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冷总温受感部的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69305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加力燃烧室高温专项试验领域,尤其为航空发动机加力二元稳定器等零部件高温试验,试验段出口前截面温度场测量提供了一种从出口内探式的气冷总温受感部的设计方法。包括:步骤一:确定受感部的外形及冷却方式;步骤二:根据受感部的外形及冷却方式,确定受感部的主要尺寸和内部结构;步骤三:根据受感部的主要尺寸和内部结构,环境单位面积高温燃气质量流量、冷气温度以及受感部冷却预期的安全温度,计算受感部所需冷气量;步骤四:根据环境高温燃气来流压力和步骤三中受感部所需冷气量,调整步骤二中受感部的主要尺寸和内部结构。为高温气流温度场无法测量以及由此衍生的一类高温测试中测量与安装不共面技术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冷总温受感部的设计方法
本申请属于加力燃烧室高温专项试验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冷总温受感部的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航空发动机内部是一个高温高压高流速的恶劣环境,为了凸显新一代飞机发动机推力大、效率高的性能优势,必须摸清某些高温区域的气动特点,因此突破高温测量技术瓶颈,得到关键区域的特性参数,这在发动机研制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改进加力燃烧室是航空发动机性能再提升的一个可操作环节,二元稳定器作为加力燃烧室的关键零部件,只有在其专项试验过程中,成功测量其后产生的1700℃以上的高温燃气气流温度场,才能进而拓宽加力燃烧室的点火边界。目前,现行的电偶冷却测量技术方案只能插入试验段内,对某个段内截面的定点温度测量或者对试验段出口截面进行温度场测量,而对试验段某个内部截面移动扫描测量温度场尚没有先例。同时,非接触式测量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手段还不成熟,这些光学测试方法本身还需要用电偶直接测量的结果来辅助验证,更谈不上独立应用。大悬臂L形气冷总温受感部能够解决上述高温气流温度场无法测量以及由此衍生的一类高温测试中测量与安装不共面技术问题,为此需要一种能实现大悬臂L形气冷总温受感部结构,并将其转化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冷总温受感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确定受感部的外形及冷却方式;步骤二:根据所述受感部的外形及冷却方式,确定受感部的主要尺寸和内部结构;步骤三:根据所述受感部的主要尺寸和内部结构,环境单位面积高温燃气质量流量、冷气温度以及受感部冷却预期的安全温度,计算受感部所需冷气量;步骤四:根据环境高温燃气来流压力和步骤三中受感部所需冷气量,调整步骤二中受感部的主要尺寸和内部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冷总温受感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确定受感部的外形及冷却方式;步骤二:根据所述受感部的外形及冷却方式,确定受感部的主要尺寸和内部结构;步骤三:根据所述受感部的主要尺寸和内部结构,环境单位面积高温燃气质量流量、冷气温度以及受感部冷却预期的安全温度,计算受感部所需冷气量;步骤四:根据环境高温燃气来流压力和步骤三中受感部所需冷气量,调整步骤二中受感部的主要尺寸和内部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冷总温受感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具体包括:根据试验件流道尺寸、流道内待测截面位置以及试验件与位移机构夹臂之间相对高度,确定受感部的外形;根据试验件出口前高温流场测试需求,确定受感部的冷却方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冷总温受感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感部外形为L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冷总温受感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感部的冷却方式为多孔渗透发散冷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冷总温受感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受感部的主要尺寸包括:支护杆(1)的长度、宽度和厚度,L形悬臂杆(2)的长度和半径,装夹杆(3)的长度和半径,进气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