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汪浩专利>正文

一种异形砌块及其形成的墙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9650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异形砌块,所述的砌块是纵向型材,包括:顶面、底面、两个端面和两个侧面,所述砌块的横截面整体上呈“H”形,所述砌块的横截面上下基本对称;所述砌块的顶面两侧高、中间低,所述顶面包括左顶面、中顶面、右顶面,所述左顶面与中顶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右顶面与砌块横截面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所述砌块的底面两侧高、中间低,所述底面包括左底面、中底面、右底面,所述左底面与中底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右底面与砌块横截面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以及用所述砌块形成的墙体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增强所形成的墙体防漏性能、抗震稳固的异形砌块,以及任一面防止漏水、同时抗震稳固,具有良好的透水留土效果的墙体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的一种用于形成建筑墙体的砌块,以及形成的墙体结构。
技术介绍
对于房屋建筑墙体,砌筑缝的漏水因素占了绝大多数。设置伸缩缝、加强梁柱、减少屋盖同砌体的温差是目前减轻裂缝防漏水的主要方法;也有采用带凹槽凸榫类砌块的设计,通过砌块互相砌合使砌体具有一些防漏作用,但或因生产复杂、或因砌筑不便、或因功能欠缺,但最终都没能根本解决砌筑缝的防漏问题。例如,名称为“干砌砖型砌块”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00103227.5,公开了一种用于与其它相同砌块叠砌成墙的砌块,所述砌块有顶面、底面、前后面和端面,前面和后面基本上是平面,顶面出脊,底面有槽以便该底面与脊镶嵌,同时端部有切口以便搭接。”在其说明书第3页详细说明“脊3最好具有前坡部6和后坡部26。脊3的坡部6、26使可能进入砖层间的水从砌砖间排出。”该干砌砖型砌块适宜于干砌方式,必须“同时端部有切口以便搭接”;从其权利要求1、说明书和附图都说明该砌块最高的“脊3”也只能“使可能进入砖层间的水从砌砖间排出”,也就是说该砌块只能对进入砌体相邻上下砖层之间的横缝中的水有一定拦阻排出作用,其脊、槽、切口如其权利要求1所说的是起“镶嵌”、“搭接”作用,没有解决直接从墙外面流入竖缝的水在各种气象环境下的整体防漏问题。实际上,从防水原理、特征、方法上分析比较,有许多砌块具有与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00103227.5类似的情况,如专利申请号为86106157、93105572.5、03218670.3、86106157、93105572.5、03218670.3、00103227.5、98114537.X、200420073890.0、200410071516.1等。上述横缝挡水技术、叠瓦式单面挡水技术都有不足,因此,建筑墙体防漏问题直到今日还是业界重大难题。因此,水工、交通等建筑墙体的透水留土问题直到今日还是业界重大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由砌块形成的墙体的砌筑缝防漏性能差、抗震性能差、不具有透水留土功能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增强所形成的墙体防漏性能、抗震稳固的异形砌块,以及任一面防止漏水、同时抗震稳固,具有良好的透水留土效果的墙体结构。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异形砌块,所述的砌块是纵向型材,包括顶面、底面、两个端面和两个侧面,所述砌块的横截面整体上呈“H”形,所述砌块的横截面上下基本对称;所述砌块的顶面两侧高、中间低,所述顶面包括左顶面、中顶面、右顶面,所述左顶面与中顶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右顶面与砌块横截面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所述砌块的底面两侧高、中间低,所述底面包括左底面、中底面、右底面,所述左底面与中底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右底面与砌块横截面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中顶面的宽度不小于右底面的宽度,中底面的宽度不小于右顶面的宽度;所述的顶面和底面是这样形成,当所述的砌块与下面的类似砌块反向交错叠砌形成墙体时,下面砌块的中顶面与所述砌块的右左底面接触,右顶面与所述砌块的中底面接触从而将两个砌块锁定,阻止了相对的横向移动。进一步,所述右侧面由上下对称的两个倾斜面组成,所述右顶面与砌块纵向中心线之间为上倾斜面,右底面与砌块纵向中心线之间为下倾斜面。再进一步,所述左顶面与中顶面之间的连接面与上倾斜面平行,所述左底面与中底面之间的连接面与下倾斜面平行。更进一步,所述中顶面与右顶面之间的连接面为倾斜面,所述中底面与右底面之间的连接面为倾斜面。所述左顶面与中顶面之间的连接面为倾斜面,所述中顶面与右顶面之间的连接面也为倾斜面。一种在形成墙体时与所述砌块配合的附加砌块,所述附加砌块为纵向型材,包括顶面、底面、两个端面和两个侧面,所述的底面为水平面,所述顶面与砌块的底面配合。一种用所述的异形砌块形成的墙体结构,所述的墙体包括所述的砌块纵向相接形成的墙层,所述的墙层层层叠置,相邻墙层的砌块之间相互交错布置,所述的砌块是纵向型材,包括顶面、底面、两个端面和两个侧面,所述砌块的横截面整体上呈“H”形,所述砌块的横截面上下基本对称;所述砌块的顶面两侧高、中间低,所述顶面包括左顶面、中顶面、右顶面,所述左顶面与中顶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右顶面与砌块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所述砌块的底面两侧高、中间低,所述底面包括左底面、中底面、右底面,所述左底面与中底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右底面与砌块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中顶面的宽度不小于右底面的宽度,中底面的宽度不小于右顶面的宽度;所述的砌块与下面的类似砌块反向交错叠砌,下面砌块的中顶面与相邻上面砌块的左底面接触,右顶面与所述相邻上面砌块的中底面接触从而将两个砌块锁定,阻止了相对的横向移动。所述右侧面由上下对称的两个倾斜面组成,所述右顶面与砌块纵向中心线之间为上倾斜面,右底面与砌块纵向中心线之间为下倾斜面;所述左顶面与中顶面之间的连接面与上倾斜面平行,所述左底面与中底面之间的连接面与下倾斜面平行。本专利技术采用“H”形砌块,相邻上下砌块之间反向交错叠砌,相互联锁;砌块的中顶面与左顶面、中底面与左底面之间接触,起到阻拦作用,墙体两侧均能够起到防漏作用;水也能够从砌筑缝中渗透到另一侧,而泥土则阻挡在墙体一侧,起到透水留土作用。中顶面的宽度不小于右底面的宽度,中底面的宽度不小于右顶面的宽度,能够保证相互砌筑形成墙体;可以选择中顶面的宽度等于右底面的宽度,中底面的宽度等于右顶面的宽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1、顶面和底面配合能起结构联锁、承载稳定作用,既使非承重墙体也砌合紧密;2、砌块的顶面和底面配合,对于从墙体两面进入横缝、竖缝的水都具有阻拦作用,不论是墙体哪一侧,当墙体表面水要深入墙体内时,受到阻隔可以起到防漏作用;3、砌筑缝留有贯通墙体两侧的缝隙、尤其是干砌时,墙体一侧的水经支承坡的阻挡积升后,从砌筑缝隙溢流到另一侧,水中的泥土在积升过程中留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异形砌块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是在图1的基础上,右侧面由两个倾斜面组成的砌块结构图。图3是在图2的基础上,左顶面与中顶面之间为倾斜面的砌块结构图。图4是在图3的基础上,中顶面与右顶面之间也为倾斜面的砌块结构图。图5是在图1的基础上,左顶面与中顶面之间为倾斜面、中顶面与右顶面之间也为倾斜面的砌块结构图。图6是在图1的基础上,顶面设有纵向凹槽,底面设有企口的砌块结构图。图7是在图1的基础上,顶面设有竖向凹槽,底面设有企口的砌块结构图。图8在图1的基础上,砌块内部设有孔的砌块结构图。图9是在图4的基础上,砌块内部设有孔的砌块结构图。图10是在图4的基础上,顶面设有纵向凹槽,底面设有企口的砌块结构图。图11是在图4的基础上,顶面设有竖向凹槽,底面设有企口的砌块结构图。图12是在图4基础上,中部设有孔、顶面与左侧面连接处设有倒角的砌块结构图。图13是在图4基础上,中部设有孔,底面与左侧面连接处设有倒角的砌块结构图。图14是在图4基础上,左侧面带有装饰面的砌块结构图。图15是在图1的基础上,顶面与左侧面连接处设有倒角的砌块结构图。图16是在图1基础上,左侧面与顶面、两个端面连接处均设有倒角的砌块结构图。图17是在图4基础上,砌块左侧切除部分后的砌块结构图。图18是在图1基础上,砌块内部配筋的砌块结构图。图19是在图1基础上,在右顶面、右侧面、右底面上设有铅板的砌块结构图。图20是在形成墙体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异形砌块,所述的砌块是纵向型材,包括:顶面、底面、两个端面和两个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的横截面整体上呈“H”形,所述砌块的横截面上下基本对称;所述砌块的顶面两侧高、中间低,所述顶面包括左顶面、中顶面、右顶面,所述左顶面与中顶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右顶面与砌块横截面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所述砌块的底面两侧高、中间低,所述底面包括左底面、中底面、右底面,所述左底面与中底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右底面与砌块横截面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中顶面的宽度不小于右底面的宽度,中底面的宽度不小于右顶面的宽度;所述的顶面和底面是这样形成,当所述的砌块与下面的类似砌块反向交错叠砌形成墙体时,下面砌块的中顶面与所述砌块的右左底面接触,右顶面与所述砌块的中底面接触从而将两个砌块锁定,阻止了相对的横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浩
申请(专利权)人:汪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