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采摘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8327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叶采摘设备,包括收集端口,收集端口下方设有第一连接圈,第一连接圈与第二连接圈连接,第二连接圈下方设有收集袋,收集袋下方设有第三连接圈,第三连接圈与底盖连接;所述收集端口外侧设有支撑架,所述收集端口与剪刀通过连接绳进行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圈能与第三连接圈进行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圈上设有标签栏。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茶叶采摘设备,避免采茶人重复投放茶叶进背后茶框的动作,减少采茶人接触茶叶上肥料等残留物质,从而解决对采茶人容易造成身体损害的问题,且双手都可进行采摘操作,采茶人在同一片采茶区可同批次进行分类采摘,操作便捷,提高采茶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采摘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采摘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茶叶采摘设备。
技术介绍
饮茶,是我国优良的传统饮食文化。且茶中所含的多种抗氧化物质,能够有效缓慢衰老,具有养生保健功能。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品质,重视养生,茶叶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茶叶的采摘分为两种,一种人工采摘,一种机械采摘。机械采摘虽然效率较高,但是因其体积庞大、对地形有要求、消耗燃油产生污染、维修成本高等原因,导致大多数茶园依然采用人工采摘方式进行茶园采摘。但是人工采摘需要对茶叶进行采摘后的及时投放收纳,造成采茶人长时间的进行投放茶叶进背后茶框的动作;且为了保证不伤害芽叶,进行手掐采摘,长时间接触茶叶上肥料等残留物质,对采茶人都容易造成身体损害;另外采茶人如果想对同一片采茶区进行采摘茶叶分类,需分批操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采摘设备,避免采茶人重复投放茶叶进背后茶框的动作,减少采茶人接触茶叶上肥料等残留物质,从而解决对采茶人容易造成身体损害的问题;且双手都可进行采摘操作,采茶人在同一片采茶区可同批次进行分类采摘,操作便捷,提高采茶效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茶叶采摘设备,包括收集端口,收集端口下方设有第一连接圈,第一连接圈与第二连接圈连接,第二连接圈下方设有收集袋,收集袋下方设有第三连接圈,第三连接圈与底盖连接;所述收集端口外侧设有支撑架,所述收集端口与剪刀通过连接绳进行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圈能与第三连接圈进行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圈上设有标签栏。前述的茶叶采摘设备,所述第一连接圈与第二连接圈、第三连接圈与底盖、第二连接圈能与第三连接圈的连接方式均为卡扣连接或者螺纹连接。前述的茶叶采摘设备,所述支撑架内侧设有防滑层。前述的茶叶采摘设备,所述收集端口外侧设有剪刀套。前述的茶叶采摘设备,所述剪刀为U型剪。前述的茶叶采摘设备,所述连接绳为弹簧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支撑架将收集端口套在手上,并设有连接在收集端口的剪刀,使得采茶人可单手操作剪刀采剪茶叶后,且茶叶能够落入收集端口内进行收集,避免采茶人重复投放茶叶进背后茶框的动作,且便于采茶人直接准确的进行采茶,减少采茶人接触茶叶上肥料等残留物质,从而解决对采茶人容易造成身体损害的问题;通过单手操作使得双手都可进行采摘操作,在第二连接圈上设有标签栏,对收集袋进行区分,从而区分收集不同类别茶叶的茶叶采摘设备,使得采摘人双手可套有收集不同类别茶叶的茶叶采摘设备在同一片采茶区可同批次进行分类采摘,操作便捷,提高采茶效率;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圈与第二连接圈、第三连接圈与底盖、第二连接圈与第三连接圈进行卡扣连接或者螺纹连接,使得采茶人可以随时更换收集袋,及时定量收纳茶叶;在支撑架内侧设有防滑层,使得支撑架能够更加牢靠地固定在手上;在收集端口外侧设有剪刀套,方便对剪刀进行收放;采用U型剪使得采茶人采茶操作更加方便;采用弹簧绳,便于剪刀进行多方位长距离的移动,便捷人工采茶操作,提高采茶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收集端口、2-第一连接圈、3-第二连接圈、4-收集袋、5-第三连接圈、6-剪刀、7-连接绳、8-支撑架、9-剪刀套、10-标签栏、11-底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限制的依据。实施例。一种茶叶采摘设备,包括收集端口1,茶叶可从收集端口1上方进入,收集端口1下方设有第一连接圈2,第一连接圈2与第二连接圈3连接,第二连接圈3下方设有收集袋4,使得收集袋4与收集端口1进行连通,使得茶叶从收集端口1进入,通过第一连接圈2、第二连接圈3进入收集袋4,收集袋4下方设有第三连接圈5,第三连接圈5与底盖11连接,使得第三连接圈5下端被封住,使得茶叶被收放在收集袋4中;所述收集端口1外侧设有支撑架8,便于采茶人移动收集端口1的位置,所述收集端口1与剪刀6通过连接绳7进行连接,使得剪刀6与收集端口1固定连接,方便取用剪刀6,避免剪刀6的丢失,同时剪刀6便于采茶人直接准确的进行采茶,减少采茶人接触茶叶上肥料等残留物质;所述第二连接圈3能与第三连接圈5进行连接,当收集袋4中的茶叶量足够时,可取消第一连接圈2与第二连接圈3、第三连接圈5与底盖11的连接,将第二连接圈3与第三连接圈5进行连接,封闭收集袋4,从而储放茶叶,同时更换新的收集袋结构,新的收集袋结构同样是上下连接有第二连接圈与第三连接圈的收集袋,将新的收集袋结构的第二连接圈、第三连接圈分别与第一连接圈2、底盖11相连接,即可重新收放茶叶,避免采茶人重复投放茶叶进背后茶框的动作,解决对采茶人容易造成身体损害的问题;所述第二连接圈3上设有标签栏10,实现对收集袋进行区分,从而区分收集不同类别茶叶的茶叶采摘设备,使得采摘人双手可套有收集不同类别茶叶的茶叶采摘设备在同一片采茶区可同批次进行分类采摘,操作便捷,提高采茶效率。所述第一连接圈2与第二连接圈3、第三连接圈5与底盖11、第二连接圈3能与第三连接圈5的连接方式均为卡扣连接或者螺纹连接,使得第一连接圈2与第二连接圈3、第三连接圈5与底盖11、第二连接圈3能与第三连接圈5可以随时简单便捷地进行连接与分开,使得采茶人可以随时更换收集袋,及时定量收纳茶叶。所述支撑架8内侧设有防滑层,使得支撑架8能够更加牢靠地固定在手上。所述收集端口1外侧设有剪刀套9,方便对剪刀进行收放。所述剪刀6为U型剪,使得采茶人采茶操作更加方便。所述连接绳7为弹簧绳,便于剪刀进行多方位长距离的移动。工作原理:采茶人通过剪刀6进行采摘茶叶,然后将茶叶放入收集端口1中,茶叶顺着第一连接圈2、第二连接圈3进入收集袋4中,由于收集袋4下端通过第三连接圈5与底盖11连接,所以收集袋4下端形成了封闭端从而可以收放茶叶,当收集袋4中的茶叶量足够时,通过取消第一连接圈2与第二连接圈3、第三连接圈5与底盖11的连接,将第二连接圈3与第三连接圈5进行连接,使得收集袋4形成封闭空间,从而储放茶叶,并可再进行同样是上下连接有第二连接圈与第三连接圈的收集袋的收集袋结构的更换,从而重新收放茶叶;在第二连接圈3上设有标签栏10,实现对收集袋进行区分,从而区分收集不同类别茶叶的茶叶采摘设备,使得采摘人双手可套有收集不同类别茶叶的茶叶采摘设备在同一片采茶区可同批次进行分类采摘。设置第一连接圈与第二连接圈、第三连接圈与底盖、第二连接圈与第三连接圈进行卡扣连接或者螺纹连接,使得采茶人可以随时更换收集袋,及时定量收纳茶叶。在支撑架内侧设有防滑层,使得支撑架能够更加牢靠地固定在手上。在收集端口外侧设有剪刀套,当剪刀不用时,可直接插入到剪刀套,方便对剪刀进行收放。采用U型剪,使得采茶人采茶操作更加方便。采用弹簧绳,便于剪刀进行多方位长距离的移动,便捷人工采茶操作,提高采茶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叶采摘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端口(1),收集端口(1)下方设有第一连接圈(2),第一连接圈(2)与第二连接圈(3)连接,第二连接圈(3)下方设有收集袋(4),收集袋(4)下方设有第三连接圈(5),第三连接圈(5)与底盖(11)连接;所述收集端口(1)外侧设有支撑架(8),所述收集端口(1)与剪刀(6)通过连接绳(7)进行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圈(3)能与第三连接圈(5)进行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圈(3)上设有标签栏(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采摘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端口(1),收集端口(1)下方设有第一连接圈(2),第一连接圈(2)与第二连接圈(3)连接,第二连接圈(3)下方设有收集袋(4),收集袋(4)下方设有第三连接圈(5),第三连接圈(5)与底盖(11)连接;所述收集端口(1)外侧设有支撑架(8),所述收集端口(1)与剪刀(6)通过连接绳(7)进行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圈(3)能与第三连接圈(5)进行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圈(3)上设有标签栏(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采摘设备,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泽宇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正安县乐茗香生态有机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