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杜晓璐专利>正文

一种井下电力传输线缆防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8081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井下电力传输线缆防护套公开了一种套在线缆外侧,通过重力进行回转,将蛇鼠甩掉的线缆防护套,能够有效提高对线缆的防护效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固定环和辅固定环相平行,多个连接杆一端等距置于主固定环一侧,另一端等距置于辅固定环一侧,多个所述连接杆呈环形分布,所述主固定环为开口环,且两端错开,所述主固定环一端上开有固定孔,所述主固定环另一端上开有卡槽,且和主固定环一端的固定孔相对应,封口杆一端置于主固定环一端的固定孔内,另一端穿过主固定环另一端的卡槽,所述辅固定环为开口环,且两端错开,所述辅固定环一端上开有固定孔,所述辅固定环另一端上开有卡槽,且和辅固定环一端的固定孔相对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下电力传输线缆防护套
本技术一种井下电力传输线缆防护套,涉及一种在井下煤矿施工时,对井下电力传输线缆进行保护的防护套,属于煤矿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套在线缆外侧,通过重力进行回转,将蛇鼠甩掉的线缆防护套。
技术介绍
目前,在进行井下煤矿施工时,需要将电力通过线缆传输至设备,在井下,线缆都是通过挂架悬挂在巷道侧壁,同时在井下施工时,很容易出现蛇鼠,沿着线缆进行攀爬,使得线缆发生短路,且井下环境中蛇鼠生命力顽强,现有的线缆保护装置都是在线缆表层增加防护层,如金属编织网,通过增加线缆的强度进行防护,但整体增加了线缆成本,且蛇鼠依然会沿着线缆进行攀爬至设备内,导致线路短路,影响工作,不能使蛇鼠脱离,现有的清除蛇鼠的方式费事费力,且不能灵活调整,适用范围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本技术一种井下电力传输线缆防护套提供了一种套在线缆外侧,通过重力进行回转,将蛇鼠甩掉的线缆防护套。能够有效提高对线缆的防护效果。本技术一种井下电力传输线缆防护套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一种井下电力传输线缆防护套由主固定环、连接耳、连接轴、连接杆、调节螺母、辅固定环、卡槽和封口杆组成,所述主固定环和辅固定环相平行,多个连接杆一端等距置于主固定环一侧,另一端等距置于辅固定环一侧,多个所述连接杆呈环形分布,所述主固定环为开口环,且两端错开,所述主固定环一端上开有固定孔,所述主固定环另一端上开有卡槽,且和主固定环一端的固定孔相对应,封口杆一端置于主固定环一端的固定孔内,另一端穿过主固定环另一端的卡槽,所述辅固定环为开口环,且两端错开,所述辅固定环一端上开有固定孔,所述辅固定环另一端上开有卡槽,且和辅固定环一端的固定孔相对应,封口杆一端置于辅固定环一端的固定孔内,另一端穿过辅固定环另一端的卡槽,两个连接耳对称置有主固定环外侧,两个连接耳对称置有辅固定环外侧,且和主固定环外侧的两个连接耳一一对应,连接轴一端置于主固定环外侧的连接耳上,另一端穿过辅固定环外侧对应的连接耳,所述连接轴另一端上置有调节螺母,且和连接轴相螺接。使用时,初始状态下,连接杆为直杆,当对井下电力传输线缆进行保护时,首先将主固定环上的封口杆拆掉,将辅固定环上的封口杆拆掉,使主固定环和辅固定环打开,然后将线缆从主固定环开口处和辅固定环开口处放入多个连接杆之间,可以适当掰动主固定环和辅固定环,调节开口大小,便于将线缆放入,然后再将封口杆依次穿过主固定环一端的固定孔和另一端的卡槽,对主固定环开口进行封闭,使主固定环闭合,将封口杆依次穿过辅固定环一端的固定孔和另一端的卡槽,对辅固定环开口进行封闭,使辅固定环闭合,然后同时转动两个调节螺母,调节螺母沿着对应的连接轴移动,并且推动辅固定环,使辅固定环沿着连接轴向主固定环移动,辅固定环挤压多个连接杆,多个连接杆受挤压力分别隆起,形成椭球状,进而线缆被防护在多个连接杆形成的椭球状内部,线缆和本技术之间置有间隙,当蛇鼠沿线缆攀爬时,会先爬至本技术上,本技术外侧为互不接触的连接杆,蛇鼠只能依附在一根或两根相邻的连接杆上,由于本技术与线缆之间存在间隙,本技术会在重力作用下发生转动,蛇鼠所依附的连接杆迅速转向下方,将依附其上的蛇鼠甩下,达到井下煤矿施工时,对井下电力传输线缆进行保护的目的。有益效果。一、结构简单,方便实用。二、价格低廉,降低了井下线缆防护成本。三、能够有效提高对线缆的防护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井下电力传输线缆防护套的立体结构图。附图中其中零件为:主固定环(1),连接耳(2),连接轴(3),连接杆(4),调节螺母(5),辅固定环(6),卡槽(7),封口杆(8)。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一种井下电力传输线缆防护套是这样实现的,由主固定环(1)、连接耳(2)、连接轴(3)、连接杆(4)、调节螺母(5)、辅固定环(6)、卡槽(7)和封口杆(8)组成,所述主固定环(1)和辅固定环(6)相平行,多个连接杆(4)一端等距置于主固定环(1)一侧,另一端等距置于辅固定环(6)一侧,多个所述连接杆(4)呈环形分布,所述主固定环(1)为开口环,且两端错开,所述主固定环(1)一端上开有固定孔,所述主固定环(1)另一端上开有卡槽(7),且和主固定环(1)一端的固定孔相对应,封口杆(8)一端置于主固定环(1)一端的固定孔内,另一端穿过主固定环(1)另一端的卡槽(7),所述辅固定环(6)为开口环,且两端错开,所述辅固定环(6)一端上开有固定孔,所述辅固定环(6)另一端上开有卡槽(7),且和辅固定环(6)一端的固定孔相对应,封口杆(8)一端置于辅固定环(6)一端的固定孔内,另一端穿过辅固定环(6)另一端的卡槽(7),两个连接耳(2)对称置有主固定环(1)外侧,两个连接耳(2)对称置有辅固定环(6)外侧,且和主固定环(1)外侧的两个连接耳(2)一一对应,连接轴(3)一端置于主固定环(1)外侧的连接耳(2)上,另一端穿过辅固定环(6)外侧对应的连接耳(2),所述连接轴(3)另一端上置有调节螺母(5),且和连接轴(3)相螺接。使用时,初始状态下,连接杆(4)为直杆,当对井下电力传输线缆进行保护时,首先将主固定环(1)上的封口杆(8)拆掉,将辅固定环(6)上的封口杆(8)拆掉,使主固定环(1)和辅固定环(6)打开;其次将线缆从主固定环(1)开口处和辅固定环(6)开口处放入多个连接杆(4)之间,可以适当掰动主固定环(1)和辅固定环(6),调节开口大小,便于将线缆放入;再将封口杆(8)依次穿过主固定环(1)一端的固定孔和另一端的卡槽(7),对主固定环(1)开口进行封闭,使主固定环(1)闭合,将封口杆(8)依次穿过辅固定环(6)一端的固定孔和另一端的卡槽(7),对辅固定环(6)开口进行封闭,使辅固定环(6)闭合,然后同时转动两个调节螺母(5),调节螺母(5)沿着对应的连接轴(3)移动,并且推动辅固定环(6),使辅固定环(6)沿着连接轴(3)向主固定环(1)移动,辅固定环(6)挤压多个连接杆(4),多个连接杆(4)受挤压力分别隆起,形成椭球状,进而线缆被防护在多个连接杆(4)形成的椭球状内部,线缆和本技术之间置有间隙;当蛇鼠沿线缆攀爬时,会先爬至本技术上,本技术外侧为互不接触的连接杆(4),蛇鼠只能依附在一根或两根相邻的连接杆(4)上,由于本技术与线缆之间存在间隙,本技术会在重力作用下发生转动,蛇鼠所依附的连接杆(4)迅速转向下方,将依附其上的蛇鼠甩下;达到井下煤矿施工时,对井下电力传输线缆进行保护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下电力传输线缆防护套,其特征是:由主固定环、连接耳、连接轴、连接杆、调节螺母、辅固定环、卡槽和封口杆组成,所述主固定环和辅固定环相平行,多个连接杆一端等距置于主固定环一侧,另一端等距置于辅固定环一侧,多个所述连接杆呈环形分布,所述主固定环一端上开有固定孔,所述主固定环另一端上开有卡槽,且和主固定环一端的固定孔相对应,封口杆一端置于主固定环一端的固定孔内,另一端穿过主固定环另一端的卡槽,所述辅固定环一端上开有固定孔,所述辅固定环另一端上开有卡槽,且和辅固定环一端的固定孔相对应,封口杆一端置于辅固定环一端的固定孔内,另一端穿过辅固定环另一端的卡槽,两个连接耳对称置有主固定环外侧,两个连接耳对称置有辅固定环外侧,且和主固定环外侧的两个连接耳一一对应,连接轴一端置于主固定环外侧的连接耳上,另一端穿过辅固定环外侧对应的连接耳,所述连接轴另一端上置有调节螺母,且和连接轴相螺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电力传输线缆防护套,其特征是:由主固定环、连接耳、连接轴、连接杆、调节螺母、辅固定环、卡槽和封口杆组成,所述主固定环和辅固定环相平行,多个连接杆一端等距置于主固定环一侧,另一端等距置于辅固定环一侧,多个所述连接杆呈环形分布,所述主固定环一端上开有固定孔,所述主固定环另一端上开有卡槽,且和主固定环一端的固定孔相对应,封口杆一端置于主固定环一端的固定孔内,另一端穿过主固定环另一端的卡槽,所述辅固定环一端上开有固定孔,所述辅固定环另一端上开有卡槽,且和辅固定环一端的固定孔相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晓璐安玉刚王宇鹏
申请(专利权)人:杜晓璐安玉刚王宇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