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万志平专利>正文

一种家用可移动多功能灭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9300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家用消防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家用可移动多功能灭火装置包括外壳、干粉灭火装置、干冰灭火装置、移动装置,可以解决家中发现着火时,只能拨打电话等待消防车的到来,家中灭火的物质只有水一种,不能很好的针对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等问题,所述外壳与干粉灭火装置固定连接,且干粉灭火装置位于外壳内部,干冰灭火装置与外壳固定连接,且干冰灭火装置位于外壳内部,移动装置与外壳固定连接,且移动装置位于外壳下方,干粉灭火装置位于干冰灭火装置左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家用可移动多功能灭火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家用消防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家用可移动多功能灭火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消防已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火灾的信息在新闻中比比皆是,自家发现着火,拨打火警电话后,等消防车到来时,火情已经很难控制了,会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甚至还会造成人员伤亡,所以专利技术一种家用可移动多功能灭火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家用消防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家用可移动多功能灭火装置。可以解决家中发现着火时,只能拨打电话等待消防车的到来,家中灭火的物质只有水一种,不能很好的针对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家用消防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家用可移动多功能灭火装置包括外壳、干粉灭火装置、干冰灭火装置、移动装置,可以解决家中发现着火时,只能拨打电话等待消防车的到来,家中灭火的物质只有水一种,不能很好的针对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等问题。所述的干粉灭火装置包括压力装置、干粉箱,压力装置与干粉箱固定连接,且压力装置位于干粉箱上方,外壳与压力装置固定连接,且压力装置位于外壳内部,外壳与干粉箱固定连接,且干粉箱位于外壳内部;所述压力装置包括推板、推杆、压力块一、压力套筒一、连杆一、压力块二、压力套筒二、单向阀一、弹簧一,推板与推杆固定连接,且推板位于推杆上方,推杆与压力块一固定连接,且推杆位于压力块一上方,压力块一与压力套筒一接触,且压力块一位于压力套筒一内部,压力块一与连杆一铰接,且压力块一位于连杆一上方,压力块一与弹簧一固定连接,且压力块一位于弹簧一上方,弹簧一与压力套筒一固定连接,且弹簧一位于压力套筒一内部,连杆一与压力块二铰接,且连杆一位于压力块二上方,压力块二与压力套筒二接触,且压力块二位于压力套筒二内部,压力套筒二与单向阀一固定连接,且压力套筒二位于单向阀一下方;所述单向阀一包括阀体、钢珠、弹簧二,阀体与钢珠接触,且钢珠位于阀体内部,钢珠与弹簧二接触,且钢珠位于弹簧二上方,阀体与弹簧二固定连接,且弹簧二位于阀体内部;所述干粉箱包括单向阀二、气管一、干粉箱、压力膜、气管二,单向阀二与压力套筒二固定连接,且单向阀二位于压力套筒二下方,单向阀二与气管一固定连接,且单向阀二位于气管一上方,气管一与干粉箱固定连接,且气管一位于干粉箱上方,压力套筒一与干粉箱固定连接,且压力套筒一位于干粉箱上方,干粉箱与压力膜固定连接,且压力膜位于干粉箱下方,气管一与干粉箱固定连接,且气管一位于干粉箱下方,压力膜位于气管一上方;所述干冰灭火装置包括动力装置、二氧化碳生成装置、二氧化碳压缩装置,动力装置与二氧化碳生成装置连接,且动力装置位于二氧化碳生成装置右方,二氧化碳生成装置与二氧化碳压缩装置固定连接,且二氧化碳生成装置位于二氧化碳压缩装置上方,动力装置与二氧化碳压缩装置连接,且动力装置位于二氧化碳压缩装置上方,动力装置与外壳固定连接,且动力装置位于外壳内部,二氧化碳压缩装置与外壳固定连接,且二氧化碳压缩装置位于外壳内部,二氧化碳生成装置与外壳固定连接,且二氧化碳生成装置位于外壳内部;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机固定板、电机支架、电机、链轮一、链轮二,电机固定板与外壳固定连接,且电机固定板位于外壳内部,电机固定板与电机支架固定连接,且电机固定板位于电机支架下方,电机支架与电机固定连接,且电机支架位于电机下方,电机与链轮一连接,且电机位于链轮一后方,链轮一与链轮二接触,且链轮一位于链轮二后方,链轮二与电机固定连接,且链轮二位于电机前方;所述二氧化碳生成装置包括空气注入装置、盐酸自动添加装置、石灰水箱,空气注入装置与石灰水箱固定连接,盐酸自动添加装置与石灰水箱固定连接,且盐酸自动添加装置位于石灰水箱上方,空气注入装置与外壳固定连接,且空气注入装置位于外壳内部,石灰水箱与外壳固定连接,且石灰水箱位于外壳内部,盐酸自动添加装置与外壳连接;所述空气注入装置包括链轮三、连杆二、滑块、连杆三、连杆四、连接片、压力块三、压力套筒三、单向阀三、连杆五,链轮三通过链与链轮二连接,链轮三与连杆二固定连接,连杆二与滑块铰接,滑块与连杆五配合,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连杆五与连杆四铰接,且连杆五位于连杆四上方,连杆五与连杆三铰接,连杆四与连接片铰接,且连杆四位于连接片右方,连接片与压力块三固定连接,且连接片位于压力块三右方,压力块三与压力套筒三接触,且压力块三位于压力套筒三右方,压力套筒三与单向阀三固定连接,且压力套筒三位于单向阀三下方,连杆三与外壳固定连接,压力套筒三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盐酸自动添加装置包括操作杆、控制盘、拨动盘、控制杆、弹簧三、瓶塞、盐酸瓶、盐酸注入管,所述操作杆与控制盘固定连接,且操作杆位于控制盘前方,控制盘与拨动盘接触,且控制盘位于拨动盘左方,拨动盘与控制杆接触,控制杆与弹簧三固定连接,且控制杆位于弹簧三上方,控制杆与瓶塞固定连接,且控制杆位于瓶塞上方,瓶塞与盐酸瓶接触,弹簧三与盐酸瓶固定连接,且弹簧三位于盐酸瓶上方,盐酸瓶与盐酸注入管固定连接,且盐酸瓶位于盐酸注入管上方;所述石灰水箱包括单向阀四、空气注入管、水箱,单向阀四与压力套筒三固定连接,且压力套筒三位于单向阀四上方,单向阀四与空气注入管固定连接,且单向阀四位于空气注入管上方,空气注入管与水箱固定连接,且空气注入管位于水箱左方;所述二氧化碳压缩装置包括链轮四、凸轮、连杆六、压力块四、压力套筒四、集气管、单向阀五、排气管、单向阀六、二氧化碳箱、排放管、开关,链轮四通过链与链轮一连接,链轮四与凸轮固定连接,且链轮四位于凸轮前方,凸轮与连杆六铰接,连杆六与压力块四固定连接,且连杆六位于压力块四右方,压力块四与压力套筒四接触,且压力块四位于压力套筒四内部,压力套筒四与集气管固定连接,集气管与单向阀五固定连接,且集气管位于单向阀五上方,压力套筒四与排气管固定连接,排气管与单向阀六固定连接,且排气管位于单向阀六下方,单向阀六与二氧化碳箱固定连接,二氧化碳箱与排放管固定连接,且二氧化碳箱位于排放管上方,排放管与开关固定连接;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固定座、连杆七、连杆八、连杆九、连杆十、连杆十一、轮子,固定座与外壳固定连接,且固定座位于外壳下方,固定座与连杆七固定连接,固定座与连杆十一固定连接,连杆七与连杆八铰接,连杆八与连杆九铰接,连杆九与连杆十铰接,连杆十与连杆十一铰接,连杆十与轮子铰接;所述外壳与干粉灭火装置固定连接,且干粉灭火装置位于外壳内部,干冰灭火装置与外壳固定连接,且干冰灭火装置位于外壳内部,移动装置与外壳固定连接,且移动装置位于外壳下方,干粉灭火装置位于干冰灭火装置左方。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家用可移动多功能灭火装置所述的连杆一、连杆二、滑块、连杆三、连杆四、连杆五、连杆六、连杆七、连杆八、连杆九、连杆十、连杆十一材质选用号钢材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家用可移动多功能灭火装置所述的电机固定板、电机支架、外壳材质选用铸铁材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家用可移动多功能灭火装置所述的气管一、气管二、盐酸瓶、盐酸注入管、瓶塞、集气管、排气管、排放管材质选用玻璃材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家用可移动多功能灭火装置所述的压力套筒一、压力套筒二、压力套筒三、压力套筒四材质选用铬38硅材质。作为本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家用可移动多功能灭火装置,包括外壳(1)、干粉灭火装置(2)、干冰灭火装置(3)、移动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粉灭火装置(2)包括压力装置(2‑1)、干粉箱(2‑2),压力装置(2‑1)与干粉箱(2‑2)固定连接,且压力装置(2‑1)位于干粉箱(2‑2)上方,外壳(1)与压力装置(2‑1)固定连接,且压力装置(2‑1)位于外壳(1)内部,外壳(1)与干粉箱(2‑2)固定连接,且干粉箱(2‑2)位于外壳(1)内部;所述压力装置(2‑1)包括推板(2‑1‑1)、推杆(2‑1‑2)、压力块一(2‑1‑3)、压力套筒一(2‑1‑4)、连杆一(2‑1‑5)、压力块二(2‑1‑6)、压力套筒二(2‑1‑7)、单向阀一(2‑1‑8)、弹簧一(2‑1‑9),推板(2‑1‑1)与推杆(2‑1‑2)固定连接,且推板(2‑1‑1)位于推杆(2‑1‑2)上方,推杆(2‑1‑2)与压力块一(2‑1‑3)固定链接,且推杆(2‑1‑2)位于压力块一(2‑1‑3)上方,压力块一(2‑1‑3)与压力套筒一(2‑1‑4)接触,且压力块一(2‑1‑3)位于压力套筒一(2‑1‑4)内部,压力块一(2‑1‑3)与连杆一(2‑1‑5)铰接,且压力块一(2‑1‑3)位于连杆一(2‑1‑5)上方,压力块一(2‑1‑3)与弹簧一(2‑1‑9)固定连接,且压力块一(2‑1‑3)位于弹簧一(2‑1‑9)上方,弹簧一(2‑1‑9)与压力套筒一(2‑1‑4)固定连接,且弹簧一(2‑1‑9)位于压力套筒一(2‑1‑4)内部,连杆一(2‑1‑5)与压力块二(2‑1‑6)铰接,且连杆一(2‑1‑5)位于压力块二(2‑1‑6)上方,压力块二(2‑1‑6)与压力套筒二(2‑1‑7)接触,且压力块二(2‑1‑6)位于压力套筒二(2‑1‑7)内部,压力套筒二(2‑1‑7)与单向阀一(2‑1‑8)固定连接,且压力套筒二(2‑1‑7)位于单向阀一(2‑1‑8)下方;所述单向阀一(2‑1‑8)包括阀体(2‑1‑8‑1)、钢珠(2‑1‑8‑2)、弹簧二(2‑1‑8‑3),阀体(2‑1‑8‑1)与钢珠(2‑1‑8‑2)接触,且钢珠(2‑1‑8‑2)位于阀体(2‑1‑8‑1)内部,钢珠(2‑1‑8‑2)与弹簧二(2‑1‑8‑3)接触,且钢珠(2‑1‑8‑2)位于弹簧二(2‑1‑8‑3)上方,阀体(2‑1‑8‑1)与弹簧二(2‑1‑8‑3)固定连接,且弹簧二(2‑1‑8‑3)位于阀体(2‑1‑8‑1)内部;所述干粉箱(2‑2)包括单向阀二(2‑2‑1)、气管一(2‑2‑2)、干粉箱(2‑2‑3)、压力膜(2‑2‑4)、气管二(2‑2‑5),单向阀二(2‑2‑1)与压力套筒二(2‑1‑7)固定连接,且单向阀二(2‑2‑1)位于压力套筒二(2‑1‑7)下方,单向阀二(2‑2‑1)与气管一(2‑2‑2)固定连接,且单向阀二(2‑2‑1)位于气管一(2‑2‑2)上方,气管一(2‑2‑2)与干粉箱(2‑2‑3)固定连接,且气管一(2‑2‑2)位于干粉箱(2‑2‑3)上方,压力套筒一(2‑1‑4)与干粉箱(2‑2‑3)固定连接,且压力套筒一(2‑1‑4)位于干粉箱(2‑2‑3)上方,干粉箱(2‑2‑3)与压力膜(2‑2‑4)固定连接,且压力膜(2‑2‑4)位于干粉箱(2‑2‑3)下方,气管一(2‑2‑2)与干粉箱(2‑2‑3)固定连接,且气管一(2‑2‑2)位于干粉箱(2‑2‑3)下方,压力膜(2‑2‑4)位于气管一(2‑2‑2)上方;所述干冰灭火装置(3)包括动力装置(3‑1)、二氧化碳生成装置(3‑2)、二氧化碳压缩装置(3‑3),动力装置(3‑1)与二氧化碳生成装置(3‑2)连接,且动力装置(3‑1)位于二氧化碳生成装置(3‑2)右方,二氧化碳生成装置(3‑2)与二氧化碳压缩装置(3‑3)固定连接,且二氧化碳生成装置(3‑2)位于二氧化碳压缩装置(3‑3)上方,动力装置(3‑1)与二氧化碳压缩装置(3‑3)连接,且动力装置(3‑1)位于二氧化碳压缩装置(3‑3)上方,动力装置(3‑1)与外壳(1)固定连接,且动力装置(3‑1)位于外壳(1)内部,二氧化碳压缩装置(3‑3)与外壳(1)固定连接,且二氧化碳压缩装置(3‑3)位于外壳(1)内部,二氧化碳生成装置(3‑2)与外壳(1)固定连接,且二氧化碳生成装置(3‑2)位于外壳(1)内部;所述动力装置(3‑1)包括电机固定板(3‑1‑1)、电机支架(3‑1‑2)、电机(3‑1‑3)、链轮一(3‑1‑4)、链轮二(3‑1‑5),电机固定板(3‑1‑1)与外壳(1)固定连接,且电机固定板(3‑1‑1)位于外壳(1)内部,电机固定板(3‑1‑1)与电机支架(3‑1‑2)固定连接,且电机固定板(3‑1‑1)位于电机支架(3‑1‑2)下方,电机支架(3‑1‑2)与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用可移动多功能灭火装置,包括外壳(1)、干粉灭火装置(2)、干冰灭火装置(3)、移动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粉灭火装置(2)包括压力装置(2-1)、干粉箱(2-2),压力装置(2-1)与干粉箱(2-2)固定连接,且压力装置(2-1)位于干粉箱(2-2)上方,外壳(1)与压力装置(2-1)固定连接,且压力装置(2-1)位于外壳(1)内部,外壳(1)与干粉箱(2-2)固定连接,且干粉箱(2-2)位于外壳(1)内部;所述压力装置(2-1)包括推板(2-1-1)、推杆(2-1-2)、压力块一(2-1-3)、压力套筒一(2-1-4)、连杆一(2-1-5)、压力块二(2-1-6)、压力套筒二(2-1-7)、单向阀一(2-1-8)、弹簧一(2-1-9),推板(2-1-1)与推杆(2-1-2)固定连接,且推板(2-1-1)位于推杆(2-1-2)上方,推杆(2-1-2)与压力块一(2-1-3)固定链接,且推杆(2-1-2)位于压力块一(2-1-3)上方,压力块一(2-1-3)与压力套筒一(2-1-4)接触,且压力块一(2-1-3)位于压力套筒一(2-1-4)内部,压力块一(2-1-3)与连杆一(2-1-5)铰接,且压力块一(2-1-3)位于连杆一(2-1-5)上方,压力块一(2-1-3)与弹簧一(2-1-9)固定连接,且压力块一(2-1-3)位于弹簧一(2-1-9)上方,弹簧一(2-1-9)与压力套筒一(2-1-4)固定连接,且弹簧一(2-1-9)位于压力套筒一(2-1-4)内部,连杆一(2-1-5)与压力块二(2-1-6)铰接,且连杆一(2-1-5)位于压力块二(2-1-6)上方,压力块二(2-1-6)与压力套筒二(2-1-7)接触,且压力块二(2-1-6)位于压力套筒二(2-1-7)内部,压力套筒二(2-1-7)与单向阀一(2-1-8)固定连接,且压力套筒二(2-1-7)位于单向阀一(2-1-8)下方;所述单向阀一(2-1-8)包括阀体(2-1-8-1)、钢珠(2-1-8-2)、弹簧二(2-1-8-3),阀体(2-1-8-1)与钢珠(2-1-8-2)接触,且钢珠(2-1-8-2)位于阀体(2-1-8-1)内部,钢珠(2-1-8-2)与弹簧二(2-1-8-3)接触,且钢珠(2-1-8-2)位于弹簧二(2-1-8-3)上方,阀体(2-1-8-1)与弹簧二(2-1-8-3)固定连接,且弹簧二(2-1-8-3)位于阀体(2-1-8-1)内部;所述干粉箱(2-2)包括单向阀二(2-2-1)、气管一(2-2-2)、干粉箱(2-2-3)、压力膜(2-2-4)、气管二(2-2-5),单向阀二(2-2-1)与压力套筒二(2-1-7)固定连接,且单向阀二(2-2-1)位于压力套筒二(2-1-7)下方,单向阀二(2-2-1)与气管一(2-2-2)固定连接,且单向阀二(2-2-1)位于气管一(2-2-2)上方,气管一(2-2-2)与干粉箱(2-2-3)固定连接,且气管一(2-2-2)位于干粉箱(2-2-3)上方,压力套筒一(2-1-4)与干粉箱(2-2-3)固定连接,且压力套筒一(2-1-4)位于干粉箱(2-2-3)上方,干粉箱(2-2-3)与压力膜(2-2-4)固定连接,且压力膜(2-2-4)位于干粉箱(2-2-3)下方,气管一(2-2-2)与干粉箱(2-2-3)固定连接,且气管一(2-2-2)位于干粉箱(2-2-3)下方,压力膜(2-2-4)位于气管一(2-2-2)上方;所述干冰灭火装置(3)包括动力装置(3-1)、二氧化碳生成装置(3-2)、二氧化碳压缩装置(3-3),动力装置(3-1)与二氧化碳生成装置(3-2)连接,且动力装置(3-1)位于二氧化碳生成装置(3-2)右方,二氧化碳生成装置(3-2)与二氧化碳压缩装置(3-3)固定连接,且二氧化碳生成装置(3-2)位于二氧化碳压缩装置(3-3)上方,动力装置(3-1)与二氧化碳压缩装置(3-3)连接,且动力装置(3-1)位于二氧化碳压缩装置(3-3)上方,动力装置(3-1)与外壳(1)固定连接,且动力装置(3-1)位于外壳(1)内部,二氧化碳压缩装置(3-3)与外壳(1)固定连接,且二氧化碳压缩装置(3-3)位于外壳(1)内部,二氧化碳生成装置(3-2)与外壳(1)固定连接,且二氧化碳生成装置(3-2)位于外壳(1)内部;所述动力装置(3-1)包括电机固定板(3-1-1)、电机支架(3-1-2)、电机(3-1-3)、链轮一(3-1-4)、链轮二(3-1-5),电机固定板(3-1-1)与外壳(1)固定连接,且电机固定板(3-1-1)位于外壳(1)内部,电机固定板(3-1-1)与电机支架(3-1-2)固定连接,且电机固定板(3-1-1)位于电机支架(3-1-2)下方,电机支架(3-1-2)与电机(3-1-3)固定连接,且电机支架(3-1-2)位于电机(3-1-3)下方,电机(3-1-3)与链轮一(3-1-4)连接,且电机(3-1-3)位于链轮一(3-1-4)后方,链轮一(3-1-4)与链轮二(3-1-5)接触,且链轮一(3-1-4)位于链轮二(3-1-5)后方,链轮二(3-1-5)与电机(3-1-3)固定连接,且链轮二(3-1-5)位于电机(3-1-3)前方;所述二氧化碳生成装置(3-2)包括空气注入装置(3-2-1)、盐酸自动添加装置(3-2-2)、石灰水箱(3-2-3),空气注入装置(3-2-1)与石灰水箱(3-2-3)固定连接,盐酸自动添加装置(3-2-2)与石灰水箱(3-2-3)固定连接,且盐酸自动添加装置(3-2-2)位于石灰水箱(3-2-3)上方,空气注入装置(3-2-1)与外壳(1)固定连接,且空气注入装置(3-2-1)位于外壳(1)内部,石灰水箱(3-2-3)与外壳(1)固定连接,且石灰水箱(3-2-3)位于外壳(1)内部,盐酸自动添加装置(3-2-2)与外壳(1)连接;所述空气注入装置(3-2-1)包括链轮三(3-2-1-1)、连杆二(3-2-1-2)、滑块(3-2-1-3)、连杆三(3-2-1-4)、连杆四(3-2-1-5)、连接片(3-2-1-6)、压力块三(3-2-1-7)、压力套筒三(3-2-1-8)、单向阀三(3-2-1-9)、连杆五(3-2-1-10),链轮三(3-2-1-1)通过链与链轮二(3-1-5)连接,链轮三(3-2-1-1)与连杆二(3-2-1-2)固定连接,连杆二(3-2-1-2)与滑块(3-2-1-3)铰接,滑块(3-2-1-3)与连杆五(3-2-1-10)配合,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连杆五(3-2-1-10)与连杆四(3-2-1-5)铰接,且连杆五(3-2-1-10)位于连杆四(3-2-1-5)上方,连杆五(3-2-1-10)与连杆三(3-2-1-4)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志平
申请(专利权)人:万志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