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式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69904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罐式集装箱,包括罐体和支撑罐体的框架;框架包括分别支撑罐体两端的两端框、沿罐体纵向间隔设置并支撑罐体底部的多个鞍座,以及连接端框与相近的鞍座的底支撑组件;鞍座具有下凹的承托面,承托面与罐体的底部周向轮廓形状适配而承托罐体;在罐体的横截面上,承托面两端端点和罐体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不小于150°;底支撑组件包括连接梁和支撑件;连接梁一端连接端框的底角部,另一端连接鞍座,且连接处与鞍座的底部之间具有高度间隔;支撑件连接于连接梁靠近鞍座的一端,支撑件上一体成型地设有沿罐体纵向延伸的支撑板,支撑板固定连接罐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框架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罐箱可具有大容积和大载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罐式集装箱
本技术涉及储运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罐式集装箱。
技术介绍
罐式集装箱(常简称为“罐箱”)结构主要有罐体和支撑罐体的框架构成,框架承担罐体的载荷,并将载荷传递给运输工具(如运输车、运输船等)。现有技术中,对于容积范围为27m3~37m3、最大设计总重36T~39T这类具有较大容积的罐式集装箱,其框架常包括支撑罐体两端的端框以及支撑罐体底部的鞍座,其中,鞍座对罐体的包角角度一般在80°~100°范围内,鞍座承担的载荷较小。而按目前罐式集装箱的发展趋势,开发更大容积的罐式集装箱是大势所趋,目前的鞍座结构难以满足要求。在现有的一些较优的结构中,端框与鞍座还会通过连接梁连接连为一体,以增加承载能力。但现有结构中,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端框的底部、鞍座的底部相连,载荷传递的效果不佳,框架整体承载能力的增加效果有限。为满足更大容积的罐式集装箱的需求,罐式集装箱的框架结构仍有待进一步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具有大容积和大载重的罐式集装箱。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罐式集装箱,包括罐体和支撑所述罐体的框架;所述框架包括分别支撑所述罐体两端的两端框、沿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和支撑所述罐体的框架;所述框架包括分别支撑所述罐体两端的两端框、沿所述罐体纵向间隔设置并支撑罐体底部的多个鞍座,以及连接所述端框与相近的所述鞍座的底支撑组件;所述鞍座具有下凹的承托面,所述承托面与所述罐体的底部周向轮廓形状适配而承托所述罐体;在所述罐体的横截面上,所述承托面两端端点和所述罐体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不小于150°;所述底支撑组件包括连接梁和支撑件;所述连接梁一端连接所述端框的底角部,另一端连接所述鞍座,且连接处与所述鞍座的底部之间具有高度间隔;所述支撑件连接于所述连接梁靠近所述鞍座的一端,所述支撑件上一体成型地设有沿所述罐体纵向延伸的支撑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和支撑所述罐体的框架;所述框架包括分别支撑所述罐体两端的两端框、沿所述罐体纵向间隔设置并支撑罐体底部的多个鞍座,以及连接所述端框与相近的所述鞍座的底支撑组件;所述鞍座具有下凹的承托面,所述承托面与所述罐体的底部周向轮廓形状适配而承托所述罐体;在所述罐体的横截面上,所述承托面两端端点和所述罐体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不小于150°;所述底支撑组件包括连接梁和支撑件;所述连接梁一端连接所述端框的底角部,另一端连接所述鞍座,且连接处与所述鞍座的底部之间具有高度间隔;所述支撑件连接于所述连接梁靠近所述鞍座的一端,所述支撑件上一体成型地设有沿所述罐体纵向延伸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罐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包括沿所述罐体纵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承托板、连接各承托板底部的底板、连接各承托板侧部的封板以及连接相邻两承托板的筋板;各所述承托板的上边缘形成所述承托面;所述连接梁及所述支撑件均连接所述承托板,所述连接梁与所述底板之间具有高度间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端部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琅朱红军孟庆国申凡晶陈龙施建荣汪海平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中集罐式储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安瑞科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