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昭锦专利>正文

隔热组合房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6981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以多层复合隔热板及多种铝型材条组成的隔热组合房屋,它包括有三层式壁板、浪型板2、及“U”型、“H”型、“斤”型、“__”型、“__”型铝挤型联接条。借助于复合隔热板与各种铝型材间的相互套合,能迅速组成一非常坚固,美观且隔热效果非常良好的组合房屋。(*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隔热组合房屋。在目前一般的非永久性房屋中,如以铁架、石棉瓦等所组成的厂房,或是在原建筑物的顶楼上再加盖的铁架房屋,以及许多种类的以铁架、石棉瓦等为材料组成的组合式房屋中,因考虑到它们为非永久性建筑物,所以大都是以铁架为结构框架,而后在其上覆盖石棉瓦,外墙则用石棉板或蔗纸板构成。但对于这类房屋,由于它采用铁架为结构框架,故必须尽量减少铁架的自重,为此铁架大都以三角点方式构成,这样在减轻重量的同时也能兼顾其强度。但这样一来就需先将铁架构成,然后再在其顶外部覆盖石棉瓦等,若此时需室内装修成隔间或隔热,就需要再在室内壁面上另外钉设美化板或隔热板等,这样不仅在搭建时费时费工,而且其隔热隔音效果欠佳,且所覆盖之石棉瓦板强度也不够,易毁损,另一方面也欠美观。本技术就是针对上述房屋结构的缺弊而设计出的一种新的组合房屋,这种房屋构成迅速、结构紧固、合理,不仅外形美观而且隔热效果非常良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隔热组合房屋-实施例的整体外观图。图2为依本技术组成的房屋的框架。图3为本技术中的“U”型条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I”型梁臂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中的“H”型联接条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中的“斤”型角座的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中的“ ”型联接条的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中的“ ”型联接条的立体图。图9为本技术中的复合浪型板的立体图。图10为本技术中的复合壁板的立体图。图11为本技术中的海棉防水垫的立体图。图12为上述海棉防水垫实际设置在房顶上时的立体图。在图中,1为壁板,2为浪型板,3为“U”型条,4为铝门窗,11为烤漆平板,12为PU发泡层,21为烤漆浪型板,22为下层金属烤漆平板,23为PU发泡层,24为盖板,25为防水垫,31为“ ”型角座,32为“H”型联接条,33为“ ”型联接条,34为“ ”型联接条,35为“I”型梁臂。下面对照附图详述本技术的详细内容。请先参阅图1给出的房屋外观图,再配合参阅图2给出的框架图,本技术中的壁板1和屋顶浪型板2均为三层复合板,其壁板1的上、下层面板均为金属烤漆平板11,中层为隔热PU发泡层12(如图10所示);屋顶浪型板2的上层为金属烤漆浪型板21,下层22为金属烤漆平板或彩色尼龙布等,中层亦为隔热PU发泡层23(如图9所示)。在搭建时,如地基原为混凝土平地(如原楼顶),则只需先将“U”型铝挤型条3(如图3所示)以螺栓固定在地面上,然后在直角转角处的“U”型条3之上则用螺钉固定“ ”型角座条31(如图6所示),而每隔一定距离(按壁板的宽度)与别固定“H”型联接条32(如图5所示),或者是“ ”型联接条33(如图7所示),另外,在十字交叉处则固定“ ”型联接条34(如图3所示)。然后,将壁板1裁切成所需的长度和形状,分别插置于各联接条间,在其上以“U”型条3覆盖,并在每一铝型条的交接处用螺钉螺母联接,这样即可成为整体型的外壁面及隔间壁面等。因为外壁和内壁均为金属烤漆板,所以均不需再美化粉刷。在覆盖屋顶浪型板2时,则只需先在成型壁上用“I”型梁臂35(如图4所示)架成屋顶,并用螺钉分别固定在顶上“U”型条3上,然后在其上铺上前述复合浪型板2,并采用一般的钩钉方式固定。对于一般的浪型板搭盖的屋顶,在屋顶相交的棱线上因两边浪型板的交接处会有空隙,为防雨一般都是用一折成“ ”型的盖板盖上,但一般这类盖板均为平板面,所以它与浪型板的凹底间就会形成很大的空隙,在狂风大雨时雨会由此空隙而进入两浪型板交接处形成的空隙处,滴入室内,为防止这一情况的发生,本技术中在屋顶棱线上加盖的盖板24下增设一海棉防止垫25(如图11、12所示),该海棉防水垫一面的形状与浪型板凹凸互补,另一面为平面,这样借助于海棉防水垫的柔软、可压性,可使其紧密地位于盖板与浪型板之间,从而可完全防止雨水的渗入。另外,在设置门窗处予留空间,并将预先组装好的铝门窗4跨置在予留处,并用螺钉旋紧固定在“U”型条3与“H”型联接条32上。这样最后可组合成一房屋。上述房屋为较低矮时的情况,它能完全用本技术中的各个构件组成,而对于较高及大空间的房屋,(如工厂厂房等)则其基础框架可以用通常的铁架组成,然后在外墙的地线上予先固定“U”型条3,再按一定间距分别用螺丝固定“H”型联接条32,再将前述壁板1插置于各联接条32中,如墙面的高度较高或宽度较宽时,则可以铁条穿过壁板1的中层,并将铁条以螺纹式迫紧,固定于原铁架支柱上,这样即能保证壁面不会有凹凸且强度得到保证。另外也可运用其它各型联接条组合成需要的各种隔间,而屋顶浪型板2的安装则只需采用钩钉固定即可。这样的厂房不仅内、外观皆非常美丽,且由于中层隔热PU发泡层12的隔热作用,使厂房内较为凉爽,再由于三层式壁板及浪型板的结构,其强度更为增强,从而可保证厂房的安全。由上述可见,本技术提出的隔热组合房屋由于组合非常方便、迅速,而且可以省下壁面装潢粉刷及装设隔热板等等工程,所以节约了许多工资,使得组合成本较为低廉。经测试可知,本技术中的壁板1整体热传导系数在65℃时为0.024kcal/m℃hr,故隔热效果非常良好;该壁板的抗折荷重为160Kg/20Cm,故整体强度很高。从而用这种壁板组成的房屋不仅隔热,保温性能良好,而且也非常坚固。权利要求1.一种隔热组合房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三层式壁板1,浪型板2,以及“U”型、“H”型、“斤”型、“”型、“”型铝挤型联接条,其中壁板1的上、下层为金属烤漆平板11,中层为隔热PU发泡层12,而浪型板2的上层为金属烤漆浪型板21,下层为金属烤漆平板22,中层亦为隔热PU发泡层,而各型联接条间则以螺丝钉或拉钉相互联接固定成一框架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隔热组合房屋,其特征在于在浪型板2相交棱线处的盖板24下,放有上面为平面,下面与浪型板2上面凹凸互补的海棉防水垫25。专利摘要一种以多层复合隔热板及多种铝型材条组成的隔热组合房屋,它包括有三层式壁板、浪型板2、及“U”型、“H”型、“斤”型文档编号E04B1/343GK2072110SQ9020858公开日1991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1990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1990年6月16日专利技术者沈昭锦 申请人:沈昭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热组合房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三层式壁板1,浪型板2,以及“U”型、“H”型、“厅”型、“*”型、“*”型铝挤型联接条,其中壁板1的上、下层为金属烤漆平板11,中层为隔热PU发泡层12,而浪型板2的上层为金属烤漆浪型板21,下层 为金属烤漆平板22,中层亦为隔热PU发泡层,而各型联接条间则以螺丝钉或拉钉相互联接固定成一框架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昭锦
申请(专利权)人:沈昭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