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行李箱站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679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滑轮行李箱站脚,其设在行李箱底面,该行李箱底面前侧的两角隅处分别枢设有一滑轮,而行李箱底面的后侧缘靠近两角隅的位置上,相对设有两个对应于滑轮的第一站脚,其特征为,该行李箱底面在接近各滑轮的空间位置处,分别固设一个第二站脚,第一站脚与第二站脚与地面接触,实质上等高,并使第一、二站脚在支撑行李箱形成站立时,可将行李箱的滑轮形成架高悬空。(*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滑轮行李箱站脚,具体的说是一种专门装置于具有前滑轮的行李箱上的站脚,可以使行李箱站立更为稳固。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滑轮行李箱底部设计,如台湾公告编号第3134779号“行李箱拉把结构之改良”的第1图,以及美国第5,868,406号专利技术专利案第1-2图,都皆是在具有两滑轮的轮座对应侧的两角隅上,分别再加站脚来支撑行李箱,形成站立状态。上述此种先前技术的行李箱底部设计,当行李箱站立时,行李箱的全部重量,由两轮座的滑轮及前侧的两站脚所支撑,容易出现以下情况一、行李箱站立时容易因碰撞而倾倒如前所述,由于此种行李箱在站立时,是利用轮座的滑轮及前侧的站脚所支撑,其中轮座的滑轮是与地面呈点的接触,因此支撑面积明显不足;再加上轮座的滑轮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形成磨损,因而使得行李箱在以滑轮站立时,会与站脚的支撑高度不同,而造成行李箱在站立时略朝滑轮侧倾斜;如此之下,一旦行李箱遭到外力的稍微碰撞,便很容易造成行李箱的倾倒。二、行李箱难以站立在斜坡上前述此种习用的行李箱设计,由于仍有一侧由轮座的轮子来支撑形成站立,一旦其站立的位置位于倾斜的斜坡上时,此种行李箱便有站立困难,甚至无法站立的情况,也有加以改良的必要。三、滑轮容易损坏前述此种行李箱的设计,由于是以滑轮来作为站立时的重量支撑,如此容易加速滑轮的磨损,导致滑轮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为提供一种滑轮行李箱站脚,其使滑轮行李箱站立稳固、不易倾倒。为实现本技术目的,行李箱底面后侧的两角隅处分别枢设有一滑轮,而行李箱底面的前侧缘靠近两角隅的各别位置,则相对设有两个对应于滑轮的第一站脚,该行李箱底面靠近两个滑轮的相关空间位置处,则分别固设一个第二站脚,其中,第二站脚分别对应于第一站脚的位置,而各第一站脚与第二站脚对地面形成实质上等高的关系,并使第一、二站脚在支撑行李箱形成站立时,可将行李箱的滑轮形成架高悬空。有利的是,其中,该行李箱的各滑轮是枢设于一轮座上,再由各轮座固设于该行李箱底面后侧的两角隅处,并使各第二站脚,固设于其相对的滑座间的内侧底面上。其中,各第二站脚分别固设于其相应的轮座与第一站脚之间。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滑轮行李箱站脚,其设在行李箱底面,该行李箱底面前侧的两角隅处分别枢设有一滑轮,而行李箱底面的后侧缘靠近两角隅的位置上,相对设有两个对应于滑轮的第一站脚,该行李箱底面在接近各滑轮的空间位置处,分别固设一个第二站脚,第一站脚与第二站脚与地面接触,实质上等高,并使第一、二站脚在支撑行李箱形成站立时,可将行李箱的滑轮形成架高悬空。上述的滑轮行李箱站脚与行李箱的各滑轮枢设于一轮座上,各轮座固设于该行李箱底面后侧的两角隅处,并使各第二站脚固设于两轮座相对应的内侧底面空间位置上,各第二站脚与各对应滑轮轮座一体形成;或者上述的滑轮行李箱站脚与行李箱的各滑轮枢设于一轮座上,各轮座固设于行李箱底面后侧的两角隅处,并使各第二站脚固设于两轮座相对应于各第一站脚的内侧底面空间位置上,各第二站脚与各对应滑轮轮座一体形成。上述的滑轮行李箱站脚的第二站脚分别固设介于两滑轮与两第一站脚位置之间。本技术具有以下数点功效1.可令行李箱稳定站立、不易倾倒。本技术第一、第二站脚的设计,可在行李箱站立时,直接将行李箱的滑轮撑高离开地面,而以等高的第一、第二站脚直接支撑行李箱形成站立,故而相较于先前技术以滑轮搭配站脚的结构,本技术具有站立稳固、不易倾倒的效果。2.滑轮使用寿命高由于本技术以第一、第二站脚来支撑行李箱形成站立,而不是以滑轮支撑站立,故可以减少滑轮的磨损,使得滑轮使用寿命得以延长。3.可支撑行李箱作为椅子用由于本技术的行李箱站立时,由第一、第二站脚形成支撑,如果该行李箱的外壳是硬质材料,则本技术可提供使用者在候机或候车时,以站立的行李箱作为暂时休息的椅子用,因为本技术通过四个站脚形成一个整面来稳固地支撑行李箱,所以使用者可安心的坐于行李箱上,无需担心行李箱滑动的危险。附图说明图1实施例1外观示意图。图2实施例1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实施例1支撑行李箱站立状态示意图。图4实施例1行李箱的拖行状态示意图。图5实施例2外观示意图。图6实施例2支撑行李箱站立状态示意图。图7实施例2行李箱的拖行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功效及特征可获得更具体的了解,现以实施例图式配合图号说明如下本技术的滑轮行李箱站脚,包括第一站脚与第二站脚,其中第一站脚设在行李箱底面前侧两角隅处,而第二站脚则设在行李箱底面后侧接近相对应于两滑轮周围相关空间位置上,该第二站脚与各该相对应滑轮的轮座可分置固定,也可一体成形固定在一起,该第一站脚与各第二站脚与地面接触的位置关系实质上为等高,并使该第一、二站脚在支撑行李箱形成站立时,可将行李箱的滑轮形成架高悬空状态。以下仅以两个较佳实施例举例说明本技术可行方案的一部份。实施例1参考图1-图4。图1-图4为本实施例示意图。其中主要于行李箱20的底面200前侧的两角隅位置固设有两轮座21(图1、图2所示),并使各轮座21上枢设有一滑轮22,而该行李箱20底面200相对的后侧缘靠近两角隅的位置处,则设有两个对应于前述轮座21的第一站脚30(图1、图2所示),又该行李箱20轮座21内侧底面210位于各第一站脚30的对应位置处,则分别固设有一个与第一站脚30呈对应的第二站脚10; 其中,各第一站脚30及第二站脚10是形成等高(图3所示),以此使得两两第一站脚30及二站脚10得以支撑该行李箱20形成站立(图3所示),并使第一站脚30及二站脚10支撑该行李箱20形成站立时,可将行李箱20的滑轮22形成架高悬空状态(图3所示)。根据以上设计,当行李箱20站立时,由第一站脚30及第二站脚10将滑轮22形成架高悬空状态,滑轮22不会与地面形成接触,也不会承受行李箱20的重量,故而可确保滑轮22不会单边承受重量而损坏,具有确保滑轮22正常使用寿命的功效。如图4所示,当行李箱20欲移动时,使用者仍是以习惯的使用方式一样,将行李箱20向前倾斜一角度,并以滑轮22来支撑行李箱20进行拖行前进(如图4箭头所示),因此站脚并不会干扰到滑轮22行李箱20的正常操作使用,无需改变使用者操作习惯。实施例2参考图5-图7。本实施例于行李箱20的底面200前侧的两角隅位置,固设有两个具有滑轮22的轮座21(图5所示),以及同样在该行李箱20底面200相对的后侧缘靠近两角隅的位置处,设有两个对应于前述轮座21的第一站脚30,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在行李箱20底面200位于各轮座21与各第一站脚30之间,分别固设有一与第一站脚30相对应的第二站脚10A,并使各第一站脚30及第二站脚10A形成等高(图6所示),并同样使得各第一站脚30及二站脚10A支撑该行李箱20形成站立时,行李箱20的滑轮22也形成架高悬空状态(图6所示);并且使用者也可以习惯的操作方式,将行李箱20向前倾斜一角度,以滑轮22支撑行李箱20拖行前进(图7箭头所示)。综上所述,本实施例利用第一站脚及第二站脚的搭配来支撑行李箱形成站立,使行李箱站立更为稳固而不易倾倒,并且在站立时将滑轮形成悬空的空间形态,更具有减少滑轮磨损的功效。权利要求1.一种滑轮行李箱站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耀文
申请(专利权)人:乔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