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7841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4:46
一种微型输送装置,包括:堆叠设置的进气板、共振片、压电致动器及集气板,其中共振片与压电致动器之间具有腔室间距形成的第一腔室,精确控制腔室间距来确保第一腔室具有足够的空间,使压电致动器受驱动时,气体由进气板导入,经共振片进入第一腔室内,再继续传输,以形成压力梯度流道持续推出气体;并与一微型阀门装置组成一微型流体控制装置。微型阀门装置包括堆叠设置的阀门片以及出口板;当气体自微型流体控制装置传输至微型阀门装置内,因应气体的单向流动而使阀门片的阀孔进行开或关,俾进行集压或卸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型输送装置
本案是关于一种微型输送装置,尤指一种微型超薄且静音的微型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于各领域中无论是医药、电脑科技、打印、能源等工业,产品均朝精致化及微小化方向发展,其中微帮浦、喷雾器、喷墨头、工业打印装置等产品所包含的流体输送结构为其关键技术,是以,如何借创新结构突破其技术瓶颈,为发展的重要内容。举例来说,于医药产业中,许多需要采用气压动力驱动的仪器或设备,通常采以传统马达及气压阀来达成其气体输送的目的。然而,受限于此等传统马达以及气体阀的结构的限制,使得此类的仪器设备难以缩小其体积,以至于整体装置的体积无法缩小,即难以实现薄型化的目标,因此也无法装设置可携式装置上或与可携式装置配合使用,便利性不足。此外,该多个传统马达及气体阀于作动时亦会产生噪音,令使用者焦躁,导致使用上的不便利及不舒适。然而,微型化会提升组装上的困难,特别是微型流体装置的各元件之间的距离都会影响到传输效率,因此,如何在微型化的同时能够精确的控制元件间距实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案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可携式或穿戴式仪器或设备中的微型输送装置。为达上述目的,本案的一较广义实施态样为提供一微型输送装置,包括:一进气板,具有至少一进气孔、至少一汇流排孔及一汇流腔室,该至少一进气孔供导入气体,该至少一汇流排孔的一端连通该至少一进气孔,另一端与该汇流腔室连通,以引导导入该进气孔的气体汇流至该汇流腔室;一共振片,具有一中空孔洞,对应该进气板的该汇流腔室;一压电致动器,具有:一悬浮板,该悬浮板具有介于4mm至8.5mm之间的直径,该悬浮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一外框,环绕设置于该悬浮板的周边,且具有一组配表面及一外框底面;至少一支架,连接设置于该悬浮板与该外框之间,用以提供弹性支撑该悬浮板;以及一压电元件,贴附于该悬浮板的该第一表面;其中,上述的该共振片堆叠于该压电致动器的该外框的该组配表面,该进气板堆叠于该共振片,使该压电致动器、该共振片、该进气板依序对应堆叠设置,且该共振片与该压电致动器之间具有一腔室间距以形成一第一腔室,使该压电致动器受驱动时,气体由该进气板的该至少一进气孔导入,经该至少一汇流排孔汇集至该汇流腔室,再流经该共振片的该中空孔洞,以进入该第一腔室内,再由该压电致动器的该至少一支架之间的一空隙向下传输至该集气板,以持续推出气体。附图说明图1A为本案为较佳实施例的微型流体控制装置的正面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B为图1A所示的微型流体控制装置的正面组合结构示意图。图2A为图1A所示的微型流体控制装置的背面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B为图1A所示的微型流体控制装置的背面组合结构示意图。图3A为图1A所示的微型流体控制装置的压电致动器的正面组合结构示意图。图3B为图1A所示的微型流体控制装置的压电致动器的背面组合结构示意图。图3C为图1A所示的微型流体控制装置的压电致动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案微型输送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5A至图5C为图4所示的微型输送装置的局部作动示意图。图6A为图1A所示的微型流体控制装置的集气板与微型阀门装置的集压作动示意图。图6B为图1A所示的微型流体控制装置的集气板与微型阀门装置的卸压作动示意图。图7A至图7D为图1A所示的微型流体控制装置的集压作动示意图。图8为图1A所示的微型流体控制装置的降压或是卸压作动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微型流体控制装置1A:微型输送装置1B:微型阀门装置11:进气板11a:进气板的第二表面11b:进气板的第一表面110:进气孔111:汇流腔室112:汇流排孔12:共振片12a:可动部12b:固定部120:中空孔洞121:第一腔室13:压电致动器130:悬浮板130a:第二表面130b:第一表面130c:凸部130d:中心部130e:外周部130f:凸部顶面131:外框131a:组配表面131b:外框底面132:支架133:压电元件134、151:导电接脚135:空隙141、142:绝缘片15:导电片16:集气板16a:容置空间160:表面161:基准表面162:集气腔室163:第一贯穿孔164:第二贯穿孔165:第一卸压腔室166:第一出口腔室167、181a:凸部结构168:侧壁17:阀门片170:阀孔171:定位孔洞18:出口板180:基准表面181:卸压通孔182:出口通孔183:第二卸压腔室184:第二出口腔室185:连通流道_187:第二表面188:限位结构19:出口g:腔室间距d:压电致动器的振动位移x:压电致动器的振动位移与腔室间距的差值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案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案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案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架构于限制本案。本案的微型流体控制装置1是可应用于医药生技、能源、电脑科技或是打印等工业,俾用以传送气体,但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1A、图1B、图2A、图2B及第7A至7D图所示,本案的微型流体控制装置1是由微型输送装置1A以及微型阀门装置1B所组合而成,其中微型输送装置1A具有进气板11、共振片12、压电致动器13、绝缘片141、142、导电片15及集气板16等结构。压电致动器13是对应于共振片12而设置,并使进气板11、共振片12、压电致动器13、绝缘片141、导电片15、另一绝缘片142、集气板16等依序堆叠设置。该压电致动器13是由一悬浮板130、一外框131、至少一支架132以及一压电元件133所共同组装而成。微型阀门装置1B包含一阀门片17以及一出口板18,但不以此为限。且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A所示,集气板16不仅为单一的板件结构,亦可为周缘具有侧壁168的框体结构,且该长度及该宽度比值为0.53倍至1.88倍之间。该周缘所构成的侧壁168与其底部的板件共同定义出一容置空间16a,用以供该压电致动器13设置于容置空间16a中,故当本案的微型流体控制装置1组装完成后,则其正面示意图如图1B所示,以及图7A至图7D所示,可见该微型输送装置1A是与微型阀门装置1B相对应组装而成,亦即该微型阀门装置1B的阀门片17及出口板18是依序堆叠设置并定位于该微型输送装置1A的集气板16而成。而其组装完成的背面示意图则可见出口板18上的卸压通孔181及出口19,出口19用以与一装置(未图示)连接,卸压通孔181则供以使微型阀门装置1B内的气体排出,以达卸压的功效。借由此微型输送装置1A以及微型阀门装置1B的组装设置,以使气体自微型输送装置1A的进气板11上的至少一进气孔110进气,并透过压电致动器13的作动,而流经多个压力腔室(未图示)继续传输,进而可使气体于微型阀门装置1B内单向流动,并将压力蓄积于与微型阀门装置1B的出口19相连的一装置(未图示)中,且当需进行卸压时,则调控微型输送装置1A的输出量,使气体经由微型阀门装置1B的出口板18上的卸压通孔181而排出,以进行卸压。请续参阅图1A及图2A所示,微型输送装置1A的进气板11是具有第一表面11b、第二表面11a及至少一进气孔110,于本实施例中,进气孔110的数量是为4个,但不以此为限,其是贯穿进气板11的第一表面11b及第二表面11a,主要用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进气板,具有至少一进气孔、至少一汇流排孔及一汇流腔室,该至少一进气孔供导入气体,该至少一汇流排孔的一端连通该至少一进气孔,另一端与该汇流腔室连通,以引导导入该至少一进气孔的气体汇流至该汇流腔室;一共振片,具有一中空孔洞,对应该进气板的该汇流腔室;一压电致动器,具有:一悬浮板,具有介于4mm至8.5mm之间的直径,以及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一外框,环绕设置于该悬浮板的周边,且具有一组配表面及一外框底面;至少一支架,连接设置于该悬浮板与该外框之间,用以提供弹性支撑该悬浮板;以及一压电元件,贴附于该悬浮板的该第一表面;其中,该共振片堆叠于该压电致动器的该外框的该组配表面,该进气板堆叠于该共振片,使该压电致动器、该共振片依序对应堆叠设置,且该共振片与该压电致动器之间具有一腔室间距以形成一第一腔室,使该压电致动器受电压驱动时,气体由该进气板的该至少一进气孔导入,经该至少一汇流排孔汇集至该汇流腔室,再流经该共振片的该中空孔洞,以进入该第一腔室内,再由该压电致动器的该至少一支架之间的一空隙向下传输,以持续推出气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进气板,具有至少一进气孔、至少一汇流排孔及一汇流腔室,该至少一进气孔供导入气体,该至少一汇流排孔的一端连通该至少一进气孔,另一端与该汇流腔室连通,以引导导入该至少一进气孔的气体汇流至该汇流腔室;一共振片,具有一中空孔洞,对应该进气板的该汇流腔室;一压电致动器,具有:一悬浮板,具有介于4mm至8.5mm之间的直径,以及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一外框,环绕设置于该悬浮板的周边,且具有一组配表面及一外框底面;至少一支架,连接设置于该悬浮板与该外框之间,用以提供弹性支撑该悬浮板;以及一压电元件,贴附于该悬浮板的该第一表面;其中,该共振片堆叠于该压电致动器的该外框的该组配表面,该进气板堆叠于该共振片,使该压电致动器、该共振片依序对应堆叠设置,且该共振片与该压电致动器之间具有一腔室间距以形成一第一腔室,使该压电致动器受电压驱动时,气体由该进气板的该至少一进气孔导入,经该至少一汇流排孔汇集至该汇流腔室,再流经该共振片的该中空孔洞,以进入该第一腔室内,再由该压电致动器的该至少一支架之间的一空隙向下传输,以持续推出气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悬浮板的该第一表面与该外框的该组配表面形成为非共平面,且使该悬浮板的该第一表面与该共振片之间保持该腔室间距。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腔室间距由该至少一支架成形于该悬浮板与该外框之间所调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悬浮板的该第一表面低于该外框的该组配表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悬浮板的该第二表面低于该外框的该外框底面。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框、该至少一支架及该悬浮板呈一盘形结构。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悬浮板的该第一表面具有一凸部,该凸部具有一凸部顶面,该凸部顶面与该外框的该组配表面为非共平面。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悬浮板的该凸部顶面低于该外框的该组配表面。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悬浮板的该凸部为一圆形凸起结构,其直径与该悬浮板的直径0.4~0.5倍。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压电元件是为圆形的形态,其直径小于该悬浮板的直径。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微型输送装置更包括至少一绝缘片及一导电片,且该至少一绝缘片及该导电片依序设置于该压电致动器之下。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集气板,该集气板具有一第一贯穿孔、一第二贯穿孔、一第一卸压腔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皓然黄启峰韩永隆郭俊毅
申请(专利权)人: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