私家车数量日益增多,从而造成城市道路堵塞、交通导流困难的交通问题,特别是一些城市的老城区,在建设初道路规划较窄,无法扩宽,使得此类地域交通更加拥堵;因此,智能交通系统为解决道路拥堵,提供智能管理,通过实时监控及调控智能设备,调整不同路段的设备运行情况,控制不同道路的通断和通断时间,并可提供驾驶建议等方案,从而缓解道路交通压力,起到很好的导流作用,保证道路顺畅;本专利技术就是涉及一种雨水蓄接型智能交通导流装置安装结构,交通灯是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交通设备,其需要日夜开启供电,带来了一定的用电负荷,同时其在损坏后更换也较为不便,只有将交通灯安装结构取下放倒,或者由维修人员爬上电杆进行维修,不仅耽误道路通行,同时也较为不便。此外,现有的交通灯不具有雨水蓄接功能,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蓄接型智能交通导流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水蓄接型智能交通导流装置,包括空心支撑杆(3)和空心支架杆(8),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支撑杆(3)上端连接有定位台(4),定位台(4)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空心支架杆(8)的端部设置有转动护套(6),所述转动护套(6)套接在空心支撑杆(3)上端并与定位凹槽配合定位,所述空心支架杆(8)上设置有三色智能交通灯箱(12)和第一太阳能电池板(9),所述空心支撑杆(3)的上端安装有安装管(18),所述空心支撑杆(3)的内顶部和外顶部分别设有固定螺母(19),所述安装管(18)的上端安装有锥形接水斗(17),接水斗(17)的内侧设有第二太阳能电池板(20),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板(20)外圈周向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蓄接型智能交通导流装置,包括空心支撑杆(3)和空心支架杆(8),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支撑杆(3)上端连接有定位台(4),定位台(4)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空心支架杆(8)的端部设置有转动护套(6),所述转动护套(6)套接在空心支撑杆(3)上端并与定位凹槽配合定位,所述空心支架杆(8)上设置有三色智能交通灯箱(12)和第一太阳能电池板(9),所述空心支撑杆(3)的上端安装有安装管(18),所述空心支撑杆(3)的内顶部和外顶部分别设有固定螺母(19),所述安装管(18)的上端安装有锥形接水斗(17),接水斗(17)的内侧设有第二太阳能电池板(20),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板(20)外圈周向设置有多个与接水斗(17)内壁连接固定的连杆(21),所述安装管(18)的下端连接有输水管(13),输水管(13)的下端从空心支撑杆(3)伸出且与空心支撑杆(3)一侧底部设置的水箱(1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蓄接型智能交通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管(18)的下端呈锥形,且安装管(18)的下端位于空心支撑杆(3)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蓄接型智能交通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斗(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波邵蓉盛燕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电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