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高效安全的高楼逃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4911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5 2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安全的高楼逃生装置,包括环形钢缆和若干个固定在建筑物上用于支撑及限制环形钢缆运动自由度的滑轮,所述环形钢缆上间隔固定有挂钩,所述挂钩上挂设有用于逃生人员使用的安全带,挂钩上还设置有用于防止安全带脱落并在挂钩转为上行时使安全带自动脱离挂钩的防护机构,其中一个或多个滑轮经联动机构连接有用于限制环形钢缆运动速度并为照明及报警装置提供电能的电机,位于地面上还设置有经传动机构与滑轮相连接用于逃生人员降落后将逃生人员带离降落点的传送机构。该装置结构紧凑,能够快捷的实现高楼逃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安全的高楼逃生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效安全的高楼逃生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急剧膨胀,高楼大厦不断增加,由此引发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增多。由于缺乏高效、安全、快捷的逃生途径,高楼发生火灾等安全事故时,往往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当前的高楼逃生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一、通过逃生楼梯逃生速度慢,对逃生人员的体力要求高,还存在无法安全抵达逃生楼梯的问题;二、家用逃生设备对安装、操作要求均较高,如安装不牢固或使用过程操作不当,易引发二次事故,造成更大的伤害;三、对于需要工作电源的逃生设备,容易因断电而无法使用;四、老人、儿童、残疾人及无法自理的人员,即使有人协助,也很难通过以上途径逃生。为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高效、安全、快捷的高楼逃生装置及其方法,解决现有高楼逃生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安全的高楼逃生装置,该装置结构紧凑,能够快捷的实现高楼逃生。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高效安全的高楼逃生装置,包括环形钢缆和若干个固定在建筑物上用于支撑及限制环形钢缆运动自由度的滑轮,所述环形钢缆上间隔固定有挂钩,所述挂钩上挂设有用于逃生人员使用的安全带,挂钩上还设置有用于防止安全带脱落并在挂钩转为上行时使安全带自动脱离挂钩的防护机构,其中一个或多个滑轮经联动机构连接有用于限制环形钢缆运动速度并为照明及报警装置提供电能的电机,位于地面上还设置有经传动机构与滑轮相连接用于逃生人员降落后将逃生人员带离降落点的传送机构。进一步地,所述挂钩呈L型且下部的横杆与环形钢缆固定连接,挂钩的竖杆与环形钢缆之间形成挂钩入口。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机构包括一设置于挂钩入口处且一端与环形钢缆相铰接并只能向挂钩内转动的遮挡片,所述遮挡片的另一端在挂钩安装处的环形钢缆处于直线状态时与挂钩的竖杆紧密接触并在挂钩安装处的环形钢缆处于弯曲状态时与挂钩之间形成缺口。进一步地,所述联动机构为连接电机输出轴和滑轮转轴的联轴器。进一步地,所述传送机构包括若干个设置于地面下的履带驱动轮,所述履带驱动轮上绕置有具有缓冲垫的环形履带。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位于下侧的其中一滑轮同轴连接的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经传动皮带连接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与其中一履带驱动轮同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滑轮上设置有环形沟槽,所述环形钢缆套在滑轮的环形沟槽内,环形钢带还配置有轨道。进一步地,所述电机数目大于或等于一台且电机为永磁直流电机。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该装置结构紧凑,采用电机制动,逃生者的下降速度不随下降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逃生者落地时所受的冲击可以控制在安全范围内,能够快捷的实现高楼逃生;2.采用环形钢缆,前一逃生者落地后,后一逃生者马上就可以接着使用装置,无需时间间隔,可无限次循环使用,逃生效率高;3.对于老、弱、幼等体重较轻的逃生人员,其下降速度较慢,落地时所受冲击较小,更有安全保障;4.对于老、弱、幼及无法自理的逃生人员,落地后可被自动移至安全地带并脱离钢缆,避免被踩踏或被带上高空等危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联动机构与电机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电机与照明及报警装置的接线原理图;图5为本技术的电机负载机械特性运行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但本技术并不限于此。参考图1至图5一种高效安全的高楼逃生装置,包括环形钢缆1和若干个固定在建筑物上用于支撑及限制环形钢缆运动自由度的滑轮2,所述环形钢缆上间隔固定有挂钩3,所述挂钩上挂设有用于逃生人员使用的安全带4,挂钩上还设置有挂钩由一侧运动到另一侧的过程中用于防止安全带脱落并在挂钩运动到另一侧且上行时使安全带自动脱离挂钩的防护机构,避免人员被重新带上高空而发生危险。其中一滑轮或多个滑轮经联动机构6连接有用于限制环形钢缆运动速度并为照明及报警装置8提供电能的电机7,位于地面13上还设置有经传动机构9与滑轮相连接用于逃生人员降落后将逃生人员带离降落点12的传送机构。所述环形钢缆上还设置有限速保护装置,限速保护装置在钢缆超速时动作,限制钢缆的速度。本实施例中,所述挂钩呈L型且下部的横杆与环形钢缆固定连接,挂钩的竖杆与环形钢缆之间形成挂钩入口31,以便安全带的挂环挂入。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机构包括一设置于挂钩入口处且一端与环形钢缆相铰接的遮挡片5,遮挡片只能受到从外往里的力时会往挂钩内转动,方便安全带挂环挂入挂钩;遮挡片受到从里往外的力时不会运动,防止安全带挂环从挂钩中意外脱落。所述遮挡片的另一端在挂钩安装处的环形钢缆处于直线状态且遮挡片不受外力时与挂钩的竖杆紧密接触;当挂钩安装处的环形钢缆处于弯曲状态时,遮挡片不再与挂钩紧密接触并形成缺口32,两者之间有较大的距离,此时安全带挂环可以方便地从挂钩上被脱下;若此时挂钩的开口朝下,挂环将在重力作用下自行从挂钩上脱落。本实施例中,所述联动机构为连接电机输出轴和滑轮转轴21的联轴器6,从而带动电机转动,进而限制环形钢缆运动速度并为照明及报警装置供电。本实施例中,所述传送机构包括若干个设置于地面下履带驱动轮10,所述履带驱动轮上绕置有具有缓冲垫11a的环形履带11,以便保证逃生人员的安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位于下侧的其中一滑轮同轴连接的主动轮91,所述主动轮经传动皮带92连接有从动轮93,所述从动轮与其中一履带驱动轮的转轴94同轴连接,驱动轮为齿轮并与设置于环形履带下侧的齿条相啮合,从而带动环形履带转动。本实施例中,电机采用永磁直流电机,工作在能耗制动状态,不需要外来电源即可工作。其接线原理图如图4所示,其中71为电机的磁极;72为电机的电枢绕组;73为电阻;81为照明装置;82为报警装置。当电机的转子在环形钢缆的带动下旋转时,电枢绕组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产生制动转矩,同时为照明及报警装置提供电能。本实施例中,永磁直流电机的负载机械特性运行图如图5所示,其中:74为永磁直流电机的机械特性;75为与逃生人员重量成正比的恒转矩负载机械特性;Tz为逃生人员重量折算到电机轴所对应的转矩;nz为电机稳定运行时的速度,其数值与逃生人员的重量成正比,与下降高度无关。本实施例中,所述滑轮上设置有环形沟槽,所述环形钢缆套在滑轮的环形沟槽内。为增加逃生人员下降过程的稳定性,环形钢带还配置有轨道。为增加逃生的安全性,所述电机数目大于或等于一台。所述安全带可以用其他等效物替代。即使电机全部失效,也可以由楼下人员手动帮助逃生人员安全下降。使用方法:当发生危险时,逃生人员穿好安全带,确认没有其他人正在使用装置后,将安全带挂在环形钢缆的挂钩上并跳下,环形钢缆在逃生人员的重力带动下旋转,进而带动电机及环形履带运动;电机工作在制动状态,限制逃生人员的下降速度,并驱动照明及报警装置;逃生人员降落到位于地面的环形履带后,可自行把安全带从挂钩上脱下并离开;未能及时离开的人员将在其他人员下降时被挂钩和环形履带带离降落点,避免被踩踏;此后,安全带挂环将在重力作用下自行脱落,避免人员被重新带上高空而发生危险。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安全的高楼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钢缆和若干个固定在建筑物上用于支撑及限制环形钢缆运动自由度的滑轮,所述环形钢缆上间隔固定有挂钩,所述挂钩上挂设有用于逃生人员使用的安全带,挂钩上还设置有用于防止安全带脱落并在挂钩转为上行时使安全带自动脱离挂钩的防护机构,其中一个或多个滑轮经联动机构连接有用于限制环形钢缆运动速度并为照明及报警装置提供电能的电机,位于地面上还设置有经传动机构与滑轮相连接用于逃生人员降落后将逃生人员带离降落点的传送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安全的高楼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钢缆和若干个固定在建筑物上用于支撑及限制环形钢缆运动自由度的滑轮,所述环形钢缆上间隔固定有挂钩,所述挂钩上挂设有用于逃生人员使用的安全带,挂钩上还设置有用于防止安全带脱落并在挂钩转为上行时使安全带自动脱离挂钩的防护机构,其中一个或多个滑轮经联动机构连接有用于限制环形钢缆运动速度并为照明及报警装置提供电能的电机,位于地面上还设置有经传动机构与滑轮相连接用于逃生人员降落后将逃生人员带离降落点的传送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安全的高楼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呈L型且下部的横杆与环形钢缆固定连接,挂钩的竖杆与环形钢缆之间形成挂钩入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安全的高楼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包括一设置于挂钩入口处且一端与环形钢缆相铰接并只能向挂钩内转动的遮挡片,所述遮挡片的另一端在挂钩安装处的环形钢缆处于直线状态时与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发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