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混凝土板与梁的连接结构及包含该连接结构的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8133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混凝土板与梁的连接结构,所述预制混凝土板和梁分别由钢筋和混凝土构成,所述预制混凝土板的端部安放在所述梁上,且所述预制混凝土板与梁之间、所述梁的上方以及预制混凝土板的上方设有由施工现场浇筑的混凝土构成的叠合层,所述叠合层内具有浇筑于混凝土内的叠合层钢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包含上述连接结构的建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施工现场浇筑的叠合层,使梁和预制混凝土板的形成了统一的整体,确保了梁和预制混凝土板在受力上的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通过补强钢筋及叠合层钢筋,可防止预制混凝土板的端部在板梁连接部位开裂、错位等情况的发生。(*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预制混凝土板与梁的连 接结构及包含该连接结构的建筑。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城市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人们对住宅的需求 日趋迫切,建筑物的高层化、大型化和复杂程度不断提高。而传统的建筑,都 是通过现场施工(例如现场浇铸混凝土框架、楼面等)完成的,不仅存在因施 工人员技术水平而导致的建筑质量风险,而且存在施工效率较低的问题。建筑工业化生产技术,是指把建筑各分部构件(例如柱、梁、楼面等)在 工厂集中生产加工,进行现场调运组装施工。采用建筑工业化作业,不仅提高 了建筑的效率,而且可最大程度改善结构精度,解决墙体开裂、渗漏等质量通 病,提高建筑性能,降低使用能耗和建造能耗,保护环境。高层、超建筑住宅多以框架结构体系为主,按部位(柱子、梁、楼板、阳 台等)选用预制混凝土复合工法为一个发展趋势。以往国内大量出现空心预制楼板技术,该技术中每块空心楼板在结构上是 独立的,没有现浇叠合层,而且与结构梁也是一般性的搭接关系,造成楼板与 楼板之间以及楼板和梁之间不能形成统一的整体,容易开裂、渗漏和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预制混凝土楼板在施工后容 易开裂、渗漏和损坏的缺陷,提供一种预制混凝土板与梁的连接结构及包含该 连接结构的建筑。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预制混凝土板与梁的连接结构,所述预制混凝土板由钢筋和混凝土构成,所述预制混凝土板 的端部安放在所述梁上,且所述预制混凝土板与梁之间、所述梁的上方以及预 制混凝土板的上方设有由施工现场浇筑的混凝土构成的叠合层,所述叠合层内 具有浇筑于混凝土内的叠合层钢筋。在本技术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板与梁的连接结构中,还包括浇筑于所述 叠合层的混凝土内的多根垂直于所述梁的补强钢筋,所述补强钢筋设于预制混 凝土板的上表面且延伸到所述梁的上方,所述多根补强钢筋的断面面积之和不小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板的断面面积的0. 2%。在本技术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板与梁的连接结构中,所述预制混凝土板 端部安放到所述梁尺寸为5-30mm。在本技术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板与梁的连接结构中,所述补强钢筋以直 线或弯折锚入的方式延伸到梁上方的尺寸不小于10d且在150mm以上,所述补 强钢筋在预制混凝土板上表面的尺寸不小于30d。在本技术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板与梁的连接结构中,所述叠合层钢筋包 括设于预制混凝土板上方且垂直于梁的垂向上端筋,所述垂向上端筋的端部延 伸到梁的上方且端部向下弯折,所述垂向上端筋的端部延伸到梁上方的水平部 分的尺寸不小于25d、弯折部分的尺寸不小于10d。在本技术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板与梁的连接结构中,所述预制混凝土板 包括桁架筋,所述桁架筋由浇筑于预制混凝土板内的下弦筋、露出预制混凝土 板上表面的上弦筋以及将所述上弦筋固接到下弦筋的格构筋组成,所述垂向上 端筋固定在桁架筋的上弦筋上。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使用如上所述的连接结构的建筑,包括门、窗以及 分别由钢筋和混凝土构成的预制混凝土板和梁,所述预制混凝土板的端部安放 在所述梁上,且所述预制混凝土板与梁之间、所述梁的上方以及预制混凝土板 的上方设有由施工现场浇筑的混凝土构成的叠合层,所述叠合层内具有浇筑于 混凝土内的叠合层钢筋。在本技术所述的建筑中,还包括浇筑于所述叠合层的混凝土内的多根 垂直于所述梁的补强钢筋,所述补强钢筋设于预制混凝土板的上表面且延伸到所述梁的上方,所述多根补强钢筋的断面面积之和不小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板的断面面积的0.2%。在本技术所述的建筑中,所述叠合层钢筋包括设于预制混凝土板上方 且垂直于梁的垂向上端筋,所述垂向上端筋的端部延伸到梁的上方且端部向下 弯折,所述垂向上端筋的端部延伸到梁上方的水平部分的尺寸不小于25d、弯 折部分的尺寸不小于10d。在本技术所述的建筑中,所述预制混凝土板包括桁架筋,所述桁架筋 由浇筑于预制混凝土板内的下弦筋、露出预制混凝土板上表面的上弦筋以及将 所述上弦筋固接到下弦筋的格构筋组成,所述垂向上端筋固定在桁架筋的上弦 筋上。本技术的预制混凝土板与梁的连接结构及包含该连接结构的建筑,通 过在施工现场浇筑的叠合层,使梁和预制混凝土板的形成了统一的整体,确保 了梁和预制混凝土板在受力上的安全可靠。本技术还通过补强钢筋及叠合 层钢筋,可防止预制混凝土板的端部在板梁连接部位开裂、错位等情况的发生。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技术预制混凝土板与梁的连接结构实施例的截面的结构示 意图2是另一实施例的预制混凝土板与梁的连接结构的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预制混凝土板与梁的连接结构中,预制混凝土板和预制混凝 土梁分别由钢筋和混凝土构成,预制混凝土板的端部安放在所述预制混凝土梁 上,且预制混凝土板与预制混凝土梁之间以及预制混凝土板的上方设有由施工 现场浇筑的混凝土构成的叠合层,叠合层内具有浇筑于混凝土内的叠合层钢 筋。如图1所示,是本技术预制混凝土板与梁的连接结构实施例的截面的结构示意图。预制混凝土板11和预制混凝土梁12分别在工厂由钢筋和混凝土 浇筑而成,而叠合层13则在施工现场由钢筋和混凝土浇筑而成。在本实施例中,预制混凝土板11的端部搭接在预制混凝土梁12顶面,叠 合层13则浇筑于预制混凝土板11与预制混凝土梁12之间以及预制混凝土板 11的上方。其中,预制混凝土梁12具有宽度为25mm以上的梁边钢筋保护层 (即预制混凝土梁12的边缘至梁内箍筋的距离,最佳为50mm),预制混凝土 板11的端部搭接在上述保护层上,通常其进入预制混凝土梁12的边缘的尺寸 d5为5-30mm,最佳为20mm。为了增加板与梁的连接结构的强度,在叠合层13内,还包括设于预制混 凝土板11上方的叠合层钢筋,具体包括垂直于预制混凝土梁12长度方向的垂 向上端筋15以及平行于预制混凝土梁12长度方向的纵向上端筋16,其中垂 向上端筋15的端部延伸到预制混凝土梁的上方且端部向下弯折。为保证梁板 连接部位的强度,垂向上端筋15的端部延伸到预制混凝土梁12上方的水平部 分的尺寸d4不小于25d (从梁边计)、弯折部分的尺寸d3不小于10d。此外,为了进一步增加板与梁的连接结构的强度,避免预制混凝土板11 的端部在板梁连接部位开裂、错位,在叠合层13中,还可包括在浇筑之前设 置的多根补强钢筋14。该补强钢筋14以垂直于预制混凝土梁12的长度方向 的方式(当然也可以有一定角度的倾斜,例如+/-30度)设置于预制混凝土板 ll的上表面,并以直线或弯折锚入的方式延伸到预制混凝土梁12的上方。为 了保证效果,补强钢筋14的直径和间距一般不小于同向切断的预制混凝土 11 的板内钢筋,且补强钢筋14的总的断面面积为预制混凝土板11的断面面积的 0.2%以上。此外,补强钢筋14位于预制混凝土板11上方的尺寸dl不小于30d (从梁边计);且补强钢筋14伸入预制混凝土梁12的尺寸(即延伸到梁上方 的尺寸)d2不小于10d并且在150mm以上(从梁边计)。如图2所示,是预制混凝土板11的另一侧边与另一预制混凝土梁22的连 接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同样地,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制混凝土板与梁的连接结构,所述预制混凝土板由钢筋和混凝土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板的端部安放在所述梁上,且所述预制混凝土板与梁之间、所述梁的上方以及预制混凝土板的上方设有由施工现场浇筑的混凝土构成的叠合层,所述叠合层内具有浇筑于混凝土内的叠合层钢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成全
申请(专利权)人: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