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教学用便于调节高度的踏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7800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教学用便于调节高度的踏板,包括踏板本体,踏板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的数量为四个且固定连接在踏板本体底部的四角处,调节装置包括下壳体,下壳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保护壳体,保护壳体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驱动转轴,驱动转轴的底端贯穿保护壳体且延伸至其内部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调节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多数的踏板都难以进行调节高度的问题,教师可根据自己的身高和书写习惯,自由调节踏板的高度,之后进行板书,使用的舒适度较高,且操作方便,结构紧凑,有利于老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教学用便于调节高度的踏板
本技术涉及教学
,具体为一种教学用便于调节高度的踏板。
技术介绍
教育即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让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对一种事物由感官触摸而到以认知理解的状态,并形成一种相对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识思维。但同时,人有着自我意识上的思维,又有着其自我的感官维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识思维都未必能够绝对正确,而应该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维的方向,只要它不偏差事物的内在;教育又是一种思维的传授,而人因为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又有着另样的思维走势,所以教育当以最客观、最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如此,人的思维才不至于过于偏差,并因思维的丰富而逐渐成熟、理性,并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拥有最正确的思维认知。在教学过程中,少不了踏板的存在,其主要作用是放置在黑板下方,教师踩在上面进行板书,用以解决部分教师身高较矮,或无法在黑板上方书写的情况,然而现有技术中,大多数的踏板都难以进行调节高度,大多学校均是选用固定高度的踏板,但是仍无法满足身高差距较高的教师使用,老师无法站在一个合适的高度来进行板书,使用的舒适度较低,不利于老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教学用便于调节高度的踏板,具备方便调节高度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多数的踏板都难以进行调节高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教学用便于调节高度的踏板,包括踏板本体,所述踏板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的数量为四个且固定连接在踏板本体底部的四角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保护壳体,所述保护壳体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驱动转轴,所述驱动转轴的底端贯穿保护壳体且延伸至其内部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左侧贯穿下壳体且延伸至其内部设置有与其相互啮合的从动齿轮,所述下壳体内壁底部的左右两侧和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四个支撑柱的顶部均与从动齿轮相互接触,所述下壳体的上方设置有上壳体,所述上壳体的顶部与踏板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压块,所述弹簧压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耐磨块,所述耐磨块底部的凹槽内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底部从上至下依次贯穿耐磨块和从动齿轮且延伸至从动齿轮的外部,所述丝杆表面且对应从动齿轮的位置设置有螺母,所述螺母的表面与从动齿轮的内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弹簧压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上壳体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固定杆远离弹簧压块的一端贯穿滑槽且延伸至其内部,位于滑槽内部的固定杆表面活动连接有滚轮,所述上壳体对应滚轮的位置开设有与其配合使用的限位槽。优选的,所述下壳体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保护垫,所述保护垫的顶部与上壳体的底部相互接触。优选的,所述保护壳体内壁底部且对应主动齿轮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顶部的凹槽内设置有支撑滚珠,所述支撑滚珠的顶部与主动齿轮的底部相互接触。优选的,所述下壳体右侧且对应保护壳体底部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靠近保护壳体的一侧与保护壳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踏板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橡胶软垫,所述橡胶软垫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滑软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调节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多数的踏板都难以进行调节高度的问题,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从动齿轮转动,套在从动齿轮内的螺母带动丝杆向上顶起弹簧压块和减震弹簧,从而将上壳体顶起,实现了对踏板本体的高度调节,教师可根据自己的身高和书写习惯,自由调节踏板的高度,之后进行板书,使用的舒适度较高,且操作方便,结构紧凑,有利于老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2、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杆、滑槽、滚轮和限位槽,可以对弹簧压块向上顶起减震弹簧的轨迹进行限位,以保证弹簧压块以一个完全竖直的方向压动减震弹簧,防止减震弹簧倾斜而造成的上壳体倾斜,产生危险,通过设置保护垫,防止在未进行高度调节时,上壳体的底部直接碰撞到下壳体的顶部,产生磨损,影响使用寿命,通过设置固定块和支撑滚珠,可辅助性的对主动齿轮进行支撑,可有效防止主动齿轮从驱动转轴上脱落,通过设置加强筋,加固了保护壳体在下壳体上的固定,通过设置橡胶软垫和防滑软刺,提高了老师踩在踏板本体上的舒适度和防滑程度,提高了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的结构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调节装置主视图的结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A-A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图2中B-B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调节装置仰视图的结构剖面图。图中:1踏板本体、2调节装置、21下壳体、22保护壳体、23驱动电机、24驱动转轴、25主动齿轮、26从动齿轮、27支撑柱、28上壳体、29减震弹簧、210弹簧压块、211耐磨块、212丝杆、213螺母、214固定杆、215滑槽、216滚轮、217限位槽、218保护垫、219固定块、220支撑滚珠、221加强筋、3橡胶软垫、4防滑软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一种教学用便于调节高度的踏板,包括踏板本体1,踏板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调节装置2,踏板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橡胶软垫3,橡胶软垫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滑软刺4,调节装置2的数量为四个且固定连接在踏板本体1底部的四角处,调节装置2包括下壳体21,下壳体2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保护壳体22,下壳体21右侧且对应保护壳体22底部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加强筋221,加强筋221靠近保护壳体22的一侧与保护壳体22固定连接,保护壳体22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3,驱动电机23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驱动转轴24,驱动转轴24的底端贯穿保护壳体22且延伸至其内部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25,保护壳体22内壁底部且对应主动齿轮25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19,固定块219顶部的凹槽内设置有支撑滚珠220,支撑滚珠220的顶部与主动齿轮25的底部相互接触,主动齿轮25的左侧贯穿下壳体21且延伸至其内部设置有与其相互啮合的从动齿轮26,下壳体21内壁底部的左右两侧和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7,四个支撑柱27的顶部均与从动齿轮26相互接触,下壳体21的上方设置有上壳体28,上壳体28的顶部与踏板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下壳体2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保护垫218,保护垫218的顶部与上壳体28的底部相互接触,上壳体28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29,减震弹簧2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压块210,弹簧压块210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14,上壳体28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215,固定杆214远离弹簧压块210的一端贯穿滑槽215且延伸至其内部,位于滑槽215内部的固定杆214表面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教学用便于调节高度的踏板,包括踏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调节装置(2),所述调节装置(2)的数量为四个且固定连接在踏板本体(1)底部的四角处,所述调节装置(2)包括下壳体(21),所述下壳体(2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保护壳体(22),所述保护壳体(22)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3),所述驱动电机(23)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驱动转轴(24),所述驱动转轴(24)的底端贯穿保护壳体(22)且延伸至其内部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25),所述主动齿轮(25)的左侧贯穿下壳体(21)且延伸至其内部设置有与其相互啮合的从动齿轮(26),所述下壳体(21)内壁底部的左右两侧和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7),四个支撑柱(27)的顶部均与从动齿轮(26)相互接触,所述下壳体(21)的上方设置有上壳体(28),所述上壳体(28)的顶部与踏板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28)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29),所述减震弹簧(2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压块(210),所述弹簧压块(2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耐磨块(211),所述耐磨块(211)底部的凹槽内设置有丝杆(212),所述丝杆(212)的底部从上至下依次贯穿耐磨块(211)和从动齿轮(26)且延伸至从动齿轮(26)的外部,所述丝杆(212)表面且对应从动齿轮(26)的位置设置有螺母(213),所述螺母(213)的表面与从动齿轮(26)的内壁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教学用便于调节高度的踏板,包括踏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调节装置(2),所述调节装置(2)的数量为四个且固定连接在踏板本体(1)底部的四角处,所述调节装置(2)包括下壳体(21),所述下壳体(2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保护壳体(22),所述保护壳体(22)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3),所述驱动电机(23)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驱动转轴(24),所述驱动转轴(24)的底端贯穿保护壳体(22)且延伸至其内部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25),所述主动齿轮(25)的左侧贯穿下壳体(21)且延伸至其内部设置有与其相互啮合的从动齿轮(26),所述下壳体(21)内壁底部的左右两侧和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7),四个支撑柱(27)的顶部均与从动齿轮(26)相互接触,所述下壳体(21)的上方设置有上壳体(28),所述上壳体(28)的顶部与踏板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28)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29),所述减震弹簧(2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压块(210),所述弹簧压块(2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耐磨块(211),所述耐磨块(211)底部的凹槽内设置有丝杆(212),所述丝杆(212)的底部从上至下依次贯穿耐磨块(211)和从动齿轮(26)且延伸至从动齿轮(26)的外部,所述丝杆(212)表面且对应从动齿轮(26)的位置设置有螺母(213),所述螺母(213)的表面与从动齿轮(26)的内壁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兆花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鸿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