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立霜专利>正文

一种光电互补暖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6890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电互补暖风机,包括外壳、设于外壳内的风机、发热组件和电控组件,所述风机和发热组件分别与电控组件连接;所述外壳背面为背板、外壳正面为壳体,所述外壳内部纵向设有隔板,将壳体分为电辅热区和电加热区,所述风机位于电加热区;所述背板上位于电辅热区和电加热区的位置上分别设有室外新风进风口和室内风进风口,所述壳体上设有出风口;所述发热组件包括电辅热组件和电加热组件,所述电辅热组件位于电辅热区,所述电加热组件位于电加热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暖风机设置独立的电辅热区和电加热区,避免了室内循环时引入室外空气,并实现了光电互补转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电互补暖风机
本技术属于太阳能取暖
,特别涉及一种光电互补暖风机。
技术介绍
现有室内取暖除了传统空调或暖气供暖方式,还有新型小型取暖器,如小太阳、油汀电暖器等,但这些取暖器都是采用电加热,不仅占用室内面积,而且消耗大量电能。为此,人们研发了太阳能暖风机,利用太阳能供暖。现有的太阳能暖风机的室内电加热风循环风腔与室外太阳能新风循环风腔为一体腔,开启室内循环时,风机会将室外新风引入暖风机,由于室内循环一般是在光照严重不足或者夜间,室外新风温度很低,这样会很快降低室内温度,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电互补暖风机,以达到设置独立的室内和室外加热区,保证室内温度的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光电互补暖风机,包括外壳、设于外壳内的风机、发热组件和电控组件,所述风机和发热组件分别与电控组件连接;所述外壳背面为背板、外壳正面为壳体,所述外壳内部纵向设有隔板,将壳体分为电辅热区和电加热区,所述风机位于电加热区;所述背板上位于电辅热区和电加热区的位置上分别设有室外新风进风口和室内风进风口,所述壳体上设有出风口;所述发热组件包括电辅热组件和电加热组件,所述电辅热组件位于电辅热区,所述电加热组件位于电加热区。上述方案中,所述出风口位于壳体的下半部分区域,且电辅热区和电加热区均设置出风口。上述方案中,所述背板顶部设有用于将暖风机挂于墙壁的安装孔。上述方案中,所述安装孔至少设置两个。上述方案中,所述室内风进风口为背板上的半面网孔。上述方案中,所述室外新风进风口通过管道连接室外机,所述管道上设置室外引风机。上述方案中,所述风机为轴流风机。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光电互补暖风机实现光电互补取暖,光照充足时,将光能转化为热能,加热室外空气,通过室外新风进风口送入室内,光照不足时,电控组件控制电辅热组件工作,将室外新风加热后送入室内,阳光辐射值极低或无阳光时,电控组件控制电加热组件工作,完成光热与电热的逐级转换,节能省电的同时满足全天取暖需要。本技术将壳体分成独立的电辅热区和电加热区,开启室内循环时,不会引入室外新风,有效保证了室内温度的稳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光电互补暖风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光电互补暖风机拆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风机;2、电控组件;3、背板;4、壳体;5、安装孔;6、室外新风进风口;7、室内风进风口;8、出风口;9、电辅热组件;10、电加热组件;11、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电互补暖风机,如图1所示,该暖风机设置独立的电辅热区和电加热区,避免了室内循环时引入室外空气。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光电互补暖风机,包括外壳、设于外壳内的风机1、发热组件和电控组件2,风机1和发热组件分别与电控组件2连接。外壳背面为背板3、外壳正面为壳体4,背板3顶部设有用于将暖风机挂于墙壁的安装孔5,安装孔5至少设置两个。外壳内部纵向设有隔板11,将壳体分为电辅热区和电加热区,风机1位于电加热区;背板上位于电辅热区和电加热区的位置上分别设有室外新风进风口6和室内风进风口7,壳体4上设有出风口8;发热组件包括电辅热组件9和电加热组件10,电辅热组件9位于电辅热区,电加热组件10位于电加热区;出风口8位于壳体4的下半部分区域,且电辅热区和电加热区均设置出风口8。出风口8上有很多细密网孔,出风效果好。室内风进风口7为背板3上的半面网孔。另外,可以在室内风进风口7和室外新风进风口6位置处均设置过滤网。本实施例中,风机1为轴流风机。室外新风进风口6通过管道连接室外的室外机,室外机可以是集热管。太阳能供暖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加热空气,热空气通过室外新风进风口6进入暖风机内,吹入室内。室内风进风口7为背板3上的半面网孔,光照不佳、太阳能转化热能略低时,电控组件2控制电辅热组件9开启工作,补偿热量,使出风口8的风温均匀稳定。在阳光辐射值极低或无阳光时,电控组件2控制风机1和电加热组件10启动工作,启动室内空气循环,室内空气通过半面网孔进入壳体内,不再从室外新风进风口6引入冷空气,从而完成光热与电热的逐级转换,依然能保证热空气吹入室内。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电互补暖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设于外壳内的风机、发热组件和电控组件,所述风机和发热组件分别与电控组件连接;所述外壳背面为背板,正面为壳体,所述外壳内部纵向设有隔板,将壳体分为电辅热区和电加热区,所述风机位于电加热区;所述背板上位于电辅热区和电加热区的位置上分别设有室外新风进风口和室内风进风口,所述壳体上设有出风口;所述发热组件包括电辅热组件和电加热组件,所述电辅热组件位于电辅热区,所述电加热组件位于电加热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电互补暖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设于外壳内的风机、发热组件和电控组件,所述风机和发热组件分别与电控组件连接;所述外壳背面为背板,正面为壳体,所述外壳内部纵向设有隔板,将壳体分为电辅热区和电加热区,所述风机位于电加热区;所述背板上位于电辅热区和电加热区的位置上分别设有室外新风进风口和室内风进风口,所述壳体上设有出风口;所述发热组件包括电辅热组件和电加热组件,所述电辅热组件位于电辅热区,所述电加热组件位于电加热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电互补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位于壳体的下半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立霜
申请(专利权)人:徐立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