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相主动灭弧式短路保护装置的功率电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82113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相主动灭弧式短路保护装置的功率电路,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在IGBT电路关断时,由于输入电网端Lin与输出负载端Lout之间由于短路产生的寄生电感及输出负载端Lout的感性负载的原因,IGBT电路两端没有泄流回路,导致IGBT电路两端的电压持续升高,直到把IGBT电路过压击穿,导致电路损坏,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功率模块:功率模块,电连接于输入电网端Lin与输出负载端Lout的之间,且用于控制输入电网端Lin与输出负载端Lout的之间电网通断的IGBT电路;所述IGBT电路上设有电压瞬态抑制管。达到了防止IGBT电路因寄生电感而过压击穿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相主动灭弧式短路保护装置的功率电路
本技术涉及断路器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单相主动灭弧式短路保护装置的功率电路。
技术介绍
断路器在配电系统中不但可以接通和分断正常负荷电流,还可以断开短路故障电流,能够及时有效的切除短路故障,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传统的断路器在短路时由机械开关自动跳闸将电源供电系统断开,由于其内部机械开关的固有特性,其切断电源供电系统的时间较长,通常在几十毫秒至数百毫秒之间,因短路处接触电阻小,易导致供电回路的电流急剧增大、供电回路导体的温度急剧上升、短路点产生很强的危险电弧火花,其产生的高温和电弧极易引起火灾或触电等安全事故。目前有主动灭弧式短路保护装置采用的电流传感器采集电路中的电流,然后把数据提供给数字控制器,通过运算判断是否短路的方法来实现,但这种方案弊端是电流传感器存在转换时间,程序运行需要时间,从短路到切断供电需要几十甚至上百微秒的时间。正常工作情况下,电流由Lin流出经过单相主动灭弧式短路保护装置和负载流回电网。如果在正半周时,在输入电网端Lout与输出负载端Nout之间由于短路出现长线路配电系统中的寄生电感,会使电感中的电流能量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相主动灭弧式短路保护装置的功率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功率模块,电连接于输入电网端Lin与输出负载端Lout的之间,且用于控制输入电网端Lin与输出负载端Lout之间电网通断的IGBT电路(1);所述IGBT电路(1)包括第八二极管(D8)、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2)、第九二极管(D9)、第四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4)、第十二双向TVS管(D12)和第十一双向TVS管(D11);所述第八二极管(D8)的负极与输入电网端Lin相连且正极接地;所述第九二极管(D9)的负极与输出负载端Lout相连且正极接地;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2)的集电极与第八二极管(D8)的负极耦接,其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相主动灭弧式短路保护装置的功率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功率模块,电连接于输入电网端Lin与输出负载端Lout的之间,且用于控制输入电网端Lin与输出负载端Lout之间电网通断的IGBT电路(1);所述IGBT电路(1)包括第八二极管(D8)、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2)、第九二极管(D9)、第四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4)、第十二双向TVS管(D12)和第十一双向TVS管(D11);所述第八二极管(D8)的负极与输入电网端Lin相连且正极接地;所述第九二极管(D9)的负极与输出负载端Lout相连且正极接地;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2)的集电极与第八二极管(D8)的负极耦接,其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四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4)的集电极与第九二极管(D9)的负极耦接,其发射极接地;所述IGBT电路(1)上设有电压瞬态抑制管(2);所述电压瞬态抑制管(2)包括第七双向TVS管(D7),所述第七双向TVS管(D7)的一端与输入电网端Lin电连接,另一端与输出负载端Lout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相主动灭弧式短路保护装置的功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瞬态抑制管(2)还包括与第七双向TVS管(D7)串联耦接的第四双向TVS管(D4)和与第四双向TVS管(D4)串联耦接的第十双向TVS管(D10),所述第十双向TVS管(D10)的另一端与输出负载端Lout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相主动灭弧式短路保护装置的功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IGBT电路(1)上设有第一快恢复电路(3),所述第一快恢复电路(3)包括第三快恢复二极管(D3)和与第三快恢复二极管(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周长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北秦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