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柴组织培养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6458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7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豆腐柴组织培养瓶,包括用于盛装培养液的培养瓶,所述培养瓶的瓶口可拆式设置有透明套筒,所述透明套筒的筒口处设置有盖体,所述盖体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内设置有透气薄膜,所述盖体的边缘与透明套筒的筒口构成密封配合,将豆腐柴组织放置在培养瓶内,将培养瓶的瓶口盖设透明套筒,透光套筒上盖设盖体,在盖体上设置透气孔,透气孔内设置透气薄膜,该薄膜不阻碍正常的空气通过,还可将杂菌隔离在培养瓶外,从而能够有效提高豆腐柴组织培育的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豆腐柴组织培养瓶
本技术涉及试验仪器
,具体涉及一种豆腐柴组织培养瓶。
技术介绍
豆腐柴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及以南地区,豆腐柴本身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及食用价值,豆腐柴叶本身可直接食用,也可捣碎过滤制作成柴叶豆腐,不仅营养价值极高,而且口感舒爽、滑嫩。为获得理想的豆腐柴培养数据,豆腐柴需要放置在培养容器中进行隔离培育,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将豆腐柴的组织单独提出,并且在放置在培养容器中的培养液内进行培育,现有的培养容器多为敞口瓶结构,虽然可根据实际需求放置在保温箱内进行恒温培育,然而很难控制外部的真菌融入培养液中,豆腐柴组织往往由于真菌翻置,导致豆腐柴组织腐烂,进而导致豆腐柴的培育成功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豆腐柴组织培养瓶,能够有效抑制外部的真菌进入培养瓶内,提高豆腐柴组织培育的成功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豆腐柴组织培养瓶,包括用于盛装培养液的培养瓶,所述培养瓶的瓶口可拆式设置有透明套筒,所述透明套筒的筒口处设置有盖体,所述盖体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内设置有透气薄膜,所述盖体的边缘与透明套筒的筒口构成密封配合。本技术还具备以下特征:所述透明套筒的筒口内壁设置有密封环,所述盖体的边缘与密封环的上环面抵靠。所述透明套筒的筒口内壁还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位于密封环上方布置,所述限位环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盖体的边缘设置有卡接头。所述密封环的内径小于限位环的外圈直径。所述盖体的中心设置有筋条,所述筋条呈十字形,所述筋条的边缘设置有圆环,所述筋条与圆环之间的空缺区域构成透气孔。所述培养瓶的瓶口设置有螺纹段与透明套筒的一端构成螺纹连接。所述培养瓶的瓶底设置有十字形隔架。所述透明套筒的外壁设置有环形定位圈。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将豆腐柴组织放置在培养瓶内,将培养瓶的瓶口盖设透明套筒,透光套筒上盖设盖体,在盖体上设置透气孔,透气孔内设置透气薄膜,该薄膜不阻碍正常的空气通过,还可将杂菌隔离在培养瓶外,从而能够有效提高豆腐柴组织培育的成功率。附图说明图1是豆腐柴组织培养瓶的剖视图;图2是豆腐柴组织培养瓶的盖体剖视图;图3是豆腐柴组织培养瓶的俯视图;图4是透明套筒的俯视图;图5是培养瓶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豆腐柴组织培养瓶,包括用于盛装培养液的培养瓶10,所述培养瓶10的瓶口可拆式设置有透明套筒20,所述透明套筒20的筒口处设置有盖体30,所述盖体30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31,所述透气孔31内设置有透气薄膜32,所述盖体30的边缘与透明套筒20的筒口构成密封配合;结合图1和图2所示,将豆腐柴组织放置在培养瓶10内,将培养瓶10的瓶口盖设透明套筒20,透光套筒20上盖设盖体30,在盖体30上设置透气孔31,透气孔31内设置透气薄膜32,该薄膜32不阻碍正常的空气通过,还可将杂菌隔离在培养瓶10外,从而能够有效提高豆腐柴组织培育的成功率;上述的透明套筒20可设置在保温箱或者培养架上,用于培养豆腐柴的培养瓶10与透明套筒20之间构成可拆卸式连接,方便取放,而且透明套筒20可有效扩展豆腐柴的生长空间;透气薄膜32可选用市场上常见的透气薄膜,最好选用透明薄膜,不影响正常光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结合图1所示,为提高盖体30与透明套筒20密封的有效性,所述透明套筒20的筒口内壁设置有密封环21,所述盖体30的边缘与密封环21的上环面抵靠。更为优选地,结合图4所示,所述透明套筒20的筒口内壁还设置有限位环22,所述限位环22位于密封环21上方布置,所述限位环22上设置有缺口221,所述盖体30的边缘设置有卡接头33;实际操作时,首先使得盖体30的卡接头33与缺口221对齐,而后使得盖体30的边缘卡置在限位环22与密封环21之间,并且密封环21与盖体30的边缘抵靠,从而实现密封,阻隔杂菌。更为优选地,所述密封环21的内径小于限位环22的外圈直径。结合图3所示,为方便将盖体30从透明套筒20上拆卸下来,所述盖体30的中心设置有筋条34,所述筋条34呈十字形,所述筋条34的边缘设置有圆环35,所述筋条34与圆环35之间的空缺区域构成透气孔31。优选地,所述培养瓶10的瓶口设置有螺纹段与透明套筒20的一端构成螺纹连接。结合图5所示,所述培养瓶10的瓶底设置有十字形隔架11;上述的十字隔架11构成单独培育豆腐柴组织的培养腔室,提高培育效率。为方便实现对透明套筒20的定位安装,所述透明套筒20的外壁设置有环形定位圈2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豆腐柴组织培养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盛装培养液的培养瓶(10),所述培养瓶(10)的瓶口可拆式设置有透明套筒(20),所述透明套筒(20)的筒口处设置有盖体(30),所述盖体(30)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31),所述透气孔(31)内设置有透气薄膜(32),所述盖体(30)的边缘与透明套筒(20)的筒口构成密封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豆腐柴组织培养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盛装培养液的培养瓶(10),所述培养瓶(10)的瓶口可拆式设置有透明套筒(20),所述透明套筒(20)的筒口处设置有盖体(30),所述盖体(30)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31),所述透气孔(31)内设置有透气薄膜(32),所述盖体(30)的边缘与透明套筒(20)的筒口构成密封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腐柴组织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套筒(20)的筒口内壁设置有密封环(21),所述盖体(30)的边缘与密封环(21)的上环面抵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豆腐柴组织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套筒(20)的筒口内壁还设置有限位环(22),所述限位环(22)位于密封环(21)上方布置,所述限位环(22)上设置有缺口(221),所述盖体(30)的边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阿丽曹殿洁杨春燕白娟李胜男倪天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新华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