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8954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其中即使当重复使用时感光层也具有强的紧密粘合性,并且正重影减少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底涂层包含以下三者的固化产物:具有聚合性官能团的电子输送材料;具有选自由羧基、烷氧基羰基和无水羧酸结构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基团/结构,以及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的聚烯烃树脂;和具有两个以上的异氰酸酯基团的异氰酸酯化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以及包括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技术介绍
在使用电子照相处理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中,为了改善耐久性和进一步抑制由从支承体侧向感光层侧的电荷注入引起的如黑点等图像缺陷的发生的目的,已知在支承体和电荷产生层(感光层)之间设置电荷输送性固化膜作为底涂层的技术。然而,当使用固化膜作为底涂层时,底涂层和电荷产生层之间的紧密粘合性(closeadhesiveness)劣化,结果可能发生重影现象。作为用于抑制层之间的紧密粘合性劣化的技术,已知在底涂层中包含用于改善紧密粘合性的化合物的技术(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14-215477)。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14-215477公开了底涂层包含具有特定结构的电子输送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依次包括:支承体;底涂层;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其中底涂层包含以下三者的固化产物:具有选自由羟基、巯基(thiolgroup)、氨基和羧基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基团的电子输送材料;具有选自由羧基、烷氧基羰基和无水羧酸(anhydrouscarboxylicacid)结构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基团/结构,以及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的聚烯烃树脂;和具有两个以上的异氰酸酯基团的异氰酸酯化合物。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处理盒,其包括一体化支承的上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以及选自由充电单元、显影单元、转印单元和清洁单元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单元,并且所述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照相设备的主体。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上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充电单元、曝光单元、显影单元、和转印单元的电子照相设备。参照附图从以下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包括设置有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处理盒的电子照相设备的实例的示意性构造的图。图2是用于说明重影图像评价时所使用的重影评价用打印的图。图3是用于说明单点桂马(日本象棋中的马)图案的图。图4是示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层构成的实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根据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近年来,对于图像输出的高速化和图像的品质的要求已经提高,并且进一步为了改善可用性并且满足高耐久性的要求,对于上述紧密粘合性的容许范围变得日益严格。因此,作为由本专利技术人进行的研究的结果,仍需要关于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14-215477中公开的技术的改进。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其中底涂层和电荷产生层之间的紧密粘合性得到改善并且重影现象减少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以及包括该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在本专利技术中,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底涂层包含以下三者的固化产物:具有选自由羟基、巯基、氨基和羧基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基团的电子输送材料;具有选自由羧基、烷氧基羰基和无水羧酸结构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基团/结构,以及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的聚烯烃树脂;和具有两个以上的异氰酸酯基团的异氰酸酯化合物。本专利技术人推测通过在底涂层中包含上述固化产物而使与电荷产生层的紧密粘合性得到改善的原因如下。通常,已知层压膜的剥离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作为在两个层之间的界面处发生的剥离的“界面剥离(interfacialdelamination)”,和另一种是作为由一层的内部的破坏而引起的剥离的“内聚失败(cohesionfailure)”。推测紧密粘合性的劣化表现为由剥离现象的复杂发生而衍生的结果。通过在底涂层中使用固化产物,与在底涂层中不使用固化产物的情况相比,与作为上层的电荷产生层的相互作用劣化。此外,通过包含固化产物,该层本身硬并且脆弱。由此,紧密粘合性劣化。在本专利技术中,底涂层包含:具有聚合性官能团的电子输送材料;具有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和羧酸衍生物结构的聚烯烃树脂;和异氰酸酯化合物这三者的固化产物。因此,聚烯烃树脂的羧酸衍生物与异氰酸酯基团反应,从而形成酰胺键。已知与其它化学键相比,酰胺键具有更强的氢键性质,并且酰胺键本身是刚性且牢固的。随着氢键性质变得越强,与电荷产生层的相互作用变得越强,因此可以抑制“界面剥离”,并且由于刚性且牢固的酰胺键本身,使得底涂层本身的强度会增大,由此抑制“内聚失败”。认为作为组合这些效果的结果,紧密粘合性得以改善。另外,具有羧酸衍生物的树脂具有高极性,并且与电子输送材料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相容性通常较差。然而,认为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聚烯烃树脂不仅具有羧酸衍生物而且具有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以与其它组分良好地混合,因此形成均匀的固化膜。因此,认为没有导致不均匀膜的紧密粘合性劣化的应力集中等,因此紧密粘合性得以改善。[电子输送材料]在底涂层中包含的电子输送材料在具有电子输送能力的同时,具有选自由羟基、巯基、氨基和羧基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基团。电子输送材料的实例包括酮化合物、醌化合物、酰亚胺化合物和亚环戊二烯基化合物。其具体实例包括由下式(A1)至(A11)中的任意之一表示的化合物。在式(A1)至(A11)中,R11至R16、R21至R30、R31至R38、R41至R48、R51至R60、R61至R66、R71至R78、R81至R90、R91至R98、R101至R110和R111至R120各自独立地表示由以下化学式(I)表示的一价基团、氢原子、氰基、硝基、卤素原子、烷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烷基的主链中的一个碳原子可以被O、S、NH或NR121(R121是烷基)取代。R11至R16中的至少之一、R21至R30中的至少之一、R31至R38中的至少之一、R41至R48中的至少之一、R51至R60中的至少之一、R61至R66中的至少之一、R71至R78中的至少之一、R81至R90中的至少之一、R91至R98中的至少之一、R101至R110中的至少之一、以及R111至R120中的至少之一具有由下式(I)表示的一价基团。取代的烷基的取代基为烷基、芳基、卤素原子或烷氧基羰基。取代的芳基的取代基或取代的杂环基的取代基为卤素原子、硝基、氰基、烷基、卤素取代的烷基、或烷氧基。Z21、Z31、Z41和Z51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氮原子或氧原子。当Z21为氧原子时,R29和R30不存在;和当Z21为氮原子时,R30不存在。当Z31为氧原子时,R37和R38不存在;和当Z31为氮原子时,R38不存在。当Z41为氧原子时,R47和R48不存在;和当Z41为氮原子时,R48不存在。当Z51为氧原子时,R59和R60不存在;和当Z51为氮原子时,R60不存在。在式(I)中,α、β和γ中的至少之一为具有聚合性官能团的基团,并且该聚合性官能团为选自由羟基、巯基、氨基和羧基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基团。在式(I)中,l和m各自独立地为0或1,并且l和m的和为0以上且2以下。在式(I)中,α表示在主链中具有1至6个碳原子的亚烷基,被具有1至6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的在主链中具有1至6个碳原子的亚烷基,被苄基取代的在主链中具有1至6个碳原子的亚烷基,被烷氧基羰基取代的在主链中具有1至6个碳原子的亚烷基,或被苯基取代的在主链中具有1至6个碳原子的亚烷基。这些基团可以具有聚合性官能团。亚烷基的主链中的一个碳原子可以被O、S或NR122(在式中,R122表示氢原子或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依次包括:支承体;底涂层;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涂层包括以下三者的固化产物:具有选自由羟基、巯基、氨基和羧基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基团的电子输送材料;具有选自由羧基、烷氧基羰基和无水羧酸结构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基团/结构,以及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的聚烯烃树脂;和具有两个以上的异氰酸酯基团的异氰酸酯化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5.25 JP 2017-1039021.一种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依次包括:支承体;底涂层;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涂层包括以下三者的固化产物:具有选自由羟基、巯基、氨基和羧基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基团的电子输送材料;具有选自由羧基、烷氧基羰基和无水羧酸结构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基团/结构,以及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的聚烯烃树脂;和具有两个以上的异氰酸酯基团的异氰酸酯化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中所述聚烯烃树脂具有由以下通式(B1)表示的结构和由以下通式(B2)表示的结构,在式(B1)中,B101至B104各自独立地为选自由氢原子、甲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基团,并且B101至B104中的至少之一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在式(B2)中,B201至B204各自独立地为选自由氢原子、甲基、羧基和烷氧基羰基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基团,并且B201至B204中的至少之一为羧基或烷氧基羰基;或B201和B203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或甲基,并且B202和B204键合成-C(=O)OC(=O)-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中所述异氰酸酯化合物为缩二脲型异氰酸酯化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中在所述底涂层中包含的所述电子输送材料为由以下化学式(A1)表示的化合物,在式(A1)中,R15和R16各自独立地为具有2至6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通过用氧原子置换在主链中具有3至6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的主链中的至少一个CH2而衍生的基团,通过用NR124置换在主链中具有3至6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的主链中的至少一个CH2而衍生的基团,通过用COO置换在主链中具有3至6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的主链中的至少一个C2H4而衍生的基团,或取代的芳基;R124表示氢原子或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并且所述取代的烷基、通过用氧原子置换取代的烷基的主链中的至少一个CH2而衍生的基团、通过用NR124置换取代的烷基的主链中的至少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将史关户邦彦关谷道代渡部博之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