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降器及具有该缓降器的逃生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6625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缓降器,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安装板,两个安装板间转动固定有绳卷筒和转轴,所述绳卷筒套设在所述转轴周向外侧,所述绳卷筒上设有内齿圈,所述绳卷筒周向内壁向周向内侧延伸以形成有待接触凸起,一个安装板内壁上固定有若干第一齿轮轴,所述第一齿轮轴轴线与转轴轴线平行设置,且第一齿轮轴上固定有行星轮,所述转轴上套设固定有摩擦块保持架及与行星轮相配合的太阳轮,所述行星轮与内齿圈啮合,所述摩擦块保持架周向外缘设有开口朝向周向外侧的缺口,所述摩擦块设置于所述缺口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缓降器具有缓降效果好、可靠性高的优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逃生包具有缓降器固定更为稳定、便于穿戴、使用时安全性更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缓降器及具有该缓降器的逃生包
本技术涉及高楼层灾难用逃生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降器及具有该缓降器的逃生包。
技术介绍
目前,城市化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城市用地的紧张致使高层楼房越来越多,在高楼层发生火灾等灾难危情时,人们撤离事故现场的方式十分有限,而且危险系数很高,在此背景下,诞生了高楼层缓降逃生设备,但目前的缓降逃生设备的减速机构,存在可靠性低、缓降效果不佳,使得缓降逃生设备的安全性能较低,如果使用可能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缓降效果好、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的缓降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缓降器,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安装板,两个安装板间转动固定有绳卷筒和转轴,所述绳卷筒套设在所述转轴周向外侧,所述绳卷筒上缠绕有缓降绳,所述绳卷筒上设有内齿圈,所述内齿圈套设在转轴周向外,所述绳卷筒周向内壁向周向内侧延伸以形成有用于与摩擦块接触产生摩擦力的待接触凸起,一个安装板内壁上固定有若干第一齿轮轴,所述第一齿轮轴轴线与转轴轴线平行设置,且第一齿轮轴上固定有行星轮,所述转轴上套设固定有摩擦块保持架及与行星轮相配合的太阳轮,所述行星轮与内齿圈啮合,所述摩擦块保持架周向外缘设有开口朝向周向外侧的缺口,所述摩擦块设置于所述缺口内,所述摩擦块保持架转动以使摩擦块向周向外侧移动,并使摩擦块与所述待接触凸起相接触。进行本技术缓降器的使用前,将缓降绳的一端固定在高处,随后缓降器下降以使绳卷筒转动,绳卷筒转动以通过内齿圈以使行星轮转动,从而使设有太阳轮的转轴转动,转轴迅速转动以使摩擦块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缺口向周向外侧移动,以使摩擦块与待接触凸起接触以产生阻力,以使绳卷筒降速,以实现套设设备缓速匀速下降,以达到缓降器可靠性高、缓降性能好、安全性高的优点。作为优选,所述待接触凸起的横截面呈外宽内窄的梯形结构,所述摩擦块具有用于配合所述待接触凸起的摩擦槽,所述摩擦槽贯穿摩擦块的沿顺时针转动方向侧的侧壁及沿逆时针转动方向侧的侧壁,所述待接触凸起的宽度由外至内逐渐缩小,所述待接触凸起始终位于所述摩擦槽内,所述缺口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若干缺口呈环形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摩擦块保持架外缘上。上述设置以使本技术缓降器的体积更小,并使摩擦块能更为迅速地与待接触凸起接触,还使得待接触凸起与摩擦块的接触效果更好以使缓降效果更好。作为优选,所述摩擦槽的横截面和待接触凸起的横截面均呈等腰梯形设置,所述摩擦槽的腰边的夹角角度小于或等于待接触凸起的腰边的夹角角度,所述摩擦槽的最小宽度小于所述待接触凸起的最小宽度。上述设置以使摩擦接触面积更大,以使缓降效果更好;待接触凸起呈等腰梯形设置,以使摩擦力的正向压力能达到径向离心力的2倍,以提高缓降效果。作为优选,所述摩擦块的沿顺时针转动方向侧的侧壁和沿逆时针转动方向侧的侧壁均内凹以形成有配合槽,所述配合槽与摩擦槽相通,所述配合槽向内侧延伸以贯穿所述摩擦块,以使配合槽与摩擦槽构成呈U形的凹槽,并使摩擦块由摩擦块一部、摩擦块二部和摩擦块三部构成,摩擦块三部位于摩擦块一部与摩擦块二部之间,所述摩擦槽位于摩擦块三部外侧,所述配合槽和摩擦槽位于摩擦块一部与摩擦块二部之间,所述摩擦块与摩擦块保持架配合以使摩擦块保持架被限制在摩擦块一部和摩擦块二部之间。上述设置以使摩擦块的固定更为稳定,摩擦块不易沿轴向晃动,以使摩擦块只能向周向外侧移动,以保证摩擦块与待接触凸起的接触。作为优选,所述绳卷筒包括呈筒形的筒部,所述筒部内设有若干圆环形的板部,至少一个板部形成有与筒部相配合的止口结构,所述板部通过第一轴承固定在转轴上,所述筒部套设在所述板部周向外,所述内齿圈与所述筒部一体成型,内齿圈设置于筒部周向内壁上,且内齿圈位于所述筒部的轴向端部。上述设置以使绳卷筒的制造加工更为简单,同时使摩擦块支撑架等零部件的安装更为方便。作为优选,所述绳卷筒的两侧固定有限制板,所述限制板的周向外缘位于所述绳卷筒的周向外侧,所述绳卷筒的筒部的侧面形成有用于固定缓降绳端部的容纳槽,所述限制板均呈环形设置,其中一个限制板与绳卷筒固定以封闭所述容纳槽,所述行星轮位于环形的限制板的周向内侧;所述转轴两端形成有用于配合所述第一轴承的配合段及位于配合段内侧的限制段,所述板部的数量为两个并包括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所述第一板部与筒部形成有相互配合的止口结构,所述第二板部周向侧壁与内齿圈内壁接触,所述第二板部形成有向内延伸的板部内凸台,一个第一轴承套设在一个配合段上并被限制在板部内凸台与一个限制段之间,另一个第一轴承套在在另一个配合段上并被限制在另一个限制段与第一板部之间。限制板用于对缓降绳的位置进行限制,缓降绳只能缠绕在两个限制板之间。本技术的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的设置,以使本技术缓降器的各零部件的组装更为方便,并使本技术体积更为紧凑。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板形成有贯穿的轴孔,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第二轴承可转动固定于一个安装板的轴孔内,两个安装板之间连接固定有若干固定柱,所述第二轴承为滑动轴承。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板之间设有两个第一导向柱和两个第二导向柱,两个第一导向柱平行设置,两个第二导向柱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导向柱与第二导向柱垂直设置,缓降绳的一端与绳卷筒固定,缓降绳的另一端穿过两个第一导向柱间的缝隙、穿过两个第二导向柱间的缝隙,所述第一导向柱两端分别与一个安装板可转动固定,两个安装板之间固定有固定块,所述第二导向柱的两端与固定块可转动固定。作为优选,所述转轴至少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一段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第二段的直径,第三段的直径大于第二段的直径,所述第二段位于第三段与第一段之间,所述第一段上形成有用于配合卡环的卡环槽,所述摩擦块保持架套设在第二段上并被限制在第三段与卡环之间,所述摩擦块保持架形成有沿轴向贯穿并与摩擦块保持架中心圆孔相通的第一键槽,所述转轴的第二段上形成有第二键槽,固定键的一端插配在所述第二键槽内,固定键的另一端位于第一键槽内。上述设置用于摩擦块保持架与转轴的固定。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缓降器的逃生包,包括包体,所述壳体位于所述包体内,所述缓降绳的一端与绳卷筒固定,所述包体形成有供缓降绳的另一端通过的开口,所述壳体的一个安装板上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周向外缘位于所述安装板周向外缘外侧,所述包体与固定板之间连接有若干连接带,所述固定板外缘形成有若干贯穿的固定槽,连接带的数量与固定槽的数量相同,每个连接带均配合有一个固定扣,所述固定扣形成有第一贯穿槽和第二贯穿槽,所述连接带的一端与包体内壁固定,所述连接带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固定槽、第一贯穿槽后弯折再穿过第二贯穿槽,所述连接带拉紧以将固定板限制在固定扣与包体内壁间。本技术的缓降绳是放置于逃生包内的,逃生包便于使用者的穿戴,能节省大量的穿戴时间;本技术的缓降器是与逃生包可拆卸固定的,缓降器可为一次性使用的,也可以多次使用的,能根据需要进行缓降器材料的设置,不同材质的缓降器以适应不同的需求;本技术缓降器与包体的固定方式能使缓降器的固定更为稳定,缓降器不会发生晃动,使用者使用本技术逃生包缓降时更为稳定,安全性更高。本技术的缓降器具有缓降效果好、可靠性高的优点,本技术逃生包具有缓降器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缓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安装板,两个安装板间转动固定有绳卷筒和转轴,所述绳卷筒套设在所述转轴周向外侧,所述绳卷筒上缠绕有缓降绳,所述绳卷筒上设有内齿圈,所述内齿圈套设在转轴周向外,所述绳卷筒周向内壁向周向内侧延伸以形成有用于与摩擦块接触产生摩擦力的待接触凸起,一个安装板内壁上固定有若干第一齿轮轴,所述第一齿轮轴轴线与转轴轴线平行设置,且第一齿轮轴上固定有行星轮,所述转轴上套设固定有摩擦块保持架及与行星轮相配合的太阳轮,所述行星轮与内齿圈啮合,所述摩擦块保持架周向外缘设有开口朝向周向外侧的缺口,所述摩擦块设置于所述缺口内,所述摩擦块保持架转动以使摩擦块向周向外侧移动,并使摩擦块与所述待接触凸起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安装板,两个安装板间转动固定有绳卷筒和转轴,所述绳卷筒套设在所述转轴周向外侧,所述绳卷筒上缠绕有缓降绳,所述绳卷筒上设有内齿圈,所述内齿圈套设在转轴周向外,所述绳卷筒周向内壁向周向内侧延伸以形成有用于与摩擦块接触产生摩擦力的待接触凸起,一个安装板内壁上固定有若干第一齿轮轴,所述第一齿轮轴轴线与转轴轴线平行设置,且第一齿轮轴上固定有行星轮,所述转轴上套设固定有摩擦块保持架及与行星轮相配合的太阳轮,所述行星轮与内齿圈啮合,所述摩擦块保持架周向外缘设有开口朝向周向外侧的缺口,所述摩擦块设置于所述缺口内,所述摩擦块保持架转动以使摩擦块向周向外侧移动,并使摩擦块与所述待接触凸起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接触凸起的横截面呈外宽内窄的梯形结构,所述摩擦块具有用于配合所述待接触凸起的摩擦槽,所述摩擦槽贯穿摩擦块的沿顺时针转动方向侧的侧壁及沿逆时针转动方向侧的侧壁,所述待接触凸起的宽度由外至内逐渐缩小,所述待接触凸起始终位于所述摩擦槽内,所述缺口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若干缺口呈环形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摩擦块保持架外缘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槽的横截面和待接触凸起的横截面均呈等腰梯形设置,所述摩擦槽的腰边的夹角角度小于或等于待接触凸起的腰边的夹角角度,所述摩擦槽的最小宽度小于所述待接触凸起的最小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块的沿顺时针转动方向侧的侧壁和沿逆时针转动方向侧的侧壁均内凹以形成有配合槽,所述配合槽与摩擦槽相通,所述配合槽向内侧延伸以贯穿所述摩擦块,以使配合槽与摩擦槽构成呈U形的凹槽,并使摩擦块由摩擦块一部、摩擦块二部和摩擦块三部构成,摩擦块三部位于摩擦块一部与摩擦块二部之间,所述摩擦槽位于摩擦块三部外侧,所述配合槽和摩擦槽位于摩擦块一部与摩擦块二部之间,所述摩擦块与摩擦块保持架配合以使摩擦块保持架被限制在摩擦块一部和摩擦块二部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绳卷筒包括呈筒形的筒部,所述筒部内设有若干圆环形的板部,至少一个板部形成有与筒部相配合的止口结构,所述板部通过第一轴承固定在转轴上,所述筒部套设在所述板部周向外,所述内齿圈与所述筒部一体成型,内齿圈设置于筒部周向内壁上,且内齿圈位于所述筒部的轴向端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缓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绳卷筒的两侧固定有限制板,所述限制板的周向外缘位于所述绳卷筒的周向外侧,所述绳卷筒的筒部的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湘盛侯凯陈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英洛华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